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乌龟果果 于 2012-3-14 13:39 编辑 5 k* h. M/ @& @$ L* {3 P7 [
" V1 `. A! X* _- O% l, l1 i+ P6 s
文/张从忠
: z/ N n l; v" ^) O# D5 Q- t% f2 l* F$ P: T8 f
很久以前,美国的人类学家格尔兹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生活过一段日子,让巴厘人痴迷的斗鸡习俗引起了他浓厚的研究兴趣。在他的笔下,小小的斗鸡赛场已不再单纯地提供娱乐功能,它的上空或明或暗地交织着对名望、荣誉和尊严的争夺。 ' a6 {* s+ @; E! \
无独有偶,美国的历史学家约翰·斯梅尔在他的著作《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中,也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斗鸡赛事,背景则转移到17世纪英国约克郡的哈利法克斯教区。参加斗鸡的两股势力分别代表着教区的下等穷人与上等乡绅,而在一旁观战的是正在崛起的中等阶层。在17世纪晚期之前,中产阶级以其“母体”——中等阶层出现;中等阶层是指英国前工业社会的呢绒工匠、小工场主、百货店主、农夫以及所有处于中等地位的人们,他们既非有钱有势者,也非最卑微和最低下的阶层。所以“中产阶级”最早出现在欧洲。
7 `3 I% y9 P# c. T( A. }中产阶级对一个国家之所以非常重要,在于这个集团特有的一种积极向上、不偏不激的理性文化观念。在财富观上,近代英国准中产阶级是从早先的农民和工匠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他们身上秉承了他们祖辈所具有的节俭,他们还具有后来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性和审慎;同时他们又向往那种与自己经济优势相匹配的优雅、舒适的生活。于是这些有钱人在节俭和文雅之间不可避地产生了迷茫,慢慢地就产生出工商业者和专业精英两个版本的文雅,一个是有节制的体面,另一个则是无节制的放纵;恪守前者的成为后来的中产阶级,而追随后者的则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所以后来的中产阶级的财富观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节俭审慎,二是优雅闲适。中产阶级用前者将自己与土地精英分开,用后者将自己与下层劳动者分开。 ! [) a! h4 ]6 _# p7 T5 r# p
趣味是身份标志
, ^4 a% j5 R& s7 ~: `4 a处于社会上层的阶级在经济资本、教育资质等各方面都处于领导地位:他们有私人房产、豪华汽车或游艇,度假住宾馆,多数人有中等以上的年收入;他们的学历普遍高于劳动阶级和中产阶级;在文化实践上,他们喜欢去剧院、听古典音乐、参观博物馆与画廊。法国人在文化消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才是把不同阶级区分开来的关键,而这与他们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具有等量经济资本的人不一定具有相似的文化趣味即是证明。因此,无论从哪种资本的角度来衡量,中、高级教师在法国都属于支配阶级,处于社会的上层,自然也享有很高的声望与地位。所以,非工作性阅读、去剧院、听古典音乐、参观博物馆、参观画廊、调频收音机、不看电视、阅读《上流社会》、阅读《费加罗文学》等指标,又把为法国各阶层划分成以下三个趣味等级。 - b5 H& d: {. D( ^ V Z. W
●合法性趣味——即对支配阶级所认可的艺术作品的接受与欣赏能力,这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所有高雅艺术门类中,音乐最为“纯粹”——它什么也没有说,它根本就不需要说什么,然而它又实在蕴含了很多; 0 H( `) G( e3 o) S1 _& s8 l7 z
●中产趣味——这种趣味所接受与欣赏的,主要为那些二流作品,音乐方面如《蓝色狂想曲》和《匈牙利狂想曲》,绘画方面如雷诺阿,它们在中产阶级或支配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里最为流行;
/ H2 R) M3 ^% [% E6 u1 t$ h( v●流行趣味——这里指的是对所谓的“轻音乐”或经过流行化以后的古典音乐的选择,如《蓝色多瑙河》。布迪厄在分析的过程中总是避免使用“精英”或“贵族”等字眼,所以我们看到,最高等级的文化趣味是一个社会的“合法文化”,它由这一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阶级所规定,因为它对大量文化资本或者学术资本的要求,因为它的纯粹性,而使“文化”具有了高贵的头衔与属性。 ( ]' R3 W- Z2 \2 I8 v; N4 x& a: v
在人类学家布迪厄看来,阶级所强调的不同生活方式,也就是“生活的风格化”。这种阶级的特征会突出地反映在个人生长的家庭环境上,所以,生活方式的差异最能证明其阶级特征。阶级特征在精神上,最合法的表现领域:如绘画、音乐等的喜好上;在物质上,则表现为“个人化”,如服装、家具或烹调等的选择上。 ( H- I* I, v0 q j
此外,审美差异在物质上的表现是:对生活必需品的选择。因为“没有什么比奢华物品,特别是文化物品更能表达社会区隔”,不同群体对必需品的趣味能够清楚地显示出阶级差别。劳动者对物品更看重的是其实用性,也就是物品的功能,而不是象征消费上的意义。对劳动阶级而言,与生存无关的产品,他们常常不会费神去要拥有它。 / `& Z# @) t" i0 P; i
艺术作品因其“学术性”而得到中产阶级的一致推崇。音乐、绘画、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因此赋有了高尚文雅的品质。暴发户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学习,才能知道什么是挥霍浪费,什么是基本的必需开支。因为在经济资本相近的情况下,个人文化品格的优雅与否,决定于社会出身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获得符码方面的熟悉程度上。
. C5 s5 `+ L0 A& T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之一,法国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并不像美国那样差距明显,多数人的生活保持在相近的水平上。在这种几乎全民中产的情形下,仅从一个人的职业、教育水平、收入等外在因素着手,你无法准确指明他的阶级特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相比,法国人的阶级意识较为淡薄,他们更为注重的是个人艺术修养与品味的差异,这在中层及中层以上的中产阶级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外人的目光里,法国中产阶级的身上,总是笼罩着一层精致的物质光环,伴随着这光环的,是温馨感人的浪漫气息与高尚优雅的行为举止。不管是在咖啡馆、海滩,还是汽车上、客厅里,人们谈论的话题似乎永远都是哲学、艺术、人生、爱情这类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即使涉及物质,也无关生存的必需,人们讲究的仍是它的艺术底蕴。在高度工业化的法国,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在决定个人的阶级属性上要更为关键;它指向的,就是文化的纯粹性所带来的高贵品质。然而在另一个意义上,贵族的精髓已融入法兰西民族的血液里,至今仍无处不在,那就是:法国中产阶级。
8 ?: s, a; H* ~. Q" Q7 r v8 ~ 7 U8 T' f4 b3 H
2012年3月14日 南京
8 b. I o2 f3 f$ l) n
" {$ u: u8 I- |; R& o: c4 N! l"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