- 最后登录
- 2012-10-30
- 注册时间
- 2011-1-26
- 威望
- 34
- 金钱
- 251
- 贡献
- 90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375
- 日志
- 30
- 记录
- 1
- 帖子
- 1
- 主题
- 1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11-1-26
- 最后登录
- 2012-10-30
- 积分
- 375
- 精华
- 0
- 主题
- 1
- 帖子
- 1
|
除了创业这条无奈之路,经理人们还有路可走吗?
) Z5 g2 W* Q5 P7 g7 ~2 T3 u! T/ Y% s$ C, a% |2 |5 g; ]. G: c, d
寻遍职场,35到40岁左右的人们看到两个字:瓶颈。那些暂时没看到这两个字的人们,也只是把这个时间推迟了一段时间。3 j" P6 A1 Z4 i
- {5 c0 |( E/ S: B" O前天晚上我和两个朋友吃饭时,我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是个传统的答案:其实在职场上你有很多东西可以改进的,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补足你的短板。比如你英语不好,你就需要学一个英语的学历,其目的一是得到虚名---学历,二是得到实利,如果在外企,你可以有了与更高层人士交流的能力,无疑你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被打破了。比如你是个销售经理,但没有三线市场管理经历,那么你有可能需要牺牲家庭,去一个品牌不错,又可以给你这个平台的公司去锻炼几年。如果在同一间公司有这样的机会,那更安全。在大多培训经理看来,缺什么补什么这条路是一条明显的路,但很多人没有选择这条路的原因是代价也不小:以上面学英语为例,比如已经离开课堂这么久再去学习,可能时间,耐心,接受能力都会是问题。这是一个需要经年努力才可能有少许进步的计划,很容易功亏一篑。销售经理去外地的例子也是风险重重,不让人放心。何况这个年龄有家有口,面临家庭事业平衡的问题,迁移家庭是一个很难做的决定。所以,经理人们权衡再三,先做着吧!继续回办公室聊QQ去了。8 K$ @6 {9 ?' O0 p g& Z4 m2 Q
1 a$ n1 m# G- v7 s, Y* X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挑战更大的选择。那就是追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一旦找到便义无反顾地离去,为理想而活一次。% D) ~- S l8 Y/ ~
+ v* B5 [: P) T* q. w) W你要追问的是你这十几年是否在做自己擅长的事,你是否得心应手。我一个朋友在参加一次面试时,面试官是一名德国人,有博士学位。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做研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需要倾尽全力才能成功的一个实验,其他的同学好象很轻松就可以完成。这样的事一再发生,他认识到做一个研究者不是自己的优势。于是毅然放弃研究工作,转身有兴趣的营销,从头做起,一直到成为一家跨国食品公司的大中华负责人。7 g+ I0 c( Y" u* T: J2 C) l! o
5 a5 t' I/ A. C' ~也许过去十几年的惯性告诉你,干一行爱一行吧。但是你忘记还有爱一行才干一行这条路。这个爱不只是兴趣,还有天分。你是否在做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呢?你是否可以做到使用70%的能力就可以做到别人100%的效果,还是你通常用100%的能力才能做到别人的70%?& s% l( `( l" g+ }9 O: O6 H
$ x- f. J. U# q1 C' W
过去,你花了三四十年了解了你的工作,那么请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自己吧。你是不是还有被掩盖的才华没有被发掘呢?如果有,那么你很可能会有另一次职业发展的机遇了。
) U( W0 w6 m8 Y3 R* {7 E
4 W+ |4 m/ G6 _% W+ y& ~/ r7 T2 G' Q% i* S" Z% B4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