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6-8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威望
- 28
- 金钱
- 2867
- 贡献
- 306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3201
- 日志
- 2
- 记录
- 0
- 帖子
- 639
- 主题
- 75
- 精华
- 1
- 好友
- 14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6-5-31
- 最后登录
- 2023-6-8
- 积分
- 3201
- 精华
- 1
- 主题
- 75
- 帖子
- 639
|
RE:[原创] 论坛专题:今天,你储干了吗?
五一玩的很舒服,呵呵,希望大家也一样,又来看看这个帖子,liziji兄说的很到位,顺便按照楼主的要求,补充些我的认识。
; x# [ y& W o# B r0 R$ F 其实就储干而言,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概念。
5 C$ m( j: `# M/ o' z0 R$ h 狭义的储干就是储备干部,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实行的,通过招收应届毕业生,作为人才培养的储备,这种方式是储干最基本的模式,在一些不成熟的公司操作时,往往得不偿失。同学现在的公司,去年招了20几个储干,试用期6个月,进来就丢到车间,之后不闻不问,一年下来,剩下的只有3个了,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很失败,分析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g4 A/ X0 s& c( I) U
1、公司当前的发展不尽人意,现金流极度紧张;
- u) f u0 S6 \( {: R# ]' C2、家族式企业,管理混乱,关系复杂; I' ^$ V: m8 l7 J
3、职业生涯迷茫,人力资源部只是跟风的招储干,至于如何用、如何培养没有很好的规划;4 k, a! N) |2 z
4、待遇低,在试用期间储干拿的公司跟普通员工相差无几。. A' C0 \* G! f; c/ y/ H5 |5 o/ ^
转过头来再看,当一个应届毕业生决定作为储干进入一家公司时,那么在待遇、职业前景、企业前景这三个毕业生最关注的因素中,其优先顺序应该是企业前景、职业前景和待遇,如是乎在企业决定“储干”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以下条件:
9 G# Y; `4 c$ o/ U1 V9 p- G1、企业是否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我在第一回帖中提到的,“稳定增长(成熟)型企业,已经有较清晰的企业文化。”在“储干”过程中,对于企业和储备干部双方而言,都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对企业来讲,从一个应届毕业生到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培养期,而要赚回企业投入的培养成本,则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这一中长期规划,决定了企业具备让这些储干愿意在公司工作3年甚至更久时间的吸引力,达不到这一点, “储干”的结果将会得不偿失。8 E: N9 m& m1 N; W+ Y: T0 v2 r
2、提供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晋升通道。对于任何一个应届毕业生而言,他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期望,但是对于如何达到这个期望,大多数人并没有仔细的规划过,而这就是人力资源部门表现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我们的专业,告诉他们,在我们的企业里面,我们将会通过怎样的渠道,让他们达到这个期望(职业生涯规划),并在我们的企业里面实现这一期望(晋升通道),做不到这一点,“储干”成功机会渺茫。
# G8 w/ c4 m1 D3、提供可以接收的薪酬待遇。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在性格上很不成熟,攀比的心态比较严重,由于对自我认识还不够,薪酬待遇则成为攀比的首选,同事、同学、同乡之间,而攀比的后果就是开始浮躁,特别是在试用期间,更容易滋生这种情绪。对于这种情况,主因是储备干部自身,但对于企业而言,则必须提供出他们心里底线上的待遇水平。
0 _* G0 L% \% K) |8 l 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企业才可以“储干”,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应该从细节着手,因为在企业中,“储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待遇”,这些这里就不多讲。需要讲的是,“储干”是一个比较花钱的事情,在之前的公司,曾初步的计算过,内地企业培养一个“储干”,每年的投入在7万元RMB/人。当然,如果企业只想打个“储干”的幌子把他们拉进公司做工人,那就不在这话之中了,但是如果细想一下,储备干部的工资原则上不会低于普通员工,工作效率原则上也比不上普通员工,而高学历在普工工作中,发挥不了作用,对于企业而言,还是亏了。(呵呵,题外话)( `* Y1 H6 l5 @
以上讲的,都是狭义的“储干”,是一种基于个体的人才培养,它对于企业战略特别是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持作用并不明显。相比狭义的“储干”,广义的“储干”更加令人向往,这种“储干”不是基于个人,而是服务于企业战略,在人力资源战略下,基于人力结构和岗位胜任能力而进行的人才储备战略,它储备管理的目标是人力结构图中,从上至下的每一个岗位,其目标则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包括当前在职和未来加入的人员。
( n. y( _, e, F广义“储干”的成功实施,同样需要上面狭义“储干”所需要的条件,而在这个条件之外,它还需要下面两个条件:/ K+ |, k1 K& }: s6 G
1、基于胜任力的用人机制。对于人力结构图上的每个岗位,都要以胜任力为中心,展开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等其他模块的工作。
! g+ }6 [* N" U; z# l/ b, y# ]2、“赛马”文化。胜任力体现在用人上,而“赛马”则体现在选人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的“赛马”是文化,而不是制度,这是因为文化不需要像制度那样依赖执行力。& p2 b6 ?/ m& C
最后,就像liziji兄说的那样,不管是狭义“储干”还是广义“储干”,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 D1 `$ D- t2 L" r/ O" o, ?
个人感觉,储干管理在中国,零售行业使用的还是比较好的。:)
# K. H1 G3 E4 x& Y[em04][em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