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是中国企业界的“奢侈品”
作者: 高建华
愿景是“奢侈品”,没有信仰的企业,没有自信的企业,没有一定财务自由度的企业,都没有条件谈愿景。但惟其“奢侈”,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愿景的“奢侈”属性
愿景是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介于信仰与追求之间,是企业的中期追求,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理想,愿景比信仰低一个层次(信仰通常是永恒不变的),但比追求高一个层次(追求通常是短期的)。愿景的存在是为了激励那些已经过上中产阶层生活的人们继续往前走,为了一个更远大的理想去奋斗,为了非物质利益去奋斗,以体现人的价值,一般是看未来10~20年。按照马斯洛的人性模型,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烦恼,不再为安全而担心的时候,就会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受人尊敬,去追求非物质利益,直到自我实现。所以说,谈论愿景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处于什么阶段的企业都可以谈论的,否则愿景只会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激发人们内心动力的作用。
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动荡的市场和环境,人们的贪婪暂时受到了压抑,但是充满了恐惧,大家急需找到一个良方来摆脱恐惧。其实恐惧和贪婪是对孪生兄弟,没有贪婪就不会有恐惧。那么,愿景是否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摆脱恐惧呢?答案是肯定的。当一个企业有了明确的愿景,其境界就变了,不再为今天、今年甚至明年的业绩担心,而是为了一个更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奋斗,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看到灯塔一样,尽管航行途中有曲折,有波浪,但是这一切都是正常现象,大家可以用平常心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愿景绝对不是老板一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设计的美好蓝图。记得我1986年加入惠普不久,中国惠普在1988年做出了第一份公司愿景,那幅画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其中的一个理想就是有朝一日中国惠普要成为在中国最受人仰慕的企业。正是为了这样一个非物质利益目标,当时的中国惠普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尽管当时中国并没有这样一个评比(在美国已经存在多年了),但是公司员工都相信早晚有一天中国会有这样的评选,而在一家令人仰慕的企业工作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事,那时候我们的收入并不高,但是大家都不是因为钱而工作。直到2001年,大家的理想实现了,中国总算有了最受人尊敬的企业评选,从第一届开始,中国惠普一直都是中国最受人尊敬的20家企业之一。可以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提出这个愿景到实现自己的理想,中国惠普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这不是急功近利的企业可以想象的一件事。
其实,在中国这样一个拜金主义非常严重的市场环境中谈论愿景,似乎过于“务虚”。正因为如此,有愿景的企业就显得难能可贵,如果一个企业有真正的愿景,自然就不会出现三鹿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真正有愿景,就不会为了发展速度而放弃企业的道德底线,因为追逐金钱是没有底线的,而追求受人尊敬是永恒的。当然拜金主义的流行也与媒体的误导有关,因为绝大多数媒体的评比(除了最受人尊敬的企业和年度雇主以外)都是看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中国,不管企业采用什么手段,只要赚到了钱,就是好样的。不管是卖假药的,还是忽悠人的,是官商勾结的,还是贪污腐败的,只要有了钱,就会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成为名人,所以才出现了“吨位决定地位”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为了有地位,只好超速成长,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违背自然规律去盲目扩张,直到东窗事发。
为什么会这样“集体无意识”?记得很多年以前,我与一位企业家谈过这样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民营企业都急于做大,做大了到底有什么好处。那位企业家告诉我:如果你想与县级领导做朋友,至少要做到10亿元的营业额;如果你想与市级领导做朋友,至少要做到100亿元;如果你想与省级领导做朋友,至少要1000亿元。说穿了,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化倾向,在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以来都是官本位的环境中,衡量一个企业家成败的标志,不是企业是否有愿景,也不是是否受人尊敬,更不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什么独到的价值,而是能否当官,尤其是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这就是很多人的追求。不过存在就是合理的,当官在中国有很多好处,比如自身的安全性会提高,比如找企业麻烦的人会减少,比如会获得更多的尊严和信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四个不同层次的企业:第一个层次是剥削型的,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为了老板(及家族)的个人利益,企业不择手段地剥削员工,这在珠三角和很多以加工制造型企业为主的地区并不少见;第二个层次是自私型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开始考虑把好员工留住,因为好员工能帮助企业赚钱,即使是为了老板自己的利益,也要把一些员工哄好,尽管出发点还是自私的,但是员工总算感受到了老板的一些“善意”;第三个层次是互利型的,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得到了政府的认同,老板开始有点安全感了,这时候他们才可能从长计议,考虑战略问题,考虑建立一种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大家一起分享企业的成功,分享利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很多企业开始搞期权,搞员工持股;第四个层次是回馈型的,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老板的生活已经稳定在富裕阶段很多年,并得到了很多荣誉与业界的认同,企业家在当地也获得了社会地位,这时候人生进入追求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他们开始考虑如何回馈社会,回馈员工。我认为,至少要达到第三个层次和阶段,企业才具备谈论愿景的部分条件,而在前两个层次是根本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