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10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避免蟑螂效应

[复制链接]

844

主题

367

听众

14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一个业余选手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2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08-7-19
最后登录
2023-4-26
积分
145352
精华
60
主题
844
帖子
11061

2012中人博客人气博主勋章 2012中人社区群英谱勋章 伯乐 明星版主 办公室点名活动小金人 中人网雪山杯(社区贡献) 勤劳的小蜜蜂 中人守护者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超级精华大师 博客达人 论坛群英谱 原创先锋 精华大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9 22:3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b][size=5] [/size][/b]团队价值观:避免蟑螂效应 " E- ]; ?9 R8 R5 W 蟑螂效应# O4 @( o; _0 x K! F( B2 _$ O 蟑螂是一种人见人恨的昆虫,遭到了全世界人民广泛的厌恶。据说人类与蟑螂的斗争已经延续的十几个世纪,但是蟑螂的生命力很强,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的产生抗药性。看来这个斗争还将延续下去。在上个世纪,德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治蟑的药物,这种药物具有神奇的功效。一旦一只蟑螂吃下了这种药物,并不会马上死亡,但药物的毒性将会污染蟑螂的整个躯体。蟑螂有一个独特的习性,一只蟑螂死亡后,别的蟑螂会一点点的蚕食死亡蟑螂的躯体。当中毒的蟑螂死后,别的蟑螂又会相继中毒,直到全部死亡。蟑螂之间相互传染的效应,我们叫它作蟑螂效应。[size=0px]* A$ R/ U% `& N1 w, {4 B+ ?2 p[/size] * s5 \+ A; l) X  蟑螂效应很简单,在我们人类之间也同样会存在蟑螂效应。也许有人会说,蟑螂效应和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有什么区别?一只老鼠掉在汤水里,这锅汤自然不能再食用了。但是,不能食用的只是这一锅汤而已,别的汤还能食用,而蟑螂效应不只是坏一锅汤的问题,如果发生了蟑螂效应,可能会坏很多锅汤。[size=0px]4 n) e$ |0 {0 O% i+ o/ ?[/size] z) o. D, O$ h9 r0 J7 H   毒蟑螂的传播[size=0px]$ a4 j* U+ Y! u- C[/size] / X U$ r3 ~0 d( i  首先看看蟑螂效应是怎样在人群中传播的吧。 ! V, Q6 E* z) v& i$ G% b) ~" n; C 某公司有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在创业初期,互相协作,互相团结。打拼下一片天地。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A负责公司的市场运作,可以说做的得心应手,可是,B总担心A掌控了公司的核心业务,自己的风险增加,于是安插自己的人到A的部门工作,A也不是傻瓜,对B的举动心知肚明,开始怨恨起B来,C一看B在市场部门安插自己的人手,担心市场部门被A和B掌控,于是也安插自己的人手到市场部门。A也不是省油的灯,也安插自己的人到B和C所负责的领域。时间一长,A、B、C之间越来越不信任,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最后公司没有人有心思搞业务,大家都忙着互相监督,争权夺利,最后,公司业务江河日下,倒闭了。这就是人类之间的蟑螂效应。B是第一只中毒的蟑螂,B中毒后,马上传染给了A和C。当然,这里面只讲述了A/B/C的故事,其实,如果算上A/B/C的手下,那么,蟑螂的数量更大。A/B/C分手后又各自重新创业,A没有再寻找合伙人,因为A坚信,自己是不会变成一只毒蟑螂来毒害自己的,但是A没有想到,自己受到了以往的伤害后,变得对人不信任了,对任何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做企业并不是A一个人就能完成的,A手下还会有员工,由于A已经是一只有毒的蟑螂,A又把这些毒性传染给了自己的员工,后来,A的事业又再次失败。B创业后,找到了新的合伙人, B认为以前的失败,就是控制力度不够,B要加强控制,手伸的很长,时间长了,新的合作者又变成了一只毒蟑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由最初的一只毒蟑螂B,变成了3只毒蟑螂,再他们各自创业后,又变成了更多只毒蟑螂,现在到底有多少毒蟑螂,没有办法计算了。这些有毒的蟑螂是否又会把这些毒性传染给了自己的家庭、朋友?所以说,一只毒蟑螂,不只是影响一锅汤,而会影响很多锅汤。 0 K) _( _; x9 `7 \: O. f; k 蟑螂效应不只对团队有影响,会影响夫妻、父子、兄弟关系,甚至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社会范围内的蟑螂效应,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变成了毒蟑螂,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故事并不鲜见。[size=0px]: J; h0 B T, L( E. [& Q2 [[/size]) ]8 P3 i6 e$ B h, C S   蟑螂效应的特点与弊端7 x. e$ d; z, A+ N% y 蟑螂效应在人群中传播具备如下几个特点:[size=0px], T+ l, P" L1 ^2 ]$ @[/size] 6 Z8 R' a* p9 t2 s" ?' t; r5 u, r  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size=0px]: G: V+ U6 W' v$ ]6 Q* a[/size]# v. H3 G; K9 K9 d' k; v/ \1 h4 [   毒性飞快传播,从B开始,到传播了整个公司没有花多少时间就完成,而且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LLL公司是中山最大的连锁企业,公司内部没有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每天的销售数据对公司的销售策略与进货异常重要,公司请了十几个数据统计人员,每天进行手工作业。这十几个人是没有加班费的,由于工作辛苦,公司决定对这十几个统计人员发放加班费。本来是件好事,但是问题出来了,工作完成的快的员工可以按时完成工作,而工作做的慢的人无法按时完成工作,结果,工作效率低的人工资反而比效率高的人薪水高。结果,第一个月有2个人效率低,第二个月有4个人效率低,到了第三个月,所有的人都在磨磨蹭蹭。[size=0px]( A) S5 q* E9 L9 _+ P7 N2 x& o7 Z8 ~[/size] * z3 }4 v$ G" O* C5 H5 @  有自我复制的功能[size=0px]; h7 t5 V' s2 I[/size]4 ?7 w+ Z9 Y; ~# }9 h/ M2 t' S   毒性有自我复制功能,只需要外部的少许刺激就可以完成。A和C被传染完全是被B的行为所刺激而产生的。2000年在浙江某华侨企业工作,公司的老板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子都想继承父业,尤其看好大陆市场,所以,他们轮番来大陆的企业进行指导,结果,由于每个人的命令不统一,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后来,四兄弟说好谁都不插手大陆业务。刚开始相安无事,没过多久,老大派代理人来大陆插手企业内部事务,其它三个兄弟一看,也紧跟着派出代理人到企业来,又恢复了以前的状态,只不过改直接插手为遥控指挥。[size=0px]7 M4 j9 b8 K- [# u. l: k0 [[/size] 3 G+ x) @! Z. b) A* H$ C  留存时间长) h. g( {! j& w6 M% x5 w 留存的时间很长,一旦形成,轻则影响几年,重则影响一生。A/B/C经过了创业失败后,总结经验时不会认为自己也是一只毒蟑螂,进而将毒性带到了另外一群人中。在与A后来的交谈中,A到现在还坚信,一定要控制,要控制是对,关键是看怎么个控制法了。这个想法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size=0px]4 {# S# P' S( o* Y+ ^: C[/size]2 ?- i2 T$ @6 m# g4 W x   蟑螂效应具备上述特点,所以,蟑螂效应处理不好,会影响家庭关系、团队氛围、社会风气。[size=0px]; B% {/ R. \7 m# m: k, C3 T[/size] # u$ A3 T5 X# T* d: U  蟑螂效应的灵丹妙药?[size=0px]# q) \/ b+ k5 t9 m4 } p2 |[/size], l+ g6 P# `9 Q2 G+ I   人群之间的蟑螂效应与蟑螂之间存在一点不同。这点不同就是因为毒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外部的传染只是诱发因素。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理都有毒蟑螂,这个毒蟑螂就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忌妒、贪婪、自私、欲望。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到某种约束和束缚,这种毒性表现为隐性。但只要外部存在一定诱发因素的情况下,马上又会由隐隐性变为显性,而显性的毒性又会诱发别人潜在的毒性。看来,“蟑螂效应”是个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size=0px]1 d! V# D1 W/ r4 s1 F2 W[/size] 4 t$ M9 J: g7 g) q6 Y  硬约束——规则的约束2 I& K0 X! S! S9 i- l! z 创业者之间的合作并不全是象ABC那样不欢而散。很多的成功案例中,除了创业者之间的默契与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规则明确。DEF也是一个三人创业团队,这个团队从开始创业,经常会开会明确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并且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不断的调整,从来不模糊相互之间的边界关系。如果不排队的人,受到维持秩序的人约束,是不会不排队的,每当看到北京的汽车站有人排队的时候,不用说,旁边一定站着一个手拿小红旗的人在维持秩序。要解决蟑螂效应,应该建立游戏规则。有了一个明确的游戏规则,就会制约每个人的行为,而且,这个规则应该是随着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过程。当然,通过规则来解决问题成本也是很高的,因为我们会为制订规则、维护规则、评估行为是否符合规则而花费很多的成本。[size=0px]7 ?5 v# L/ X, G3 Q! f- J" u[/size] " k0 |5 k1 d1 g. P( L' ?% F0 i  软约束——榜样与环境[size=0px]7 H! Y- a0 ~& g* |. e[/size]' t$ S0 ? p$ U; u) N) d   既然“蟑螂效应”是毒性之间的相互诱发与传播,那么,是否存在“正面的蟑螂效应”呢?答案是肯定的。人既然可以被负面的影响诱发“毒性”,肯定也可以被正面的因素影响。这个正面的蟑螂效应就是榜样的力量与正面环境的影响。每个时代都在树立不同的榜样,虽然他们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但都是正面的形象。古代有岳飞、文天祥,现代有雷锋。当然,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不同,这些榜样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实榜样不仅仅局限于英雄人物,企业、团队内部的好人好事,工作成绩也同样值得大力宣扬,这样对建立“正面的螳螂效应很有好处。环境的影响也同样重要,环境对人有暗示作用,比如一个喜欢随地吐痰的人,在五星级酒店中可能不会随地吐痰。同样,当有人变成了即将变成一只毒蟑螂的时候,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毒性。在深圳市区,除了罗湖口岸可以看到有人排队乘车以外,在别的地方基本上看不到有人排队等车。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因为罗湖口岸等车的大多数为香港人,一些人看见了香港人排队上车,也不好意思加塞了。但是为什么香港人在深圳别的地方不排队上车呢?因为罗湖口岸的香港人很集中,而在市区别的地方,香港人少了,排队行不成气候,所以就没有人排队了。这就是环境的暗示作用,所以,要驱除蟑螂效应,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与氛围非常重要。[size=0px] F9 O2 \; L' v[/size]- Z2 B2 c5 u+ W) j3 h   价值观重塑 " k9 k3 V( K5 m2 v+ D 当然,不论前面所说的软约束还是硬约束,都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蟑螂效应”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每个人的价值观教育与塑造入手。这里所说的价值观重塑并不想讨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问题,也不想批判人类的天性,而是要说明每个人都不能将自己的欲望建立在别人受损的基础上。这个道理在明白不过了,人生活在群体当中,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因为当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导致别人受损的时候,别人也可以同样做,自己的利益也可能受损。当老板克扣员工,员工同样也可以在工作中偷工减料或者消极怠工;当合伙人之间互相不信任,处处留一手,别的合伙人也可以对该合伙人留一手。按照著名经济学家茅老先生的说法就是:“己所不欲,慎施于人”。建立了这样的价值观念,才有可能真正的解决蟑螂效应。[size=0px]3 T5 Y+ t5 i+ H. b" V( Y[/size]& c* y$ v0 n" s f0 O0 A! J   消灭“蟑螂”吧,虽然也许只是一个梦想!

110

主题

11

听众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淡宁~中人一根葱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39 天

[LV.5]常住居民I

注册时间
2007-9-22
最后登录
2013-6-23
积分
22099
精华
10
主题
110
帖子
1762

论坛群英谱 中人8周年纪念勋章 2009年度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8-10-10 08:16: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避免蟑螂效应

说的很有道理。 ) w' n+ Y0 B- P思考、认识、改变、完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u9 l: H3 _9 e9 m对于蟑螂效应的正面影响,我也觉得说的不错,辩证科学的看待问题是可取的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隔岸观火 + 4 我很赞同

总评分: 金钱 +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

听众

104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注册时间
2008-6-14
最后登录
2013-1-3
积分
104
精华
0
主题
14
帖子
209
板凳
发表于 2008-10-10 21:09: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避免蟑螂效应

由蟑螂效应想起了跟风效应。中国的国民喜欢跟风,盲目的跟风别人,不管是否适合自己都跟着别人学,跟着别人做,真的为这些跟风族们感到遗憾。今天我遇上了跟风效应,上午我去劳务市场招工,我刚到时没有几个人,于是我就挥了挥手高呼了几声“招工、、招工、、、”(的确我自己是招工的老油条),随着我的呼声,过来了一个人,接着两个、三个、、、、、奇怪,不一会围了一圈,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我们招什么工种,也纷纷跟了过来,因为招聘单上写的是熟练平车工,拒绝学徒,而有的人连平车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当时我真的可笑、可气又可乐,一边介绍公司的状况,一边分发简历表、、、真的够忙又有一种收获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跟风现象,它象蟑螂效应一样有一种传播性,有一种蔓延性。( D0 k- S- ^6 N) D& h! m1 y 希望中国的国民杜绝这种具有传播性和蔓延性的跟风效应。
已有 1 人评分金钱 收起 理由
隔岸观火 + 6 我很赞同

总评分: 金钱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104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08-11-1
积分
104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地板
发表于 2008-10-11 14:41: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避免蟑螂效应

价值观重塑是个漫长的道路,人性中的毒蟑螂总是存在,只要有滋生环境就会抬头。所以硬约束是极为必要也是最见效的,同时平时要多培养软约束,整体的提高会让毒蟑螂的作用越来越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