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67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非考核因素的绩效管理问题

[复制链接]

445

主题

4

听众

3348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6-4-19
最后登录
2008-4-30
积分
3348
精华
0
主题
445
帖子
13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14:1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绩效考核在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实施时,往往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究其原因,除了考核体系设计不尽合理外,皆因非考核因素发挥主导作用使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g% T) e8 O0 ~2 E( } 3 T5 c, D& j+ g7 ]0 e/ V; {第一:人情大于标准 ( c! v7 |: n4 d0 a 尽管考核有标准,但往往在人们操作时,更多顾及人情。和某某关系好了,和某部门交往多了,常常会给打高分。和某某关系一般,和某部门关系生疏,常常会打低分。4 R" y: C3 X) [- [ - a+ z: b! R$ D; U9 V; w1 U第二:面子大于标准; i, }& W, L% ~! u 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面子文化,虽然有点绝对,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看重面子。在有的企业考核时,大家更多关注的是给谁面子,如何不失面子,至于考核标准只是一个参考。 0 m' P4 F" H( | j. b+ x9 x; R U& E/ q! c0 \ 第三:人品大于标准 / p r: h q8 C3 t' _6 R6 P3 K 中国人对人的评价常常是概括性的评价,而这中间有关这个人的人品会成为评价的核心,当实施绩效考核时,被考核者的人品印象分会主导考核者的评定。 ! n7 q3 e% Q$ g$ T3 t' {6 p1 F4 R) S) n 第四:"好员工"使标准模糊& K: L, r2 l% R& i- w# ~ 当领导一贯认为的好员工出现成绩不好时,特别是量化考核时,模糊标准常常成为可能。/ t; l2 G" l$ I+ n0 Z/ | . |& D# a% W Q! {% z3 x 第五:考核代替管理 9 _4 J6 y3 n) [" \5 M d 考核是管理的一部分,有的领导碍于面子等放松了平时管理,只等考核时用分数说话,致使员工误认为考核就是"秋后算帐",从而抵制考核。( y* T1 v. d- F) Y . J9 g4 E x2 S% v9 b 第六:接近"权力中心"的影响考核/ y3 a' Q! K- }4 R6 [ 接近"权力中心"的人的态度对考核的有效开展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当个别人考核结果不好或者蔑视考核时,往往会夸大考核的负面反馈。等等。 0 ^; s( h. Q2 S: Z6 [- \$ i3 B+ |) m b9 J 以上的一些问题反映了不成熟考核文化下,非考核因素导致的绩效管理问题。要有效实施绩效考核,不仅要设计相对完整的考核制度,亦要建立健康的考核文化,特别是对非考核因素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K3 B6 C K0 X- T% ^. W# V2 Y # j8 o" o. b3 T* }4 M1、 绩效考核的核心是绩效,它的理论基础是"契约"化管理。管理最重要的概念是:管理考核的是一个人的行为 ,而非被考核者的人品或其它。 4 d" Y: l6 N8 _. U9 _: s7 } ) I q; W. `' g1 N' |: F2 C2、 绩效考核与招聘、人员甄选、个人生涯设计、薪酬、甚至劳工关系均息息相关,均有赖于绩效考核的成功。8 |4 p L2 B3 |3 t * l' S2 l( c* c3 ]* q0 o4 T' E3、 绩效考核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属于管理范畴的东西),而不是一种艺术(属于领导范畴的东西)。 # X0 [# q, R: L M! X+ N& ]1 {$ t4、 绩效考核发展于西方,更多应用于管理正规的公司。绩效考核能否成功,取决于公司的正规化改造。绩效考核能促进公司的正规化改造,但却不能代替公司的正规化改造。否则,必将使绩效考核走进死胡同:或半途而废,或四不像。 & H/ [' J. ? l1 t. C& ?. B" [& { / F1 i0 i% H1 o) f3 e. i5、 绩效考核是一种管理方法,它不能代替管理。管理借助于绩效考核,落实于管理本身。如果只有绩效考核的过程,而无落实绩效考核的政策、魄力,结果必然是绩效考核广受非议而终止,而废弃!4 {( Y# s8 I$ c ; b- N2 V/ h0 @. O2 v/ B 6、 即便绩效考核要项选择的是无穷大,绩效考核也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因为绩效考核必定是人来进行。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它只能是相对的准确;二是肯定会引起一部分 "习惯行为"受到约束的人的非议。如果这一部分人中有"接近权利中心"的人,绩效考核夭折的可能性会更大。 ; y: t4 ?; O" \, _8 U8 `! H7 a/ R: _# J, A9 {* X/ O. u 7、 绩效考核存在"误杀"的可能。就像考试不过,并非一定学的不好,还可能是没重视或考的内容刚好不清楚。但考试没过却不可能更改。如果因"不应该不过的人"出现不过而模糊标准,那考试就会失去权威性。标准的做法是:"如果出现"高考落第","只能"来年在考"或去"自考"。 & x' Z! S+ V4 V( G8 @) i! b4 I* O0 y8 ]- U; ?7 C 8、 管理改变的是员工的行为,绩效考核这种手段只有改变员工的行为,方能产生功效。如果某员工认为"改不该变公司也不能把我怎么样",那么绩效考核对他们则无任何效能可谈。

43

主题

11

听众

1万

积分

同进士出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签到天数: 320 天

[LV.8]以坛为家I

注册时间
2004-9-16
最后登录
2017-11-1
积分
15308
精华
1
主题
43
帖子
763
沙发
发表于 2006-7-15 00:04:00 |只看该作者

RE:[转载] 非考核因素的绩效管理问题

[em17]现在绩效考核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一种时髦,好像没有绩效考核就如同没有管理.所以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这个工具来实现管理目标,但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对绩效管理工具的理解不够,对企业的发展阶段把握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