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9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公司战争》

[复制链接]

3

主题

0

听众

31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12-24
最后登录
2009-1-4
积分
31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09:5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lign=left][b][font=宋体]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font][/b][b][font=宋体][size=12pt]《公司战争》[/size][/font][/b][/align] 6 s: Z4 H3 @: V2 H[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作[/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者:仁达方略[/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出[/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版:机械工业出版社[/font][font=Times New Roman] 5 @8 f+ F2 a5 \9 CISBN[/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978-7-111-25720-2[/font][/align] + r5 j) h+ J! s[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font][/align]) n% F) K. H0 J8 \2 z; H0 m; A# Y [align=left][b][font=宋体]图书介绍[/font][/b][/align]; W5 L/ O/ _+ {. |. R" M [align=left][b][font=Times New Roman][/font][/b][/align] 4 H0 P& m% t, O[align=left][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font=宋体]年,是中国企业在高速成长的十年间最难熬的一年。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出口受阻,能源及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全球金融动荡。在一系列潜在的危机面前,我们的企业家或许应该认真地思考一下:过去十年的高增长真的是靠自己的真本事,而不仅仅是靠市场机遇?现在的困境是因当前经济形势造成的,还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不合时宜?作者认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因素不是外部宏观环境,而是企业是否有正确的发展战略。本书依托于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管理现实,展示了一套经过实践证明的分析框架和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供企业成功地开创竞争新局面。本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企业在困难经济形势下进行战略突围的思路和方法,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企业有极大的指导意义。[/font][size=14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align] ! P" y8 ^6 @/ h7 \2 ^% ~# j[b][font=宋体]《中外管理》杂志社总编辑杨沛霆评:《公司战争》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是一本应时有用的好书[/font][/b]6 X4 V' z1 y2 {3 r/ p- V6 ~9 k8 F [font=宋体]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在当今环境巨变、快变且难以预测的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变的好书。[/font] * \# E- w S( ^& ]% J[font=宋体]当前,大家的心情都有些忐忑不安,对未来一两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谁心里都没底。在国际金融海啸的洗劫之下,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以自保安全、顺利?这里显然有很多学问,此书恰当此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战略突围”的计划,非常具有现实意义。[/font] * v2 x% c6 @9 E2 B[font=宋体]本书特别关注的是占我国企业总数[/font][font=Times New Roman]99%[/font][font=宋体]的中小企业的未来命运。现状是,许多以出口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已遇到困难,停产、倒闭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其原因不只是国际形势和国际市场紧缩,也受到国内前一阶段抑制通胀、借贷紧缩的影响。总之,我国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近年来少有的市场、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对于今后可能出现更大的顺差、恶账以及货币的外升值、内贬值的隐忧也日益加重。企业在商业模式、专业化、品牌建设以及多元化经营的选择等诸多方面都面临考验。[/font] % _, i; }+ e- X- H7 ^3 `[font=宋体]如何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在目前和今后几年能破浪前进?本书从较高的立脚点出发,提出一些可供选用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理念上,作者提出“做生意≠做企业”,“业务模式≠营利模式”,“企业要长久≠依靠旧有成功的路子和做法”等。警示我们改变企业思维方式的紧迫性。[/font] * x: v2 u) ?! s4 o) y[font=Times New Roman][/font]8 ~% T: U& M3 o* S [font=宋体]另外,在可预计的未来困难处境下,如何摆脱被动局面,破围而出?从战略上考虑,本书提出,在企业转型或升级之中要不断在“五种能力”上下工夫,这才是能够取得重点突破的关键实力所在。[/font] * M: S" T+ D2 M) w; {) n2 o[font=宋体]要在精细化的认真管理上下工夫,即先要在企业价值链整合及每一环节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价值链核心环节的打造,不断加大其动能作用。[/font]( z: q2 a; {5 M% Z' O0 h% P [font=宋体]本书以华立、格兰仕、三株、李嘉诚、孙宏斌、秦池、安然、中铝、[/font][font=Times New Roman]TCL[/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GE[/font][font=宋体]、联想、国美、德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沃尔玛、博洛尼、麦当劳、海尔、比亚迪、[/font][font=Times New Roman]IBM[/font][font=宋体]、阿里巴巴、西飞国际、贝尔、联邦快递、正大等数十个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典型案例说明这些经营理念、突围思路和实际操作方法。这有利于我国企业在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走向成熟之时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形成突破瓶颈、进入新境界的新理念,为未来愿景奠定基础。[/font] ! _$ l/ `+ l5 l3 _& l- O[font=宋体]尤其值得珍惜的是,作者通过大量失败企业的教训总结出了规律性的应有做法和新思路,这比一般正面介绍经验还要有价值和警示意义。[/font]3 P0 o/ G5 n* ^ s/ R. L [font=宋体]可以说,这是作者以其多年从事企业咨询业务的实实在在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经过精心思考、凝聚几十年心血总结而成的一本好书。[/font]7 d: G$ b" h- k [font=宋体]作者在企业发展新趋势中提到的几个观点,我觉得很有见地。[/font] ) h" T9 p$ j. Z) p/ k[font=宋体]第一,公司规模可以做大,但下属成员单位要变小。[/font] $ y1 j1 m/ M, A[font=宋体]我记得张瑞敏和我谈过,他佩服美国[/font][font=Times New Roman]GE[/font][font=宋体]的韦尔奇,特别是他提出的“好企业不只是把企业做强做大,更重要的事是把它做小。”我很欣赏张瑞敏观察别人成功背后底蕴的能力。作者在今后企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是十分可贵的。[/font] I5 _3 _+ k3 j- D6 D[font=宋体]第二,公司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一对一的竞争,而是生态链的扩大与能力的外化的竞争。[/font]- a+ H& u) H0 f/ \, W3 F% J [font=宋体]我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font=宋体]年《中外管理》一期卷首语中提到,一位作家谈到他个人成长的理念时说:“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全身心地进入你从事的行业圈子,专注了解这个圈子内的一切;但是你要想持久成为行业的排头兵,成为行业英雄,你就必须跳出行业的圈子,才会有突破性进展,取得更大成就,从而才有可能巩固自己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我很欣赏这一真知灼见。而作者把这一理念提高到今后发展趋势的高度,也说明对这一经营之道的顿悟具有普遍意义。[/font]; f- m6 O( a! j! Z9 n# M [font=宋体]第三,“轻资产”是企业发展新模式。[/font] 9 l- g, U" c% z. e[font=Times New Roman]1994[/font][font=宋体]年,我介绍了被国际上公认为最成功的管理经验“外包经营”,即“不为所有,要为所用”理念指导下的新时代经营理念。[/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7[/font][font=宋体]年,我与中组部主办的“市长培训班”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font=宋体]多位市长赴昆明考察,参观了玉溪红塔山烟厂,听取了当时常务副厂长姚庆艳的介绍。其中让我眼睛一亮的,正是当时他们除核心技术烟丝自己直接掌控以外,其他工艺加工环节能外包的就都包出去。我实地参观了他们外包给乡镇企业的过滤嘴生产车间,印象十分深刻,我看到了外包的优势和巨大潜力。作者在此书中深入地从销售、资金、供货等多方面系统地具体介绍了外包成功做法,从各方面阐明了“轻资产”、重效益的新理念。[/font] ( M* d0 |' _/ s' g% i[font=宋体]此外,作者还对实体与虚拟边界、能力与规模边界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于供应商、代理商、物流配送、信息储备与学习组织等诸多组织管理之道,也多有叙述。[/font] & D, r% F' f2 w[font=宋体]综观全书,这显然是一本从战略到执行、从生态环境到内部管理全方位分析研究企业应对现时与未来形势变化、寻求新时期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专著。它将当今企业转型与升级的相关知识、重大举措与具体方法很及时地提供给读者,很有益于当今的企业管理。[/font]7 ]* c, |* z) L4 \ [font=宋体]本书最后以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应有地位、核心环节选择与协同、合作一体化模式进行归纳说明,也是画龙点睛地点到企业管理的要害。[/font]/ d$ a: b4 z8 h- N2 A# c7 ~8 G! y [font=宋体]这是我初读此书的一点心得,与读者共享。[/font]; n% p9 m5 T. r1 i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_8 Q$ U9 ]1 G U& d7 H A" Z* @7 E/ t1 F }+ O* ^! C $ q4 H$ u, L- M( j: i% q4 y [b][font=宋体]吴晓波评:《公司战争》[/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b][b][font=宋体]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font][/b]+ F: B( x1 [/ ~9 B* S& l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I, J) J0 n. o: T# J& G1 E[b][font=宋体]在这部并不长的书稿中,作者总结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观点:企业家[/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b][b][font=宋体]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b][b][font=宋体]企业的业务模式只是说明一个公司有事情做,并不说明公司有钱赚[/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b][b][font=宋体]做企业不能总是路径依赖[/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b][b][font=宋体]企业也不能只求一时的挣钱,要追求长远发展[/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b] 1 |. I/ N$ t6 H( L[font=Times New Roman][/font]/ t( M0 V+ u! W5 ~ [font=宋体]“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作出最快反应的物种。”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于[/font][font=Times New Roman]1859[/font][font=宋体]年的发现,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font][font=宋体]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进化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被公认为适用一切生物规律的普遍法则。在商业社会里,公司作为一个生命体同样适用这样的法则。[/font], M" Z- z+ ^) t& | [font=宋体]自[/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78[/font][font=宋体]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爆发过数次公司热潮,[/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84[/font][font=宋体]年的公司元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2[/font][font=宋体]年下海热潮,[/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9[/font][font=宋体]年互联网浪潮……在这些引爆点的触动下,新兴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最终让中国穿越了历史的包围。但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高潮与低谷、机遇跟威胁总如影相随——改革开放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30[/font][font=宋体]年中,几乎每隔[/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体]年便会发生一次宏观调控。在动荡变革又机遇丛生的年代,如何寻找生存的法则,是横亘在每个企业面前的难题。若将“危机”两字拆开来看:往往危险之中也藏匿着机遇,个中关键在于如何认知与执行。[/font]% {% q, \- l: z4 M1 W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w* i" U) w4 d& ~4 m4 W8 {$ e0 _[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font=宋体]年注定是悲喜交集的一年——以往强大的中国制造汇集成了中国崛起的声音,但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font=宋体]年来临时,中国却猛然多了些颤抖的哀鸿之声:随着国际金融环境巨变,出口订单减少,人民币升值,原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上涨,以及受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等固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遭遇了有史来最冷的寒冬。尽管业界还有“过虑论”、“假摔论”的声音,但是,越来越的人已经感觉到“冬天”的降临。这并不是第一个“冬天”,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冬天”,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周期性的成长逻辑之中。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冬天里需要做的,应该是练“内功”——调整前进的方向、减慢过快的速度,还有耐心的等待,冬天来了,春天必定不会远。[/font]& j; a) n& [' c" `6 j& K q) s E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x+ J. ?# ]* Y& P0 R7 F[font=宋体]因为存了这样的理念,当仁达方略的王伟先生拿着这本书稿热邀我写序时,我欣然应允。既然冬天已是事实,那么在这样的时刻思考如何过冬,总会给阅读者带来有益思考。在这部并不长的书稿中,作者总结出了不少耐人寻味的观点:企业家“做生意不等于做企业”,做生意是做机会,而做企业则是做企业的素质、秩序和制度,即做企业的能力;企业的业务模式只是说明一个公司有事情做,并不说明公司有钱赚,而赢利模式的本质就是让企业赚钱;做企业不能总是路径依赖,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下一定要敢于摆脱旧有路径,要不断创新;企业也不能只求一时的挣钱,要追求长远发展……[/font]& J5 t4 @/ S! L5 z7 b [font=宋体]对于已被逼上绝境的企业家而言,危机来临是战略转型的最好时刻,坚持或转型并无定论,结果如何也殊难料知,但思考至少是第一步。而环顾四周,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丝安慰。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时,美国同样诞生过大规模公司倒闭的现象,但在那之后,却也诞生了众多伟大的公司。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一家公司只有经历三次以上经济危机,才能变成一家伟大的公司。这听起来应该算是鼓励。[/font]" K+ M# P8 @& x" ]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0

主题

4

听众

5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8-11-17
最后登录
2013-5-30
积分
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04
沙发
发表于 2009-1-4 10:00: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公司战争》

赫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