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5-15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威望
- 0
- 金钱
- 741
- 贡献
- 18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46
- 主题
- 35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最后登录
- 2007-5-15
- 积分
- 929
- 精华
- 0
- 主题
- 354
- 帖子
- 1046
|
板凳
发表于 2006-9-20 13:4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人力资源的计量问题(边想边写)
三、
& x1 H* Q* f3 F. s" m人力资源的计量
2 ]0 M! d* c; K$ Y b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现代社会“产品内分工”(参阅卢锋http://www.unirule.org.cn/symposium/c267.htm)的加剧,都要求我们思考:如何合理地计量人力资源,以为人力资源的“定价”打好基础。( P7 g1 ^& a, S$ K% s l3 j c
你比方说一千个纤夫“合作”拉一条船,如果你不能很好地计量各位纤夫的努力程度的话,就会有人偷懒、卸责,有人既使拼了老命,那船还是一动不动的;所以张五常开玩笑说,为了船走动,大家能拿到钱,纤夫们只好主动请监工来抽打自己的屁股了。& n1 a3 ?9 Y/ j- K( U
多抽一鞭子屁股还是少抽一鞭子屁股?这就要监工对人力资源的努力做出“计量”。
1 q& G3 P) R. i2 p
4 M% _* }9 k. F$ g* j关于人力资源的计量,会计学上探讨得比较多(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密歇根大学赫曼森为起点),主要成果大约可归纳为http://www.wnf100.com/zlweb/lwpd/jjgl/200511/20051130225601.html,更详细则参考张文贤的著作(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会计》)。主要缺点是不具有可操作性,且多照抄国外研究成果。
. |+ p3 M, f& g2 w4 [大四时我殚精竭虑,投机取巧出如下假设:设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所创造出的总价值,为A;既然直接计量人力资源很困难,那么我们就先计量出非人力资源所创造出的价值U,然后再用A—U,倒挤出人力资源价值H,即:
' \; s& @/ f* z- @: J0 hH=A-U
! O! J, P$ _( X0 h# {3 T8 F" h当时很是自鸣得意。没想到人家导师认为我烂泥敷不上墙,平时学习就那么差,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的——也有可能他看了会不让我“过”——所以“大作”只好摆在家里面,自己漫漫拜读了。
8 B: X+ g" X+ {' Q今天回头看看,那文章的最大缺点是:也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如果让我重写的话,我的结论将会是“人力资源不可计量,只可激励”,或者说借鉴经济学上的“序数效用论”来计量(这意味着不可会计or货币计量)——虽然那论文题目就叫做《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 V. D8 D( N4 a4 Q; @( O
是的,工作越久,越发觉古人发明的计件工资虽然比计时工资合理,但两者都不能叫人满意——“纤夫拉船”例子中的“件”数,你怎么来“计”?计时工资呢,你又怎样判断CEO是在思考企业的未来,还是在烦恼下班后怎样哄妻儿开心?他倒是的确花了一下午在办公室愁眉苦脸呐。
/ W1 u o& a6 c
" ]* j2 H* Q6 M7 _我们能够发明一个好的计量方法的话,太好了;如果我们没能够发明一个好的计量方法的话,那么就采取激励措施吧,比如股票、假期什么的,倒也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