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威望
- 103
- 金钱
- 4601
- 贡献
- 2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0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89
- 主题
- 86
- 精华
- 1
- 好友
- 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积分
- 5003
- 精华
- 1
- 主题
- 86
- 帖子
- 789
|
沙发
发表于 2007-8-16 11:48: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原创] “分析”的一般方法简论
(上续)
8 s! J) N5 U6 T1 P: j( F* L3 v/ N2 k- N( Q
所谓“析”,就是通过将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等方式,解析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事情变得更透彻更清晰。常见的方法有归因、对比、逻辑关联、逻辑后果、归纳、类比等。; e, @! g) f `4 I& M/ z
2 [7 f4 U+ A, f, f7 w, d5 d
所谓归因,就是对形成表层要素的可能原因进行判断。面对复杂对象,有时还需要对分析对象进行逐层分解,以逐步理清思路。比如进行离职原因分析时,可通过表象原因逐层分解出背后的逻辑构成因素,即,从逻辑上说,是什么深层原因才会形成这种表象原因,这样层层分解,一般经过四到五层,就会找到底层的一些基础原因,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离职原因中可能有一条“对管理层不满/与管理层关系不和”,分解原因,可能找出三个逻辑要素: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上下沟通不畅、工作中缺乏被信任感,其中“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又可分解出:培训不够、管理者任免不当、未对管理者在管理水平上做出高标准要求,在被分解出的要素中寻找符合公司实际现状的,就能逐步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归因是分析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偏差的环节,错误的或不恰当的归因,可能使我们得出与事实完全相悖的结论。
8 s5 s' u/ B/ b9 B1 ~9 V9 R# }- l9 Y5 P; a6 x
所谓对比,常见于对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后,一般有相同要素的历史对比、不同组别中相同要素间的对比、和标杆对比三种。能量化的信息数据一般以图表方式更直观的表达。雷达图就是标杆对比的典型,先设定分解的维度,再设定标杆值,再将实际值放入,形成直观的对比结果。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对比,就是将不同维度分解出的要素进行合并分析,以期望发生化学反应,给我们以启发。典型的就是SWOT分析,在盘点出四个维度的信息后,在做SO、ST等战略分析时,就是采用的这种思路。对比分析又可能衍生出新的数据信息,然后还需用其它的“析”的方法进一步处理。( X" T7 O$ r3 ]. I7 u' I
+ h& E* ?2 j" ~' b. o所谓逻辑关联,就是找出各个要素间隐藏的逻辑关系,从中发现线索,从而找出被表象掩盖的问题点。找出问题点,往往是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 {: \* B9 r/ P0 k% B
/ ?6 W5 m- ]: k( Z所谓逻辑后果,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逻辑常识、或已被确定的客观规律进行推衍,通过趋势分析得出可能的逻辑结果。& P# F1 `6 H( q9 U& V8 _$ o
, \! O# z$ n+ }5 ^8 D所谓归纳,就是通过识别各要素或从其衍生出的信息间的共性,提炼出普遍的概念、命题和规律来。在归纳之前,也会用到一些合并、分类的手法,但最终的提炼才是关键步骤。
0 k. ^: K. |1 L* C; u5 I! H
7 X- D3 V. L/ c所谓类比,就是用相对常识性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或结构想对清晰、简单的事物来做比较,以帮助更直观地认知分析对象。在类比时一般是在两个事物间寻找相似属性,有时能找到相似度很高的类比,有时则只能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两者的相似度都低于50%了,最好不要进行类比,以免产生误导。
3 u1 ~. ^) o/ d; K/ V
7 f# u! g+ j) U0 k& Y" Z这些“析”的方法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可单独使用,也可交叉组合使用,如何运用得当,纯粹在于使用者的经验。
. d: _- `) K% M3 l9 o+ z1 s: J; C1 p( c: h0 h; z1 c. e* G: `1 ?
除此之外,我们还习惯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对象,以达到更全面、客观了解的目的。常见的有四个角度:正面角度、反面角度、折中角度、第三方角度。任何事物至少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去看待,分析时只偏重一个角度很容易出现疏漏。当正反两面出现激烈冲突时,可能需要采用折中的视角,折中并非二一添作五,而是正反两极分别有效妥协后的产物,是最现实和合理的结果,这个视角也有可能最有利于发现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共识层面的问题。第三方视角相对比较客观,当事人若能跳出利益相关的制约,站在第三方的视角,或许又能看出一些新的东西。
* E% L$ p% x! d% H1 ^
, b4 t, E% z1 S5 u3 t+ F; I& h在进行分析时,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这些基本原则就如同用于衡量各个要素的尺子,能帮助我们不那么容易迷失方向,并更快捷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得出结论。所以,丰富的经验、及在经验中逐步积累和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各项原则,对于能更有效的进行分析至关重要。有时,在面临同一问题时,这些原则也可能相互冲突,互不相容,此时需要更底层的原则衡量、评估、协调这些冲突。越是底层的、具备更多共性的原则,越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4 h8 y4 y- ]; Y! k8 P
7 A# N6 E6 l% M- _分析中还有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就是数据分析。在符合以上的这些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数据分析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模式,包括数据统计、曲线分析、图表分析等。尤其是数学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成熟的思路和工具,可帮助我们很便捷地做出判断。
1 V, g5 ^) j2 R/ a; p4 c( |; C t( v+ X4 Y6 ?9 I z
所以,分析的关键无外乎两点:把握原则,掌握工具。我们经常提到的(在胜任力模型里也常见到的)“分析力”或“分析能力”,其实也就是对这些原则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D6 X3 j# [" g. J+ p
, r3 B: O8 J. Y' k当然,有一点不能忘记,“分析”最终是要出结论的。任何结论都是以某种假设为前提的,只不过一些词句上简单的结论隐藏了这些假设前提的信息。当结论是以分析作为假设前提时,如果分析不是充分而准确的话,就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或貌似合理、实则充满漏洞甚至有害的结论。
' [; A: I6 @3 k
- K! A- k, Y' M. X) v分析,是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以上只是就分析中的一些共性做了简单的论述,还有一些共性的要点可能尚未涉及,更不能被其束缚了思维。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掌握一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共性,对于更好的展开分析应该会有所帮助。) {* X- V* y F1 e
# Z( U( j6 d" r4 E9 G
. F% H, |* o/ T& ]0 _(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