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4-26
- 注册时间
- 2008-7-19
- 威望
- 14076
- 金钱
- 89547
- 贡献
- 4172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45352
- 日志
- 66
- 记录
- 60
- 帖子
- 11061
- 主题
- 844
- 精华
- 60
- 好友
- 2826
签到天数: 124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08-7-19
- 最后登录
- 2023-4-26
- 积分
- 145352
- 精华
- 60
- 主题
- 844
- 帖子
- 11061
|
沙发
发表于 2008-11-26 22:5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走为下”
在2008年里,和逃跑风相应的借贷纠纷潮和频发的暴力索债案,都在诠释着问题的答案。在朱吉光的家乡温州永嘉县,今年前7个月县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394件,同比上升91.8%。这些案件中,除了债主公堂索赔外,很大一部分是企业主们因不堪忍受暴力索债、非法拘禁而将担保公司或地下钱庄告上法庭。
1 d: G6 u2 `# M$ n$ a: _, g* H& K5 c7 }: e; E) X! x
这些民间借贷纠纷,绝大部分涉及浙江商人们赖以发家的两个金融工具——高利贷和担保圈。以血缘、亲缘和朋友圈为纽带结成的融资担保网络一直是浙江商帮最深厚的商业文化传统之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环担保圈盘根错节,把无数企业的资金链环环相扣地拴在一起。) E8 ~* [ u1 {
. T% S- S! k) y* H9 f3 [1 q
比如,10月份出事的中港集团是6月份出事的义乌金乌集团的隐性债务人。其作为金乌集团的几个最主要担保方之一,向金融机构担保了金乌集团的贷款。在金乌资金链断裂、老板张政建逃往海外后,中港集团扛不住巨大的还贷压力,最终引发老板丁庆平的出逃。
7 H- B- p8 J' g- d' d( O
8 W) F, S: u* u5 |6 o在飞跃集团的互保公司名单上,赫然列着在台州工业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分别列第一、第三位的钱江集团、星星集团。而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南望集团的担保圈里也有三花集团、通策集团、新昌柴油机厂、杭州爱大制药有限公司等。
5 L4 O0 Q3 }! x/ J. E8 @) l$ E, q) e$ N1 ^; _' H! a% ]3 X0 d
这种互保方式,曾被誉为浙商的“抱团文化”而受到称赞。但当时很少有人指出其中的多米诺骨牌式风险——在宏观调控,信贷政策紧缩之下,其中一家的资金链一断,风险就转嫁到所有互保公司身上。, D: f& e3 o! ^& _ l* m
' s& N, I7 s3 |" ^“这就好比我的引爆导火线装在你身上,你的导火线装在我身上,大家的导火线绑在一起,一家爆炸,就会引发一大片企业的连环爆炸。一个老板逃跑,就会引发一批老板出逃。”一位经历了多起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银行信贷部门人士评论说。
5 B# Z' W. [, {- c% b4 A9 T5 }# t+ J I
被丢弃的破产保护
- A P' K! I9 Z& s; E2 F0 t2 Y6 J' Y
" X! l" E5 J# k w [那么,这些资不抵债的老板们为什么不申请破产保护,而选择了“跑”的下下策?事实上,在本轮宏观调控实施的一年多来,浙江已有南望、飞跃等多家大型民企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U! f; {! y6 x
O4 q# [3 [ h7 @) J8 {
一个清楚的事实是,无论是南望、飞跃这样今年破产的大型企业,还是老板逃逸的江龙、中港这样的中型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沾染了大量的高利贷资金,几乎每家都在10亿元以上。" \: {5 y% U: s& v: k* s6 X' ]4 e
$ l$ G( q, I- J- k3 V
“高利贷是认人不认公司的,即使企业破产,老板也很难逃脱高利贷者的追索。逃跑是下下策,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合法的融资注定老板没法以合法的路径退出和收场。”吴晓波说,“大型企业和政府关系密切,和区域经济关联度大,相信政府不会见死不救,所以没有逃。而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就没有这种信心了。”
' m+ P2 y5 {5 q/ ~
4 A: J* Z( @5 y- v+ x; ^+ ^9 c; }% D“我从来没读过破产法。破产了,资产就都没有了。我不会选择破产。”听到“破产”二字,不少浙江老板都本能表现出莫名的抵触。( f5 o, V- V- Y
+ ]) _( ~3 M4 B) H吴晓波认为,从浙江的商业文化而言,浙商们虽然把公司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了,但是第一代企业家往往与企业的关联度非常高,老板就是企业,父债子还,夫债妻还,血缘、宗族观念之下,债权的边界难以划清,使得有限责任企业也成为了无限责任企业,破产保护的理念难以植入商业文化之中。
7 x8 z# A$ t. ]4 S5 L7 M, ^
6 E) _- _/ x# B( O" r除了浙商自身的原因,破产保护的操作难度也是一道不矮的槛。
( Q' N5 s1 G; e1 d9 M8 T9 k+ E; I7 V8 |
在老板们爆发逃逸潮之前一年,2007年6月1日,新的《企业破产法》开始施行。这部法律详细规定了企业申请破产的前提、程序等,被舆论认为是完善了市场经济最后一环,“建立了合法的市场退出机制”。
* B! u: F6 k' k8 ?
" h* A7 i; s) Z+ m% s2 q7 |$ j- M% G但在现实运作中,企业的破产,关系到员工的安置,尤其是对于目前资金链紧张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处置问题上,政府更多考量的是社会稳定。所以,是否选择破产,往往不是企业家单方面能够决定的,虽有合法的退出机制,也往往扛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