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5-15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威望
- 0
- 金钱
- 741
- 贡献
- 188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92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46
- 主题
- 354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6-4-11
- 最后登录
- 2007-5-15
- 积分
- 929
- 精华
- 0
- 主题
- 354
- 帖子
- 1046
|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5 10:56: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关于培训后遗症的思考
深究“反奖励”
# j9 Q$ M! T7 b4 A# t1 Z很多时候,培训者不是不懂,也不是不能,而是不愿、不敢把工作做好。9 J6 Y4 ~! O9 p b1 ^ I
瑞典人大龙,前几年在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的时候,就已经在中国家喻户晓了。现在他是瑞典奥博达公司的总经理。在谈到“培训后遗症”时,他结合自己公司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反奖励”现象。4 c: L3 `- X: E% ]3 T5 m# f
“如果只是培训部门权力的简单下放,我觉得效果不会好。”大龙很直接,“如果一家公司售后服务做好的话,我可以说这个公司90%不会成功。”大龙说,要更深层次探讨受训者参加培训的主观意愿,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4 e `3 Q x+ `“在管理学中,有很多原因可以用来分析,为什么一个人做不好工作,比如首先他不知道该做什么,其次是他不知道怎么做,这个层面是可以通过培训解决的,但是经常的情况是,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他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实际上做了对他没什么好处。比如销售人员的奖金来自开发新的客户,而不是服务老的客户(售后服务),你怎么能指望通过对他的培训去做好售后服务呢?不是他们不懂得做,而是他们没有动力去做。如果老板对你说,一定要做好售后服务呀,又说,你开发新的客户我给你钱呀,那你说我会做哪个?这是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0 j3 k5 `4 O8 t" Q, R3 u大龙接着说,“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如果他做好这件事情,他可能要永远做这件事情,这叫做“反奖励”。你的员工可能做,但他不喜欢做,也不愿意做。因为他担心。一旦他把工作做好了,就不能做他喜欢的事情了。”大龙认为,这完全是一个管理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培训的问题。
) m0 U# l: i6 J& I/ g( ]: w- _% R- }5 R( x- {
越培训,越“冲突”?
- t: K7 S0 W$ p, n如果老板知道自己花钱培训,换回的却是颠覆企业的火种,他能做的肯定是“杀无赦,斩立决”。( G& B7 e5 k0 A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后遗症问题,需要首先确定企业文化与培训环境是否矛盾?数码视讯的郑海涛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培训内容即使与企业文化有不相符的地方,也应该是先进的,因为企业文化与制度不是最完美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但郑海涛坚持认为,不管怎样,培训内容不应该与核心价值观发生冲突。因为他说在这方面自己也“栽了一个小跟头。”$ N; O- S% |! I. |9 E% C7 |% Z
先前,郑海涛和一家培训机构合作,想请他们就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困惑开出一剂药方。数码视讯的病源是,“当时在我们的企业,许多经理人在职业生涯设计中,过多强调自己的发展,向公司提出一大堆条件。但我认为,企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企业发展好了,个人才有发展。显然,企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存在偏差,这种偏差我们要根除。”但郑海涛没有与培训机构做很好的沟通,培训机构的理念不能与数码视讯的制度文化与公司理念相切合,造成的结果是,不培训还没有事,培训之后,受训的经理人反而满腹牢骚,认为这种培训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
4 C( {8 ~5 |* o, s" d郑海涛对此当然很不满意。有此教训后,再有培训计划,郑海涛就要事先与培训机构沟通。“我向培训机构坦白,你们要了解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要了解我们培训的目的与希望达到的结果。比如说企业文化,要让经理人有强烈的工作愿望,让他们在接受培训后,在以后工作的紧张时期,能自主加班,让他们都背负一种创业时期的思想。如果过多地强调个人的发展,过多强调放松,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因为我们的企业正处在高速成长期,过分懒散就会让企业死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