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2-25
-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威望
- 3
- 金钱
- 14124
- 贡献
- 14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1426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800
- 主题
- 694
- 精华
- 2
- 好友
- 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7-12-18
- 最后登录
- 2016-2-25
- 积分
- 14269
- 精华
- 2
- 主题
- 694
- 帖子
- 1800
|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 11:10: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回复:从三国学知人善任
知人善用则可以弱胜强
在知人善用方面,曹操则深明其道。《三国志。魏志。张辽传》记载,曹操征张鲁前,给合淝护军薛悌一封密函,上书“贼来乃发”。不久孙权率十万众来围合淝,此时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共守合淝,众人拆开密函一看,曹操在信中对合淝的防御和进攻作出了周密的部署: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进守城。这三位将军“素皆不睦”,然而张辽在曹操的指示下表示坚决出战,以攻为守,此举感动了另外二人,决定放弃个人私怨,愿意听从张辽的指挥,共同抗敌。乐进生性怯懦,过于谨慎,正好适合守城。结果合肥一战,张辽与李典在逍遥津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军十万,创下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这不能不归功曹操知人甚深,他不仅了解张、李、乐三人平日的隔阂,更对三人的作战能力,用兵特点以及性格修养都了如指掌。因此这封密函不仅调解了三将的关系,又通过适当的分工,使三将的优劣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将在防御作战中的整体优势。正如裴松之在注里引用孙盛的解释:“夫兵,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
知人善任的首要条件是知人
前后几个实例可见,知人善用能够转劣势为优势,以弱胜强;用人不当,所用非人,则强不可恃,坚不可守。这个用人的要领运用到当今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要因人设事,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分配其相应的工作。比如,不能让跋扈飞扬的人去做文事工作,不能让因循守旧的人去开拓市场。当今在用人方面经常容易走入的误区是:把一些业务上、学术上有优秀成果的人提升为行政管理者。繁忙的行政工作可能会限制这些人在学术业务上的发挥,而学术业务上的优异表现不一定保证其有管理的经验和才干,结果不仅妨碍了其个人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集体事业的发展。
对于用人者来说,知人善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知人善任的首要条件就是要知人。虽然,诸葛亮在个别用人问题上没有把握好,但总体上来说他所任用的蜀汉官员都能十分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他在知人用人方面的精辟论述绝对值得用人者学习。诸葛亮认为:“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仔细研读,这种种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的考察,足以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及才能,他的优点及缺点,从而使用人者心中有数:这样的人是能用或不能用,用他又如何使他扬长避短,在合适的工作岗位进行考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