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22
- 注册时间
- 2008-9-22
- 威望
- 0
- 金钱
- 6
- 贡献
- 2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8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9
- 主题
- 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9-22
- 最后登录
- 2014-1-22
- 积分
- 8
- 精华
- 0
- 主题
- 0
- 帖子
- 9
|
回复:本案中A和C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雇佣关系?
一、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分
( l! K* u& h6 q3 v4 h1 H
9 S t7 o: J2 |0 v B" C, L: t* _2 H b, n$ o+ A* U
' _) P: F: l V9 i* t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劳动合同是从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劳动者工作的危险程度也随之加大。为了消除劳动就业中因双方经济地位悬殊而发生的不平等现象,保护经济上的弱者,避免企业主滥用“意思自治原则”在合同中规定损害劳动者利益的内容,许多国家加强了政府干预。由此,在雇佣合同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具有新特征、新内容的合同—劳动合同。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受国家干预程度不同:雇佣合同的内容是通过双方的自由协商来确立;而劳动合同的自由协商程度受到限制,即合同须以国家法定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等为最低基准条款(如我国劳动法有关休息休假的权利、劳动安全卫生权利的规定等等)。这里,我们着重从主体方面和适用法律方面,探析二者的区别。
) x% ?9 G* Q$ h+ t$ @2 E# y
& e' u2 V- h- R3 _5 f% ^& i
; C7 K8 R9 k; H
6 Q: p, v8 D. x6 v3 n1、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同。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部在关于执行劳动法若干意见中指出,“劳动法第2条中规定的个体经济组织一般是指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所涉及的主体有:(1)国内的各种类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与之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主要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招聘的工勤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而雇佣合同双方签约主体一般为自然人,还有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的农村承包经营户及其所招用的劳工等。
`2 D {4 P" O% r5 j
8 ?8 H* V. y Y. e
- I1 ~. ~) O" {' t( Y5 F' a q
% C% w4 r8 ~6 b2 G. \! q2 d2、适用法律上的差别。学理上,雇佣合同有广文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上的雇佣合同包括劳动合同,狭义上的雇佣合同不包括劳动合同。从现行立法现状看,我国民法和劳动法分属于不同部门法,雇佣合同归民法调整,劳动合同由劳动法调整。可见,我国司法界对雇佣合同是作狭义理解。但在适用法律方面,我国的民法和劳动法构成普通法与特殊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雇主责任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则应首先考虑适用劳动法;在劳动法没有相应规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民法中有关雇佣合同的规定。确定雇主责任的赔偿标准时,适用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这显然是错误的。
& r2 E# @) _& C ~8 M2 L1 a& d/ p' J8 P0 j4 O9 p
$ v5 q" l: W, s$ B,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