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9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职场新人的“止怨帖”

[复制链接]

347

主题

4

听众

21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27
最后登录
2009-12-18
积分
212
精华
0
主题
347
帖子
4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4-10 17:0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初入职场的你是不是常常抱怨?“怨”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情绪,当心里怨气堆成小山,不怨反而会憋得慌,怨完心里才会宽敞些。从这个角度说,抱怨是一帖心理镇痛剂。但你可以抱怨一时,却不能抱怨一世。如若看啥都不顺眼,有啥都不顺心,抱怨过了头,就会让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但如果敢于面对不良的情绪,就能管好自己的职场心情,与其整天排放污染物超标的怨气,不如修整自己,给自己一帖止怨帖…… B# s7 U4 T( g p% M7 i$ | # }3 r: i* e6 H怀感恩之心去工作 ; a$ q% m+ F) w, }案例一: 4 f& J% r" k" f( O& J, b 主人公:菲菲 ' _) Y" S- k/ Q" G职业:广告行业 7 D( M! i: n3 {' B4 ^- d& w/ d% C症状:怨气来自“有求必应” ; f% Y B9 p8 K: ?6 i% _ ' ?% \, z; F3 _8 B 两年前,我从北外毕业后进入这家大型的广告公司,在公关部门做客服、外联工作。由于我形象不错、谈吐也得章法,很快就赢得了客户很好的口碑。半年后,公司为了拿下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广告单,特别组建一支团队。消息从领导层传出后,大家都跃跃欲试,作为新人,谁不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锻炼锻炼自己呢?最后还是我如愿以偿,凭借着自己的外语能力和良好的客户口碑,我荣幸地挤进了这个“七人小组”。经过半年的魔鬼工作,我们终于拿下这笔单子,而我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自信的同时,心气也比以前更高了。 1 F; x1 Y4 y& Q* K 9 T' v1 Y L& O: I/ {; N- E 回到原来的部门,经理更加器重我,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可同事们却对我越来越“敬而远之”。那天,我让木木帮我整理一家啤酒客户的资料,谁知她粗心大意,竟弄了份奶粉客户的资料给我,我立刻翻脸不认人,“像你这种工作态度,永远都别想成为NO.1!让你给我帮个忙,你都想偷懒,这要是传到客户耳朵里,怎么看我们公司?” 8 A0 X: [1 g& P, v 8 `! ]* R, k, I. U% p) [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同事们这样议论我:“她啊,你帮她多少都是应该的,不帮她吧,她能对着空气抱怨没完,搅得大家心情都不好。帮完了呢,她又重新抖起威风来,不知道一天到晚,怎么有那么多怨气……” : C& y( V0 M9 Y$ K* R+ f- H9 c u ; H' R! }, ]3 O& c" m" a. q9 Q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委屈,难道深得客户好评的我就是她们嘴里的那个“怨妇”吗?从小,我就是家里的“小太阳”,一家人围着我团团转,早已习惯了“有求必应”的生活,难道我把这种情绪也带到了工作中,在潜意识里也认为同事得理所应当地帮助我?郁闷中…… 8 v3 _9 C' K& k+ T- j$ e. k$ T h* _( H$ V. l( _! w 处方一,得到的,认为理所应当;得不到的,认为是缺憾,就一定要得到,否则就心怀怨忿,心情不爽。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走上职场后,都会有这样的心态。他们从小习惯了相对优越的地位,习惯了在亲人那里有求必应,因而缺少一份感激的心,觉得别人的帮助都是应该的。 ( [0 W: ^2 _3 j) C+ s( k( T+ R k * X9 i2 K6 \8 y. s9 \' |3 u' C' l4 y 处方二,合理归因。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认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而没有成功则是外界因素使然。更合理的归因是,看到外界因素对自己成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6 V: e p1 i. ?+ {7 f) m3 c7 q 3 f9 U! D# C' b 处方三,学会感谢。对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无论帮助的结果如何,都应该养成感谢的习惯。如果不懂得表示感谢,必定会伤害同事的热情,下次只好巧言令色另谋他助并心生怨恨,这就掉入了心理怪圈,使人际互动呈现出虚伪,陷入恶性循环。 # v K& |) I+ P9 U5 l$ K( d/ j% c# I1 S+ M 未经你的许可,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 ) _# Y/ r! G+ t" [8 X2 ~% I案例二: 6 i" Z/ R" t: V主人公:JACK " Z* O% \5 W2 L/ u职业:工程设计 % L3 t! {8 r2 B0 g1 e症状:“不公平”怎么老是找上我? / L5 G+ K& R; `5 p$ D" a* r 5 n7 I. G, _) ~& c* J 大学毕业后,为了一纸北京户口,我选择了这家位于北京郊区的国企,签约五年。办公室六个人,一名科长和两名副科长不负责做具体业务,老李和老王都40多岁,升迁无望,每天只想着混日子,一旦有任务分配下来,他们会很自然地推给我,“小伙子,多锻炼,对自己有好处的……”瞧,这就是我身处的环境,只有我一个人像是来打工的。 / Y5 S4 M4 r0 b( o7 @ ) B1 _9 Q5 q8 l" ? 前段时间,公司领导决定在家属楼后面的空地建一座三层小楼,做为内部的“健身中心”。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在我们基建科。科长把画图纸的任务交给老李,可科长刚一转身,老李就一个“二传手”扔给我,“抓紧时间啊,这可是关系到全公司职工的切身利益啊……”我晕! 8 m+ [- ^( C" j4 k4 ^# f T {' n ) Q& o9 m1 x: W+ W9 X v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我天天往北京城里跑,把有名的健身中心都摸了个遍,又是拍照片,又是去图书馆查资料,每天都忙得要死。可一回到郊外的办公室,一屋子的人正“一张报纸,一杯茶”,过得快乐似神仙呢。等我终于把图纸拿出来,却又被老李抢了功。唉!“环境太差、同事太差、领导太差”,一连三个“太差”终于引爆了我的“怨气瓶”。 4 y" m8 }- c3 W; q$ \ * R& c9 [0 J8 t. V ]2 r& ]0 y “我忠心可鉴啊,才华横溢……”我抱怨着。 ; N& ~& v+ }3 _! E! V4 ` 1 [' n' s/ ~& z9 M$ T “我是虎落平阳啊……”聚会时,我拿着“钱柜”的麦克风,这样怒喊。 ( H {# ~/ _9 m0 C$ l, M/ F8 q' d0 _/ H, |4 W2 a3 R- N “领导对我太不公平了……”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同学录上,都能看见我这样的留言。 % X8 I& J R& q! Y' |2 q! V # T! h: U0 R. o$ A: d; T3 ] {6 H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对我说些打抱不平的话,可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不怎么关心我了?职场上的不公已经砸得我满头是包,难道他们也要对我“落井下石”吗? 8 F0 s& Y7 _7 W) h8 J6 r ; |+ |! c7 d# d3 n8 S& [# R4 p! a 处方:喜欢强调不公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水平和付出。而实际上,可能你确实做得不错,但别人也未必就差到哪里去。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付出,你就会觉得不管公司怎样对待自己,也是不够,也是不公。

347

主题

4

听众

21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4-8-27
最后登录
2009-12-18
积分
212
精华
0
主题
347
帖子
461
沙发
发表于 2006-4-10 17:0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职场新人的“止怨帖”

向别人抱怨自己遭受的不公,刚开始有人表示同情,但往往爱莫能助,最终怨气还会熏走他们,谁会真正同情一个见人就说“阿毛丢了”的“祥林嫂”呢?所以,别人可能对你不公,但不要自己对自己不公。多看到别的同事的长处和付出,心态就能平和许多。 & L" \' J# {$ E5 q$ }: u+ f @ A E2 m# U$ w4 d7 y6 K 记住罗斯福的话,未经你的许可,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 # P8 l7 t' o: }6 m 7 }' X& Y" \) N! X9 ~: V 用自己的标准去成功 1 a5 O U' V% K/ R 案例三: * H. X, b" \- i( j) L- N 主人公:玲兰 o% X$ c7 Q! u% T" l职业:办公室职员 1 ]( H) n; T& b9 F, K 症状:我和你们“比、比、比” ' Z" _* ?6 a. i 3 q& ~% y/ L/ }! n) B' H2 h “做办公室工作,轻闲倒是轻闲,可没有什么油水,不像你们做业务的,一笔单子的提成顶我干一年……” % R, J" V, A4 |0 M ' h* _5 H% m! A/ J1 Q “什么?你的年终奖有1万啊?凭什么你们公司这么大方啊?我跟你的工作性质也差不多,可我的年终奖连5000都没有。还是你们公司好,真大方……” ' V- J6 }" R4 R P7 {5 \0 D0 P' s T& b1 l- y( L “你们部门真好,多劳多得,不像我们部门,干多干少一个样。我最年轻,干得最多,也最不讨好,偏偏主任还偏心,不知道体谅人……” + g! m4 x8 n) u' l. Z7 D 0 m; [# P6 r. a/ L7 f “你男朋友真有本事,都自己开公司了,唉,不像我那位,打工仔的命……” # S; B& i u+ H; V V ! ^+ y6 j, L$ d" V 在办公室里,玲兰的嘴巴难得有轻闲的时候。她喜欢比较,从以前的同学,到现在的同事,谁都要被她拉到“公平秤”上过一过,“比我强?凭什么?”絮絮叨叨的抱怨也就不休不止。 ) i2 A5 o% Y F$ p# q 6 D* a6 x" {9 `+ \$ E* V 后来,同事们掌握了她的脾气,平时也就减少和她聊天的机会,一切交往,公事公办。中午大家在一个食堂吃饭,只要是玲兰在场,有的同事会主动说一些自己遇到的糗事,“哎呀,昨天刚刚丢了一张大单子,损失不小……”大家觉得,这样子相处会降低她的敏感度。 + r* t/ N# _- C8 K: b* p ( F V" M y7 g0 {0 s: d$ g( R 时间长了,玲兰也渐渐知道大家的用心,她也会这样问自己:“我才工作一年,工作稳定,衣食无忧,还有什么不满的?”好心的同事也这样宽慰她,“你瞧你,这么年轻就出来闯荡,多不容易啊……”每当听到这样的赞美,玲兰爱“比较”的“敏感之心”便降低一点。可是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刀光剑影”的职场生涯,谁会老这么迁就你呢?每当心情不爽的时候,玲兰还是会抱怨…… ; u$ [# {1 j) _5 H X $ y, F8 I, t: u* ^* R 处方:在考上大学前,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这样说,“你看隔壁的某某考了多少分……”考上大学后,父母依然用羡慕的口吻说,“谁家的孩子一个月挣多少钱。”中国教育的弊端之一,便是过分地去比较,而忽视了自身价值的认同。 ' J8 E% J5 }/ J1 ?! ^) K. B) X$ O5 D4 a$ g8 y 从大学校园出来,这种“比较”价值观被带到了职场,拿社会或者别人的标准来理解成功。但成功不是为了炫耀,就像是穿鞋子,适合自己的成功标准才是最好的。 0 G% }2 A, y' L5 M: |* `/ E$ K( H" w( V, A" I% A/ ]9 V 适当地把目光转向自己,思考一下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我到底要什么样的职业诉求才是自己最渴望的,又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它,从而满足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