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8-13
- 注册时间
- 2006-7-20
- 威望
- 95
- 金钱
- 3146
- 贡献
- 202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344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77
- 主题
- 40
- 精华
- 2
- 好友
- 5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注册时间
- 2006-7-20
- 最后登录
- 2013-8-13
- 积分
- 3443
- 精华
- 2
- 主题
- 40
- 帖子
- 277
|
《民营企业人才消费的误区》的回帖
注:下文是以前在中人网拜读“潇湘老人”的文章《民营企业人才消费的误区》后的回帖,现转贴于此,继续关注楼主关于人才浪费的讨论,并希望与诸位HR交流,以求进步。3 O0 c/ v8 k6 v' A
2 R! K) x j' b/ \- v3 |! h0 G《民营企业人才消费的误区》
7 l" Q$ q2 D5 e8 e误区之一:高额的投入,速求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心理。
0 A' `, u- v+ P# |5 w& W( i误区之二:墙外的都是人才,墙内的都是庸才。- H" c+ p% B3 {* p" P, Y' d
误区之三:人才的超前消费、高消费。
* Q, L1 c( v$ \+ L8 [- L* H" f2 n作者:潇湘老人 原文出处:中人网入库时间:2006年11月17日
/ H& w3 d! I7 p; Q8 d( D" C' U
8 t- ?; x+ R' E m- Q回帖:
# a' N7 x! H) I) ^" Z s+ F* B+ E 潇湘老人提出观点非常尖锐,也非常有道理。但目前让很多企业的老板接受起来,估计很难。中国近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既提高了很多企业的实力,也提高了很多老板的胃口。很多老板的自信心盲目膨胀,企业一旦发展不如己意,就片面追究管理层的责任,就认为手下的人能力不够,这就是许多老板产生“墙内都是庸才”,产生明显的急功近利心理,产生企业人才超前消费的直接原因。, P6 B, Y* m) O# `# V
在中国,短期内大范围改变这种认识误区很难,因为从根本上说,产生真正认识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家阶层需要时间,几十年是远远不够的。在中国近代,二百多年挨打的历史才催生了以孙中山、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集团,才初步接触到了中国的现代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即使到今天的国家领导层,也不敢说就真正认识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包括对现代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规律。怎么能要求现在的企业家就消除误区,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呢?3 _/ V/ y7 @( l, T* P1 b
当然,没弄懂不等于就不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从这个角度说,潇湘老人的文章非常好,振聋发聩。只有越来越多的经理人认识到企业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职业经理人团队水平的提高,可以推动企业家水平提高。不过企业家的进步,主要还靠他们自身水平的提高,提高都是要付出学费和成本的。在这个问题上,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家同样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墙外和墙内有别,不能超前消费。否则就会产生同样的误区。[EDIT]用户“liziji”于2007-4-30 9:14:52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