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4-16
- 注册时间
- 2007-10-30
- 威望
- 0
- 金钱
- 21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0
- 主题
- 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10-30
- 最后登录
- 2008-4-16
- 积分
- 23
- 精华
- 0
- 主题
- 8
- 帖子
- 10
|
来源:铭万网资讯中心" o# [ w. u, ?
劳动部:华为员工辞职不算解除合同
% g0 {- P5 _9 \0 T3 ?
% o( Y1 e# I1 y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表态:“规避性裁员”不明智 " o8 U/ [5 m& f6 g
* u9 i2 p1 J1 l4 V: N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酝酿《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将会对辞职后再签约的间隔期进行规定。 6 W0 k, Y- M1 F" L U
5 H: p! P6 `3 ~ 华为补偿10亿元鼓励7000名员工辞职的事件,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 n4 @/ y7 \. h$ `4 I F% C
0 n! H, n# {) z+ N6 e1 F' p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法制司司长闫宝卿就该事件表示,7000名员工辞职并没有真正离开公司,因此不能算作解除劳动关系;正在酝酿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将对辞职后再签约的间隔期进行规定。
4 h: o' B, a4 M2 C, [ F! `
6 b9 l; A' ]! k8 b! T 这是闫宝卿8日在上海出席由某律师事务所主办的“《劳动合同法》理论及实务研讨会”上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的。闫宝卿说:“现在还不了解华为这样做的真实目的,但这样做不太符合常规。” # ]# V$ a- H% o! J+ D. ]
9 W0 K" r; N" R% p
他认为,华为员工虽然主动递交了辞呈,但是这7000多名员工并没有真正离开公司,他们之间的劳动关系不能算已经解除。 5 ~& P$ H$ y' I/ ]
& `8 a! ]& p, K3 R
闫宝卿还表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酝酿《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将会对这样辞职后再签约的间隔期做一个规定。“辞职一两天后又签约,工龄肯定不会这样就中断,实施细则倾向于认定间隔期会有一个相对长的时间,绝不会是两三天。” ' H7 R2 z& F& s, }. z' {5 t
9 Z3 l4 |/ k5 }
据他介绍,实施细则现正在征求意见阶段。此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纪检书记王瑞向本报记者透露,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11月或12月会出台。 2 J2 C+ p; L3 N- Y1 G
, V* m7 u g3 x4 \0 P0 ~9 z 那么,如果华为确有花上10亿元来规避劳动合同法的意图,是否会因此生变?闫宝卿没有置评。他表示,法律本身不可能规定那么细致,《劳动合同法》出台前也料到会有一些企业试图规避,因此相关的司法解释、实施细则都会紧跟上来,所以规避法律的行为并不明智。 " \# X0 N3 j/ b3 Y
6 n* X w! I. D/ k0 g! c1 s 此前,全国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范战江就表示,不少企业试图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做法其实是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误解。不少企业将其理解为“铁饭碗”。 % u Q1 B/ j7 q% l# o6 k# q
3 T7 n) U c1 R4 x# x 闫宝卿解释说,只要符合法定条件,无固定期限合同随时都可以解除,并没有多大程度上妨碍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法律上鼓励企业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只是为了保证劳动关系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6 W& M% p$ o$ s
" v6 t3 _+ v! v 华为的“集体辞职”,沃尔玛的“裁员”,曾被质疑为针对即将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并且被认为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实际上,试图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对现有劳动关系进行调整规避风险的企业不在少数。 ) u3 e$ Q: Y8 R
9 ~8 r( i- c$ `. g+ P l6 `% |) L. o 对此,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荣红梅律师表示,华为这样做并没有违反法律,“企业本是以赢利为目的,它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各种符合市场规律的选择,无可厚非。不能要求企业像学者、官员那样去考虑问题,社会保障、增加就业这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不应该让企业承担。” ' J% T5 S; n8 n( P2 o! B. {( _
z6 h w. p& ? f% S9 R- M5 T 荣红梅认为,企业规避某些法律限制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新现象,作为众多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很多时候都会为企业寻找一条实现其最大利益的合法道路,大家都没有什么过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