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企业培训更有效果?安利店铺营运阶梯式培训给予我们良好的启示。 《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帮助千万家中小企业解决薪酬绩效管理问题,如何薪酬管理,绩效考核,激励员工,激励团队,让千万家中小企业成就梦想!
) k& Q( O& S% D' A. K* u 一、培训开发贴近企业与员工的需要
$ z/ R$ k+ ? u5 n% P8 s 时间管理、沟通技巧、服务管理……铺天盖地的培训迷花了HR的眼睛——到底哪一种培训适合我们?其实哪一种培训都不适合,因为每个企业、每个员工的问题都是不同的。那么问题来了,谁最了解企业与员工的需要?* x% a0 F B! r! I
从外部来看,各类咨询公司、培训机构拥有对整个行业的深度洞见,让他们测评企业员工,找出问题,制定培训对策,无疑是个好方法。但缺点是对企业认识不深,费用较高。3 E( w$ s9 Y! I0 h0 m
从内部来看,最了解公司发展方向的是管理层,培训是为了公司的未来。然而现实是,管理层往往缺乏对培训工作的关注,导致培训工作没有方向,盲目投入,不分主次。
9 p1 V; c7 ]7 u% s7 w* W& t 其次,最了解公司的是来自基层的资深员工,在员工数量大、流动性快的服务业中尤为突出,最典型的当属师徒制。HR不了解繁琐的基层工作,无法给予培训指导。而老员工来自基层,从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实用的经验教训,使新员工学以致用。在安利,共有155名来自基层的资深员工担任培训师,进行营运管理、产品服务、财务操作等87门课程的培训开发,负责全国31个省207个城市250多家店铺近4000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48%)的培训。
2 ?0 U. b5 R* K$ [ 贴近企业与员工需要的培训,应该是建立在管理层的持续指导、资深员工长期参与,适时结合外部第三方测评之上的。1 z: e, Z+ m1 k1 I3 k
二、培训执行的两大关键
9 p# S. |/ Y# C4 b/ r2 n2 C 贵公司的培训是东一棒槌,西一榔头?还是有计划地持续进行?# X1 U0 h( T9 D' y
日本丰田公司的持续培训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当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三大汽车巨头纷纷裁员关闭工厂时,丰田却将工人从车间召回教室,教给他们新的技能,让培训成为员工的全职工作,从而为未来的生产增加做准备。
" q; N s! X& q+ ^ n1 X 还记得布沃克证券公司的明星销售员戈德斯通么?(《新任经理跌倒了,该怪谁》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2008年5月号)很多业务精英一旦被提拔至管理岗位就成了职场菜鸟,变得焦头烂额,完全失去了方向,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提供从基层走向管理层的角色转变培训。
0 Q# q( P- }! o7 I1 L 因此,企业培训应当是有计划地,伴随公司、员工的成长同步进行。安利从新员工入职开始,到省营运负责人的5个层级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通过持续的培训,挖掘员工潜力,弥补员工不足,鼓励人才成长,打磨优秀团队。: C& N/ y! b6 V/ K$ t
贵公司的培训形式是一尘不变的?还是丰富多样的?& j" T: s& p' Q0 ~! g8 L
当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公司,管理层开始头痛不已,员工太有个性,教他往东,他偏往西(参见《袁岳:谁说8090不靠谱》)。让企业培训符合80后的口味,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充分成长,适合企业发展需要,这是许多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安利店铺员工平均年龄28.5岁,70%是80后。培训师通过动画演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进行培训,从而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3 D5 @: u2 T5 b 三、培训结果可测量化9 S2 j) \9 e7 b) R( P
要使企业培训有效果,就要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培训结果进行测评。许多企业往往不注重培训结果测评,一张调查问卷草草收场。一方面是没有将培训看作生产力,对企业员工长期有利;另一方面也是苦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评估。安利培训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他们将培训评估分成四个层面:
/ B* x( r6 N. J: N( I) J' V 1、反应层,课程结束后立即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课后感受;
( F% N6 n/ @8 Z7 z0 } 2、学习层,在课程完成后1-3个月内进行书面、口头测试,考察掌握程度;1 I! z$ Y8 B/ H
3、行为层,通过培训前后的数据比较,如投诉率、操作正确率等评估培训给学员带来的收益;
3 V% {- p9 E6 |- P$ \4 M 4、成长层,评估培训是否给企业经营效果带来直接贡献,如差异率、员工士气、员工学习氛围。6 w; \# s3 J&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