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5-12
- 注册时间
- 2007-8-7
- 威望
- -5
- 金钱
- 205
- 贡献
- 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0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8
- 主题
- 13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8-7
- 最后登录
- 2008-5-12
- 积分
- 205
- 精华
- 0
- 主题
- 138
- 帖子
- 148
|
企业文化在几年前我曾任职的一知名企业内实际操作、接触较多,我负责品牌工作,但这家企业把企业文化没有放到人力资源部下,而是放到我的职责之内,是因为董事会认为这是一个价值观方面的工作,品牌需要内外兼修,所以必须同行。 % N7 k/ J; |% x) t* b
刚开始,我把企业文化看的比较简单,受了彭剑峰诸多熏陶及实际操作之后,并结合人力资源部薪酬方面的共同工作,才相信这真的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并且仅此而已,既不可忽视其作用也不可夸大其能量。坐了更高的位置来看待企业全局的问题时,更是感受颇深。
/ q; C" J; C& m. r5 m' k( l: F) l4 a: N; ^4 w2 v
“以人为本”从概念上说是正确的,企业文化终极为利益服务也是对的,因为前提是“企业”,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小企业以“人”为本这个“人”字,往往就是一把手或少数骨干,他们的价值观成就了企业的价值观的主线。企业再过了5000万及发展3年这个阶段性的门槛之后,往往企业文化不再代表某一群体的文化,甚至无法代表最高领导者的文化,代表的实质是一种企业习惯,或者叫惯性。
0 O% x9 r3 i) y: }6 U+ x6 W8 o9 y: J7 C5 N
我们拿BBC罢工潮来看,新总裁需要长期执行铁腕的裁员行动,几乎每个部门的员工都参加了罢工,其实参加者很多都是没有被裁之忧的,他们的参加当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有人要打破运转多年的企业惯性,这会让人产生不安,并会与保持一致多年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新总裁能否依靠董事会的支持及铁腕战胜这种惯性先不谈,但我们能看出这种惯性可怕的力量。西南航空作为企管方面的经典案例,我们仍需换个角度辨证来看。很多航空公司模仿它的模式来运作但大多失败了,这是企业文化的不可模仿性;但也走高端路线的航空公司经营很好,甚至它们的文化与西南航空是相反的,除了经营模式,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中性——无好坏之分。成功者相同的是,他们围绕着一个各自一个好的传统往深度在做文章,并没有因为911立刻打破企业好的惯性。- b9 H) w9 e9 [0 E
8 `# h0 H' p$ u, H; J 在现实中,一个企业面对累积多年的问题,总是会采取很多解决的办法,但总是感觉使不上劲,石沉大海一般,这就是改革与惯性的碰撞。很多没落国企的主要问题除了制度之外,就是职工脑中没有改变的价值观,表现出来为一种惯性。6 ~2 W. G' \7 x- I" y# }, b" l8 F
3 @+ S) [. ]/ J
企业文化没有褒贬之分,也无套路章法,所谓企业文化工作,个人认为,除了参考理论学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先认清、确认企业的惯性,褒的就采取一些好的点子锦上添花,稳定其的延伸,贬的就是需要企业最高层的一致行动进行铁腕改革,战胜后调整轨道。惯性并非不可打破,只是付出的代价划不划算的问题。
8 b- m5 D! M$ g9 r, A
4 t9 v5 W/ }! t3 [ 温水中的青蛙会逐渐死亡,但从温水中立即拿出来丢到冰水里或者沸腾的水里,它会立刻死亡。郭士纳说:大象也会跳舞。IBM成功了,我们拜膜的同时也需要看到,这是惊险的一跳,能完美驾御的能有几人?8 T3 K1 B# m7 S# Q% K! P
I" D6 |4 j V: k1 U0 A 对于中国的管理者而言,在这一跳之前,首先了解自己的企业后再看看是否能驾御。+ U* s, L& v8 I. s8 {, N
' t% w0 u- u2 ^+ ~ 其实,无论是咨询专家还是企业管理者,指出企业文化的问题很容易,但真的行动起来,比任何企业内需要做的工作都难。还有,企业文化种种的理论学说,看看归看看,如果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企业拿来就用奉为经典,会害死企业的。
( Z& P% H5 `+ J! f8 y% Z
8 X* Y( o+ L) c0 }8 K$ a) `6 R Q0 o 我个人一直很反感某个理论搞的象大一统一样,仿佛照办都会得到所描述的蓝景。最可怕的就是在企业文化这个领域内,作为管理者去盲目崇拜西方理论,一种价值观的东西,外企、私企、国企、合资……,能一样吗?" ?# z+ t% d- M; K# M
& D. s: _ _* t- C 一些学说化的东西本文就不说了,看到不少争论什么“先建设企业文化还是先做战略”的问题,扯些较真揪小尾巴的学术辩论,毫无意义,这种人可以写报告,千万别让他做企业文化工作者。一个小孩要长大,只能在他成长过程中一直的修正其身,扬长抑短,怎么先设计他的未来再让他这么长大呢?有人这么做了,但实际中,这种孩子长大后往往属于心理有问题的那种。
! q( x3 a0 b1 y$ w/ I' Y% M
% H/ U4 B# i3 w! ? z 企业文化也是一样,需要尊重惯性。理论的探讨、争论都不为错,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无视小路、踏踏实实走阳光大道的好,这不是中庸之道,只是因为这是企业文化。[EDIT]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7-9-5 14:46:00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