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威望
- 0
- 金钱
- 169
- 贡献
- 43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1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61
- 主题
- 347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7
- 最后登录
- 2009-12-18
- 积分
- 212
- 精华
- 0
- 主题
- 347
- 帖子
- 461
|
初入职场的你是不是常常抱怨?“怨”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情绪,当心里怨气堆成小山,不怨反而会憋得慌,怨完心里才会宽敞些。从这个角度说,抱怨是一帖心理镇痛剂。但你可以抱怨一时,却不能抱怨一世。如若看啥都不顺眼,有啥都不顺心,抱怨过了头,就会让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但如果敢于面对不良的情绪,就能管好自己的职场心情,与其整天排放污染物超标的怨气,不如修整自己,给自己一帖止怨帖…… ; ]6 V- ^' c0 n) ?) y
9 r# L$ `9 R x6 e
怀感恩之心去工作
$ c; T! @! Z/ y5 k3 }& W案例一:
) h$ i5 U/ f3 G主人公:菲菲
- @0 n6 G: Z' U4 F: X4 H L职业:广告行业
0 K+ Y4 z, v/ P0 U( Q0 W症状:怨气来自“有求必应” $ T8 X/ @$ i9 _: p7 u+ A7 U
k' q% l0 D5 e5 D7 u1 y2 N6 h: Y
两年前,我从北外毕业后进入这家大型的广告公司,在公关部门做客服、外联工作。由于我形象不错、谈吐也得章法,很快就赢得了客户很好的口碑。半年后,公司为了拿下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广告单,特别组建一支团队。消息从领导层传出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作为新人,谁不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锻炼锻炼自己呢?最后还是我如愿以偿,凭借着自己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客户口碑,我荣幸地挤进了这个“七人小组”。经过半年的魔鬼工作,我们终于拿下这笔单子,而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自信的同时,心气也比以前更高了。 0 U8 K4 T% h# S: L+ M8 J# k S
% O" r3 o/ H3 M7 a, I4 h" J& w 回到原来的部门,经理更加器重我,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可同事们却对我越来越“敬而远之”。那天,我让木木帮我整理一家啤酒客户的资料,谁知她粗心大意,竟弄了份奶粉客户的资料给我,我立刻翻脸不认人,“像你这种工作态度,永远都别想成为NO.1!让你给我帮个忙,你都想偷懒,这要是传到客户耳朵里,怎么看我们公司?” 9 {; q. a* g5 E$ ^5 K5 n3 \, x- @
& L* G0 J8 _# O! H4 R1 M& o5 _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同事们这样议论我:“她啊,你帮她多少都是应该的,不帮她吧,她能对着空气抱怨没完,搅得大家心情都不好。帮完了呢,她又重新抖起威风来,不知道一天到晚,怎么有那么多怨气……” + q, ]4 `& b( O2 G) R$ u
h, x! W( h# h2 _* S0 s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委屈,难道深得客户好评的我就是她们嘴里的那个“怨妇”吗?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小太阳”,一家人围着我团团转,早已习惯了“有求必应”的生活,难道我把这种情绪也带到了工作中,在潜意识里也认为同事得理所应当地帮助我?郁闷中……
/ C6 n( [: {) @' q! B; ^
# V! R- u/ L' a( U1 e: o 处方一,得到的,认为理所应当;得不到的,认为是缺憾,就一定要得到,否则就心怀怨忿,心情不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走上职场后,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他们从小习惯了相对优越的地位,习惯了在亲人那里有求必应,因而缺少一份感激的心,觉得别人的帮助都是应该的。 , ~. _9 e: ]9 I/ ?/ t2 o. P, W7 o
- [9 R# q* b9 k
处方二,合理归因。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认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而没有成功则是外界因素使然。更合理的归因是,看到外界因素对自己成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_& t& C2 z# L$ ]% f) l' S! [ a
% I5 ~0 ~3 J8 k% M1 l3 c9 f 处方三,学会感谢。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无论帮助的结果如何,都应该养成感谢的习惯。如果不懂得表示感谢,必定会伤害同事的热情,下次只好巧言令色另谋他助并心生怨恨,这就掉入了心理怪圈,使人际互动呈现出虚伪,陷入恶性循环。 , X% H9 l4 U* p; [, w3 f
; r% S" ^, N _ c. a
未经你的许可,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
$ ?: d/ K9 i7 K1 ?# T" p案例二:
+ J' ^/ r) z: T& b- G" R主人公:JACK
' ]( g) o. J: y. C职业:工程设计 # w% O+ N; Y/ S- j0 J
症状:“不公平”怎么老是找上我?
. [5 e- Z; ~! y$ N( F+ L* `- I
大学毕业后,为了一纸北京户口,我选择了这家位于北京郊区的国企,签约五年。办公室六个人,一名科长和两名副科长不负责做具体业务,老李和老王都40多岁,升迁无望,每天只想着混日子,一旦有任务分配下来,他们会很自然地推给我,“小伙子,多锻炼,对自己有好处的……”瞧,这就是我身处的环境,只有我一个人像是来打工的。
6 D; d9 c9 h0 R8 T. B6 P% B% h" i+ @# U. q
前段时间,公司领导决定在家属楼后面的空地建一座三层小楼,做为内部的“健身中心”。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在我们基建科。科长把画图纸的任务交给老李,可科长刚一转身,老李就一个“二传手”扔给我,“抓紧时间啊,这可是关系到全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啊……”我晕!
& z8 @3 Z( K' E
: ^; Z* i6 w% p$ P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天天往北京城里跑,把有名的健身中心都摸了个遍,又是拍照片,又是去图书馆查资料,每天都忙得要死。可一回到郊外的办公室,一屋子的人正“一张报纸,一杯茶”,过得快乐似神仙呢。等我终于把图纸拿出来,却又被老李抢了功。唉!“环境太差、同事太差、领导太差”,一连三个“太差”终于引爆了我的“怨气瓶”。 1 Z# c3 m2 ~1 k5 \
5 m9 B2 s3 H/ J( r
“我忠心可鉴啊,才华横溢……”我抱怨着。
4 u" W; ?$ r$ i- d$ ^2 X
) s0 W# t ]0 n+ g6 e8 T “我是虎落平阳啊……”聚会时,我拿着“钱柜”的麦克风,这样怒喊。 3 m0 h- q+ {* Q1 L% L2 {8 l
8 X5 H( l. C# ^2 m' o
“领导对我太不公平了……”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同学录上,都能看见我这样的留言。 9 J" Y" |( }: K/ C# r: l) A a! O
5 m5 O2 x# P( P6 D1 `3 b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对我说些打抱不平的话,可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怎么关心我了?职场上的不公已经砸得我满头是包,难道他们也要对我“落井下石”吗?
. E5 \) t7 f& e- Y! g* T, @, j6 h* \1 D8 F1 T' R% v, S0 Z
处方:喜欢强调不公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水平和付出。而实际上,可能你确实做得不错,但别人也未必就差到哪里去。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付出,你就会觉得不管公司怎样对待自己,也是不够,也是不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