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威望
- 103
- 金钱
- 4601
- 贡献
- 2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0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89
- 主题
- 86
- 精华
- 1
- 好友
- 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积分
- 5003
- 精华
- 1
- 主题
- 86
- 帖子
- 789
|
作者:笑书/ |, {9 O% f/ b$ F
! ?& A) l, v* k0 q分析,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行为,任何判断和决策若事先未经过分析,是不可想象的。分析的工具和方法很多,举不胜举,很多时候我们就迷失在这些工具和方法中,或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或被某个分析工具左右了自己的思维,或一旦没有现成的工具就不知该如何分析了。
1 t. a; g3 C3 a) r) g: | W% W* G3 Q/ B8 C
哲学讲求抽解出事物的共性,寻找事物的本源,从而更清晰地认知世界的本质。我们也可借鉴这样思路,对“分析”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解读。
" y( J2 k L- ^! f+ G8 V! B! m- x d5 } {& }9 d/ B
从广义上来说,“分析”包括几乎所有的决策前的判断过程,从狭义上来说,“分析”可简单看作“分而析之”的过程。本文只就狭义的定义展开论述。
% k" ~8 P- n4 C/ m, \4 O
! J" K1 h+ j6 A" @0 O. c" M当直接面对一个相对复杂的对象时,我们一般难以直接做出判断,所以需要进行分解,就像一个大石头我们难以搬动时,需要将其“敲碎”。而被“敲碎”后的这些元素也可能相互纠缠,令我们的思路陷入混乱,所以我们还需要整理。这个不断敲碎、整理的过程就是最基本的分析。
6 x. x/ h0 ^% s3 U8 S2 Y( u- c; G. w1 m
由于分析的对象往往是来源于外部的信息,包括各种现象、事件、问题点、数据等,所以要预先判断的是,这些信息的可靠型和纯净度。借用六顶思维帽的思路,即这些信息有哪些是白帽信息(未经加工处理和加入情绪判断的纯粹客观的信息),哪些是红帽信息(根据人的感性认知或直觉得来的信息)。
9 B0 k5 R' P' n, \8 w k6 @
0 |% x8 i3 g) T+ c. O/ M% ?3 ]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分”也就是将分析对象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解,直到被分解出的要素容易被直观地识别。因为同一事物时可能存在多个属性,所以也就存在多个分解的角度,分解时要有明确而合适的角度,常见的有三个:1、纵向的构成要素分解;2、前后的逻辑分解;3、以时间为尺度的阶段性分解。3 f# u+ E- E7 o4 Y
& D( T" T8 D/ Q0 s. i
其中第一类在各类工具中应用得最多,比如鱼骨图、树形图就是典型,不断找出构成大集合的小集合要素,直至分解到希望获取的信息逐步显露出来。要素分解最关键的是在起点时选择什么样的维度,不同的分析工具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提供分割要素的维度不同,也即评估标准、或提供分割要素的路径不同。比如SWOT分析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维度,波特的五力模型的“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潜在行业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维度,PEST分析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维度,SPACE分析的“环境稳定因素、产业实力因素、竞争优势因素、财务实力因素”维度。即使是相对复杂的价值链分析,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价值的一般过程预先分解出关键环节,然后进一步细分。这些工具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根据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提供了相对科学合理的分解维度,工具的存在可以使我们在面临不同问题时可省去“选择合适的分解维度”的困惑和麻烦。当然,各类工具在进一步应用时,在基本思路上还是有很多差异的,下面再论述。( I I$ I' e% T% g( R/ k+ {
9 K: K% g6 Q3 U: v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利用经验,或掌握的一些基本原则,分解出目标对象背后隐藏的一些信息。能否抓住分析对象中的关键点,有效识别出有用的信息,也是评判分析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 q0 I, g# A3 T9 m/ t. E# u2 j* A
$ D/ s% U9 ]8 i N8 f分解出要素后,下一步一般需要排列,必要时进行排序。有些分析方法甚至直接从排序开始,比如销售分析中的“ABC分析法”,即将同一分类商品的各个单品按销售额高低进行排序,再据此识别出占销售主导的A类商品。可见,“排序”也是部分分析方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排序时“价值因素”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尺。有些价值因素很简单、也直观,比如销售额的排序;有些价值因素比较模糊、难以量化,这时排序就比较复杂了,比如重要度、紧迫度、相关度等;有些排序需要使用到组合的价值因素,这样就会使用到“矩阵”或“权重”的方式,比如在进行时间管理、业务事项整理等方面的分析时。
' u. i+ |* O0 B5 f. t
x0 u1 i: z; v/ I( r分解后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分类,或叫归类。“分类”是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最伟大的方法之一,因为分类,所以世界归于有序,因为有序,所以能被认知。$ t. Q& g3 w( M0 K2 p& M# r) k
- x/ Q0 i' q# z+ a" M
分类时自然要用到“属性”,这些被分解出来的要素都蕴含着诸多属性,所以可能存在多种归类方式。就如同一个人,他可能同时拥有男人、年轻人、南方人、穷人、大学生、运动爱好者、未婚人士等诸多属性。其中有些属性是非常确定、有着明确的区分界线的,比如“男人、大学生、未婚人士”,有些属性则界线比较模糊,比如“年轻人、南方人、穷人”,有些属性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比如“年轻人、未婚人士”,有些属性可能产生不确定性的变化,比如“穷人、运动爱好者”。我们对分解出的要素进行归类时,需要根据最终目的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属性,而且出于下一步判断的需要,最好选用比较明确的属性。当然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不得不采用相对模糊的、或可能产生变化的属性分类,此时,至少要提醒自己注意到这个前提。
% ^# o; h; w) R$ p. ~4 F# H n& `+ ]+ n
分类的一个好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事情的共性,从而甄别出主要矛盾,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有利于集中思路处理同类问题,以提高思维效率。- h* R, }( c6 R
9 c$ s3 b6 W% `综上所述,“分”的主要步骤包括分解(或分割)、排序、分类,其中排序和分类的先后顺序可以视情况而定,可以先排序再分类,比如按由上至下的百分比进行分割,也可以先分类再排序,比如排列出同一类要素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9 M U! s" j( m
- y/ X: ?# s6 R& U# g2 H“分”之后就是“析”的过程。如果说“分”只是一个罗列事实、物理切割的过程,“析”则是一个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分”只是提供了基本素材,而“析”就是深度加工了。6 G4 X' s/ q) |; X- a, w$ A
7 g: q, B5 O& K" m" q; {
6 A5 G# ^/ Y9 p3 W(下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