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0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薪与绝对保密 “职业侦探”讲述职业生活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4

听众

902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7-15
最后登录
2008-10-21
积分
902
精华
1
主题
120
帖子
1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5:0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职业侦探”现身说法 ( m' _6 {3 r3 U: k- pJ是一名受雇与企业的“职业侦探”。出于“职业道德”,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他一再拒绝。 Q2 W( m3 u! P1 i 最后,经中间人一再斡旋,J终于勉强答应接受采访。他告诉记者,在干上这行后,他通过这样一个隐秘的身份,看到了一些以前自己以前无法想到的事,理解了很多以前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的道理,而这种感觉除非身在其中,外人绝无法体会。5 v& l4 J9 m& ~: |2 v 偶然当上侦探 f, d7 b7 j& k1 U- M* q6 a$ x9 nJ看上去可一点都不像“侦探”。一个极为普通公司职员的样子,没有任何特别,更无丝毫印象中“侦探”的干练与神秘。严格说起来,“侦探”只能算是J的“副业”,他的主业是沪上某公司销售经理。J说干上“职业侦探”之一行,完全出于偶然。一天他到朋友新开的咨询公司办事,闲谈之中无意说起他在公司的一些所见所闻,并随口提了一些建议。没想到这些建议在朋友耳里竟是“颇有见地”。而且这个朋友正为不知员工所思所想而烦恼,J的表现一下子提醒了他。 / Z+ H1 O! W- R6 }0 r朋友随即提出方案,让J作为咨询客户定期到公司来,并且力图和员工打成一片。不但了解员工私下里的表现以及对公司的适时评价,也让他从一个局外人的目光为自己的公司定期“号脉看病”。[url=http://0734.job234.net/][color=#0000ff]http://0734.job234.net[/color][/url]因为朋友深深认识到,考虑到“饭碗”问题,员工对公司的某些看法常常是“言不由衷”。而J作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更能提出合理中肯的建议。J最初听了以后,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想到朋友甚为郑重,更是“亲兄弟,明算帐”,与他拟了一份条款很是详细的合同,并约定年薪为15万。 $ o( j& r9 F' [高薪与绝对保密5 \' y% O" L% f- B 签合同之前,J慎重考虑了一下。首先,J具备兼职条件,做销售工作,可自由安排时间。其次,长期从事销售工作,他在各类人群当中游走早已是应付自如,做个如此“侦探”应该不成问题。再者,“职业侦探”确实是一份工作轻松且收入丰厚的工作。当然,J也不无顾虑,以这种身份混迹公司员工之间,不免常有一种“第三只眼”的感觉,假如有员工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知心人”,而自己却将这种“真挚”出卖,是不是有点违背做人原则?而且合同明确规定了自己的“隐形”身份,再亲近的人也不能暴露。) o; X! {+ M; _6 y 最后J犹豫良久,几经思量,最终还是下决心签了合同。记者不由问起J这当中利益的因素占了多少成份,J坦白作答,薪水当然占了很大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至于其余的部分,自己也无法完全说清,也许是想体验另外一种类型的生活,也可能由于“侦探”二字的吸引力。 , O7 f/ b& |/ G3 e8 GJ坦言,刚开始做“职业侦探”时感觉比较复杂,首先是觉得有些别扭,踏入公司大门时总觉得自己有些阴暗,和员工交往时,“别有用心”的感觉也特别强烈,那时他就不断告诫自己这是一份职业,自己必须要尽合同上的责任,借此让自己心情坦然。另一方面则会在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神秘身份而窃喜。事实上朋友确实没有看错,J在人际关系上确实是“八面玲珑”,没用太长时间,他就能和公司员工逐渐熟悉,并且渐达“亲密无间”境界,到得后来,大家更是熟到空余时间一起吃饭、娱乐,于是他能够得到老板可能永远也无法得到的信息,从而不断地“下情上达”。9 J7 \$ K+ e+ U “出卖朋友”为企业0 _2 F( y1 r+ E2 d2 A! C 记者问J,在当“职业侦探”的过程中,是否有过一种“出卖朋友”的感觉。J肯定地回答,刚开始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但后来则完全没有。原因在于他在实践中想通了一个道理,如果该员工总是能够表里如一地做事,或者做人的原则性把握得很好,自己想要伤害他也无从下手;[url=http://0733.job234.net/][color=#810081]http://0733.job234.net[/color][/url]反之,如果他首先做出不利于公司、有违自己职业道德的事情,那么,这样的人首先已经不是一个好朋友,或者人格不是很完整。而自己在“从业”过程中,也十分注意把握原则,绝不无从生有,或恶意中伤,只是将事实向老板反映,J将这理解为“侦探”的“职业原则”。 % M/ G) M# j( |2 h N2 y. bJ深有感触地说道,如果开始时还觉得老板如此大动干戈聘“侦探”来揣测自己的员工,多少有点多此一举的话,那么他在和公司下属打交道的过程中,终于逐渐理解了老板的处境,因为确实有很多“精辟言论”是身为老板永远无法听到的。而J自己,也通过这样一个隐秘的身份,看到了一些以前自己以前无法想到的事,理解了很多以前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的道理,而这种感觉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 8 @8 l/ z. j2 x' |. Y' a$ C! E而事实上,老板借助J在很大程度上更多了解了员工的所思所想,并且适时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J最后开玩笑道,“没办法,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嘛”。 ) f* L& c' D6 {/ v申城“职业侦探”上岗& C8 c* D" m0 S/ `2 q- d3 ^ 有些烦恼只属于老板。自己出现的时候,员工们似乎都表现得兢兢业业,那他们私下里的表现又是如何?“高处不胜寒”,对老板来说,想要听到来自底层的声音是那样的难。 % @8 Q P" D3 V- _2 Q“职业侦探”应时而生,但长期以来,仅是潜在暗处。但前不久,申城有一家俱乐部老板率先打破僵局,开出10万年薪公开招聘“职业侦探”。该俱乐部徐经理告诉记者,“职业侦探”的真实身份只有总经理一人知晓,他的工作内容是隐藏于普通顾客中,每周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光顾公司四五次,每次停留3-4个小时。在此期间他会倾听广大顾客的声音,例如顾客对公司软、硬件设施以及服务的评价。 9 W* F) {3 Z, V8 ]; B) ]* K: K此外,“职业侦探”还将对每位员工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表现进行观察,最后将情况上报总经理。老板借此在员工中安插“耳目”,员工表现尽在掌握。于是,那些只会做给总经理看,私下里却不努力或服务不到位的员工纳入“职业侦探”的视线后,将很可能面临丢失饭碗的危险。 ! J m7 \+ E9 Y5 Q, `* q5 [徐老板告诉记者,此举实是出于无奈,自己只是想确切知晓员工私下里的表现,提高服务质量是自己的终极目的,当然也会由此产生对员工的筛选。他对记者强调说,希望对此事低调处理,出于人所共知的原因,让员工们知道老板在“监视”他们实在对自己很是不利。前来应聘的人很多,无疑是冲着“十万年薪”而来,但事实上自己对“职业侦探”的要求很高,对前来招聘的人进行了严格选拔,他认为,“职业侦探”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且需善于与人沟通,并有独到的见解。尤为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能够对自己的身份进行保密。, i; _1 Y0 h6 ? 除了对本公司的服务质量监督之外,“职业侦探”还将在适当的情况下,[url=http://0732.job234.net/][color=#810081]http://0732.job234.net[/color][/url]对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考察,刺探“商业情报”,将所获得的信息总结之后向自己汇报。. X# @1 c. i" x+ b+ o; s “侦探”实际上岗后,收效甚为明显,总经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质量改进。徐经理深有感触地说道,这十万年薪付得值。 3 O0 c$ M- B5 h8 Q' [“职业侦探”的尴尬境地' V3 M4 l0 c) b2 k5 O9 x# v" d# _ 上海经营者人才公司高级人才顾问吴广清对记者说道,在国外,“职业侦探”、“商业间谍”早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但由于其行业隐秘性,具体数字无法统计。但他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在上海从事类似行当的不会低于一万人。 A) D/ m; a; _经营者人才公司另一位高级顾问薛维舟则提到,国外早就有了“顾客服务质量咨询公司”这样的机构,其实质即类似于“职业侦探”协会,为有此需求的公司或个人提供服务。国内类似职业的出现,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企业力图用服务来征服顾客,这是一件好事。 & ?7 k. g4 g! Z! w+ _: s) S9 I/ j吴老师说道,其实每个行当都需要刺探竞争对手的情报,而事实上“职业侦探”也是在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在收集信息。但目前社会还没有给予“职业侦探”正式角色,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接受,加上“侦探”们行动“诡秘”,职业完全放开还有一定的难度,只适宜“只做不宣”。当然也不能就此认为他们从事的职业是带有“不光彩的目的”,或是处于“灰色的经营地带”,“职业侦探”完全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i4 f) p H- E 另一方面,“职业侦探”的尴尬之处在于,他们只是企业中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临时雇佣员工”,是企业的“隐形打工者”,不但具有临时性,工作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现阶段形成正式行业时机并未成熟,而且薪酬没有固定标准,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不能受到法律保护。/ z7 v4 I$ E: w7 _ 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吴薛两位老师均提到,自己接触过曾经从事或正在从事类似职业的人。有必要一提的是,能做“职业侦探”的人,本人绝非“泛泛之辈”,从事此行当应该也仅是“权宜之计”。/ S/ ]" i: a; h! G8 x B( ] 交大人力资源专家石金涛教授认为,企业初创阶段,员工还不是很成熟,采用“职业侦探”暗访还是有必要的。这仿佛是一面镜子,让员工可以照到自己,敦促他们做得更好,借此领导也可不再鞭长莫及。但他觉得,随着企业不断成熟,员工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后,暗访将不再需要。当然,企业花费高薪聘请“职业侦探”,最终的得益者将是消费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