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7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

[复制链接]

58

主题

5

听众

3648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3-27
最后登录
2021-1-18
积分
3648
精华
0
主题
58
帖子
5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7:2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 (八) 钟茂森博士 敬述 2.非礼勿视 非礼勿动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向老师请教关于克己复礼(抑制自己履行礼规)的实行问题。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回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实行这些话。(《论语·颜渊第十二》) 各位朋友,我们应该说,今天虽然诱惑很多,我们更要实行这四句话。《弟子规》教导我们:「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现在媒体传送信息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青少年的犯罪率为什么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网络中的有害信息以及一些电影、电视、书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诱导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数年前,网络刚兴起时,据台湾的一份资料显示,每天点击观看色情网站的人数约80万人。可想而知全世界每天有多少人受到色情的毒害!中国有3亿多的青少年,每天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污染。因此今天,回忆先师孔子的教导更有意义了。决定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我们来看一个非礼勿动的例子。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俊美文雅的书生,正在准备功课。要上京赶考。他的邻居有一个少妇,很美艳,她对这个书生很注意,而且心里很爱慕他。但是,她是有夫之妇,一天她的丈夫出远门,她就隔着墙的空隙招呼那个书生,叫他从墙上越过来。她娇声娇气的样子,使这个书生动了心,他就搬了一个梯子,一步步地登上去了。突然,他一转念想,孔老夫子有训导:非礼勿动。我是读书人,怎么可以做这种背礼的事。于是他就从梯子上退下来了。那个少妇,很不甘心,又使温声细语勾引他。于是书生又动摇了,又爬上了梯子,骑在墙上,又想起圣贤的教诲:君子要慎独,而且上天不可瞒。于是急急地下梯,关上门户,闭门不出了。不久上京赶考,考中了,很顺利。主考官在改卷子的时候想,今科的状元不知是何人呢?瞌睡中听到耳边有声音说:「状元乃骑墙人也。」放榜之后,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等都来拜见主考官,主考官就问:「怎么有人告诉我说状元乃骑墙人也,这是怎么回事?」那位书生就把自己的一段遭遇如实地告诉了主考官,于是就留下了这段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书生在诱惑面前,是存教礼而灭情欲。经过思想斗争,他是非礼勿动,所以他才能专心准备功课,状元及第。如果不这样的话,他的锦绣前程就毁于一旦了。 在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礼貌的距离。这个「礼」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讲戒律,儒家讲礼规,超过了礼规,就会铸成错误。

58

主题

5

听众

3648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3-27
最后登录
2021-1-18
积分
3648
精华
0
主题
58
帖子
532
沙发
发表于 2007-7-20 17:2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

3. 白骨观 不净观与观空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唐朝山西太原有位书生叫狄仁杰,他生得风度翩翩,丰神俊朗,是一个文雅清秀的读书人。他上京参加考试,途中寄宿在一家旅舍。晚上,夜深了,他还在读书,突然有一个美丽的少妇,悄悄进来会见他。一问之下,才知道她是这间客栈主人的媳妇,因丈夫刚死不久,是一个新寡。她白天见到狄仁杰年轻英俊就动了心,晚上来找狄仁杰相会。狄仁杰看到这个少妇确实是年轻貌美,而且千娇百媚地挑逗自己。可是他突然想起了一位老和尚的话,就严肃而和蔼地对这个少妇说:「我以前曾借住在一间寺院中读书,曾经有一位老和尚为我看相,说我的相主贵,将来必能荣显。但是一生要特别谨慎,不要因贪爱美色而犯淫戒。我请教老和尚,美色当前,是极难控制的,不知用什么方法能熄灭淫念呢?老和尚慈悲地对我说:我教你一个好方法。男女之间因贪爱美色而起欲念,这时你就观想对方忽然生了一场大病,骨瘦如柴,头发蓬散,眼睛深陷,像鬼一般可怕,再观想她死的时候那种抽搐难看的样子,以及死后身体发臭,那么你炽热的欲火就一下子冷却了。」狄仁杰说:「我非常敬佩和感谢这位老和尚的教导,不敢遗忘。所以我也把你当病重、病死想。你也可以用老和尚的方法观想我,那么我也是一堆白骨,一堆臭肉,没有什么可爱的。这样你也就可以为你的丈夫守节了。」那少妇听完狄仁杰这一席话觉得十分惭愧和感动,她流泪跪下,拜谢说:「感谢您的大恩大德,不但保全了我的名节,还指示我熄灭淫欲的方法,我今后一定会洁身自守。」后来这位少妇果然坚守妇节,受到朝廷的表彰。而狄仁杰上京赶考及第,成为唐朝安邦定国的重臣,官做到宰相。后来又被追封为梁国公,极为显贵。狄仁杰为政期间,焚烧淫书,奖励百姓崇尚道德礼规,是一代名臣。 在这个真实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狄仁杰没有犯错误是得力于一位老和尚教他白骨观、不净观。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达摩大师曾做一首皮囊歌:「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唐朝道家大德吕洞宾说:「休夸少年趁风流,强走轮回贩骨头。不信试看明镜里,面皮底下是骷髅。」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明朝的时候,有一好色青年,很想改掉自己的恶习,常常为此很烦恼。就去请教一位大德王龙溪先生。王先生说:「假如有人告诉你,有一位貌美如花的名妓在房间里等着你,你一定会兴冲冲地去,可是打开房门一看,原来是你的姐姐,或者原来是你的女儿,你此时的淫念是否会立刻熄灭呢?」这位青年回答:「当然是没有了。」王先生说:「所以淫念本来就是空的,只是你误把它认作是真的了。」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就是一场梦,过去的风流,而今安在?刚刚的念头,现在也没有了。所以古人说:「静心一返观,男女真儿戏。」如果一个人常常能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事如幻,那么他对美色就不会贪着了。 总之白骨观也好,不净观也好,观空也好,都是用智慧来化解,让我们把情欲放下,不要让它作祟,不要让它牵着鼻子走。 4. 深信因果 戒淫得福 如果一个人他对于以上所说的道理方法都不懂,但是他能深信因果,不做违礼违法的事,他就得福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以戒淫为因,果报是什么呢?果报首先是得功名如意,眷属如意,能得贵子(好后代),能健康长寿(夫妻之间能节欲,均得健康长寿)。戒淫能令人身心安乐,最后得善终。中国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贵、康宁、好德、长寿、善终,都可以得到。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古代有一个人叫何澄,他是一个有名的中医。有一天,有一个姓孙的病人请何医生到家中看病。这个病人已经生病卧床很久了,他家中的财钱都用尽,能典卖的东西都卖了治病,可是病还是不好,所以请何医生来诊治。病人的妻子小声对医生说:「家中没有酬金给您,我只有陪您睡觉来报答您。」何医生听了之后,很严肃地拒绝她说:「你怎么说出这种话?我不收钱,也一定会为你丈夫认真看病治疗。你不要说这种话来侮辱我的人格,况且你也是自己侮辱自己啊!」病人的妻子听了,很惭愧地退了出去。晚上,这个何医生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天神告诉他说:「你行医有功,而且不会乘人之危急乱人妇女,坏人伦常。所以天赐你伍万钱。」这个医生梦醒后,也没有在意此事。可是过了不久,皇宫太子生病,有人推荐何医生去看,服药一剂就痊愈了,即赏钱伍万,与何澄梦里天神说的一样。 戒淫得福,邪淫致祸。凡是不为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伦理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都属邪淫范畴,邪淫致祸。我们不要忘记上海复旦大学陆德明和民国诗人徐志摩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没有不弃邪归正的。倘若以前做过错事,现在明白了,改过自新,天不惩忏悔改过之人。古德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做过错事的人,更要谨慎自己,学习圣道,恪守礼规,以防失足。《弟子规》明确教导我们:「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结 束 语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相聚,也就是研讨了这两个问题:孝与戒淫。孝是立身之本,戒淫是守身之要。人在天地之间,是需要有这样的德行才能站得住,一生才能吉祥如意。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最后,让我们用《弟子规》――这被称为做人子女和学生的第一规范的嘉句来结束今天的讨论,那就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谢谢大家!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5

听众

3648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3-27
最后登录
2021-1-18
积分
3648
精华
0
主题
58
帖子
532
板凳
发表于 2007-7-20 17:2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

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 (七) 钟茂森博士 敬述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民国年间的诗人徐志摩(1896-1931),他的恋爱史和婚变比他的文学作品更轰动于世。徐志摩出身于浙江一家大富人家,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徐志摩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又非常高兴有了孙子。所以父母在经济上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 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他一见钟情,忘记了自己是已经为人之夫和为人之父了。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对自己的妻子表示了公开的嫌弃,说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当时张幼仪是公公婆婆送她去英国陪读的,两岁的儿子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照看。21岁的张幼仪已经又怀有身孕了,可是徐志摩狠心地说:「你去打胎。」张说:「打胎很危险啊,有人会因打胎而死掉的。」徐志摩却冷漠地说:「坐火车肇事还会死人的,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更有甚者,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可怜的年轻孕妇,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但是后来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是孔老夫子的话救了她的命。她重新思考人生。她煎熬痛苦若干天以后,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徐志摩用狠硬的态度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张幼仪见他如此无情,对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也毫不理会,知道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 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1922年,一个美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可是林徽音却悄然回国了,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林徽音凭直观的感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不足以依赖。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徐志摩开始追求陆小曼了。当时北京的知识界,对这两位才子才女原本是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超越了礼度的范围,徐志摩是在迷恋一个有丈夫的女子,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本来这时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色迷心窍,徐志摩没有回头,最后的结局就是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正如《弟子规》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陆小曼生活散漫奢侈,不做事情,家中雇佣人。公公婆婆坚持不见她,她的自尊心受压抑,生了病。而徐志摩呢,要东奔西跑去兼课赚钱,来往于上海北京之间。徐志摩在北京大学上课,希望陆小曼从上海搬到北京来。可是陆小曼迷恋上海的生活,不肯去,喜欢打牌、跳舞、看戏,特别是吃上鸦片膏和戏子们打得火热。徐志摩对此非常不满,夫妻经常吵架。1931年11月,徐志摩听说他过去追求过的林徽音将于19日在北京举行演讲会,他兴奋地搭机赶往北京去捧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这位才子结束了五年新婚生活,死时才35岁。 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糟粕部分,随着自己的感觉走,不顾道德。虽然他做到了「我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子」,但是他并没有幸福。后人著述《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曾评论:「徐志摩一味西化,把固有的道德抛诸脑后,对待共同生活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也没有;他忘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竟然与友人之妻陆小曼谈恋爱,一手摧毁自己的家庭,又造成另一个家庭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 《弟子规》中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徐志摩不正是这种人吗?徐志摩虽然会写诗作文,但对爱情婚姻轻率的行为,违背了人伦道德,可以说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贞,对朋友无信义,并且他身为人师带坏风气,所以他的结局是不幸的。 与之相反,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被丈夫遗弃以后,重新生活,入德国学校学习,专攻幼儿教育,五年后学成回国。上海一家女子银行聘她做总裁,并且她还经营了一家服装公司,均大获成功。她在百忙中还请了一位国学老师,给自己讲解孔孟之道,每天一小时从不间断。她有留学的新学识,又摄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不忘中国传统的美德,离婚后自己抚育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孝敬徐家二老,作为干女儿照顾二老,为他们送终。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还寄钱帮助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的,她享年89岁。我们看到张幼仪敬老爱幼,她宽恕了徐志摩,还出版了他的文集,接济他的遗孀,而且经济富厚,事业兴隆,儿孙孝顺。她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她是幸福的。 以上我们从上海陆德明和民国诗人徐志摩的例子,看到活生生的事实,男女之间违犯道德的行为,给人生带来不幸的后果,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呢? 这就是我们在下面要谈的问题: (三)如何戒淫  淫欲,它是从心里萌发的念头,要从根本上解决,还要在心地上着手,而同时又要在事上禁止。下面我们提供四条,谨供参考。 1. 学习圣贤 提高志趣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宋朝有一位贤能的宰相,叫司马光,人们尊称司马温公。当时,他没有儿子,他的夫人很着急,觉得自己没有生儿子,就作主替丈夫买了一个女子做妾,而且这个女子长得非常美丽。夫人就把这个女子送到司马光的书房,司马光正在专心看书,他没有注意这件事,也没有抬起眼看这个妾。这个妾为了讨好司马光,就拿起一本书问:「这是什么书啊?」司马光很严肃地说:「这是《尚书》」。之后他又去专心读书了。这个美丽的妾,在房间里站了一会,又各处看了一下。司马光没有再和她说话了,她就只好自己退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5

听众

3648

积分

解元

Rank: 12Rank: 12Rank: 1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3-3-27
最后登录
2021-1-18
积分
3648
精华
0
主题
58
帖子
532
地板
发表于 2007-7-20 17:2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转载] 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淫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的人,对于女色置若罔闻,心中全是伦理道德、圣贤教导,志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是美色当前,心无欲念,岿然不动。 司马光和刘理顺(上面提到的例子)都是以圣贤的教诲作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内涵,居高临下,那么戒淫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礼运篇》教导我们恪守人伦道德,尽人的十种义务:「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温顺合作)、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又指出我们不能跟着人的情欲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圣人之所以治七情,修十义」。在日常生活,我们遵循圣贤教导,控制自己七种情欲,不让它泛滥,尽自己应尽的十种道义,我们就不会犯错误了。 儒家的经典《四书·大学篇》中教导我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何修身?首先,从「格物致知」开始。格物,有多种解释,取印光大师的解释,格物者,革除物欲,致知者,开启智慧。所以《大学》中有著名的教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立志无论大小,或希望自己好、家庭好,或希望国家好、世界好,都要先从格物开始,在革除物欲上下功夫。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告诫我们,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为人欲望不多,即使善良的心性有所丧失,也丧失不多;为人欲望很多,即使善良心性有所保存,也保存极少。要把自己的志趣从财、色、名、食、睡五欲中提升起来。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规律是: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没有受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故「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伦。孟子还指出:「仁也者,人也;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注:有的版本没有说的那么全,据朱熹《孟子集注》说:「如此则理极分明」)孟子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讲究爱人;义,就是做事合理;礼,就是履行规定;智,就是具有智慧,知识;信,就是讲究诚实。合起来,便叫做道。 这五伦五常,就是古圣贤教我们的道德。愿各位朋友,都能记住它,理解它,实践它。现在全国各地儿童读经活动逐渐开展起来,青年人也要抽空补课。在这里介绍一些众口皆碑和行之有效的圣贤经典,供参考:《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礼记》、《易经》、《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训》、《老子·道德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说十善业道经》等。 其中《弟子规》是我们做人的基础,应从这里落实。净空教授在2005年新年献礼致辞中特别指出:「愿我同伦特重十善业道及弟子规的认知与学习,务必百分之百的圆满落实,此乃化解一切灾难之根本修行大法!」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