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7-27
- 注册时间
- 2009-7-27
- 威望
- 0
- 金钱
- 10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1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
- 主题
- 2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9-7-27
- 最后登录
- 2009-7-27
- 积分
- 10
- 精华
- 0
- 主题
- 2
- 帖子
- 2
|
中国大批留学生在海外不归是否意味着中国在人才大战中失败?近日,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再度引起激辩。
中国流失的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中国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中有一个结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
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基本上也能反映现在的情况。”《人才战争》一书的作者、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报道称,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其中公派留学生为6万多人,目前共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青年精英的外流与流失背后,反映了国内科研、企业机构吸引力的匮乏———从科研机构用人机制、科研环境到薪酬标准,国内外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30万人。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140万留学生,居世界之最。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到了150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地说,“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只有39万人,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人,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中直接传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中,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人。
“吸引中国留学生,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出国部项目主管张国华感慨地说。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07年一份报告显示,每个非欧盟国家留学生平均每年带来的效益是2.44万英镑。加拿大估算的数据是2.5万加元。
“一旦留学生不回国,以每人为外国每年贡献2万美元计算,中国仅留学一项就为国外贡献100亿美元外汇。”王辉耀说。
然而,各国还在争抢人才,并且手段变幻多样。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曾总结了人才大战的10种武器,比如在华设立研究机构、合作办学设奖等隐形手段。
据了解,2003年左右,清华大学近百种奖学金里,外企公司占了一半,北京大学总额400多万元的奖学金中,外企占了300万元。而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统计表明,外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研究中心将超过800个,而6年前这些研究中心仅为100个。
网友:市场经济下人才不再有国家属性
什么是人才流失?“渤海星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说,人才流动与人才流失虽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人才流动犹如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肌体的活力,有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单位建设、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最终得以科学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而人才流失则是人才资源的浪费,贻害国家。
网友“点了你的死穴”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不再有国家属性,只有资本属性,所谓的流失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只是成才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属地公共资源!中国是人口大国,“流失”到国外的“人才”仍是小数,大队人马还是在为本国建设而付出努力和青春。
网友“潍水滔滔”认为,我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济济,只是没被理解,没被认识,没被发现而已!要想从现实中挖掘出真正的人才,必须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就这个意义上讲,能够发现人才的人,本身就应该是人才。
有网友指出,其实不光我国的学生大量出国学习,近年来,从日韩等邻国来中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在猛增,在北京白颐路上数所著名的高校在近几年都盖起专门给留学生住的宿舍楼。在全球化的今天,自由、共享、零“时差”已经成为整个时代的代名词,人才的属性也将有新的理解才行。
网友“道纪子”认为,“精英滞留海外”是一种陈词滥调,这种论调曾经在20年前流行过,并阻碍了我国的对外留学交往,近期却又被媒体、舆论拿出来炒作。
他说,精英滞留海外并非是他们不爱国,而是回国无用武之地。如今留学生回国大约从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务员,这方面有多少机会不清楚。二是科研领域。在国外搞的科研有时与国内差异较大,接不上口,回国要另起炉灶没有意义。三是到企业工作。如今国内企业都在民营化,而且企业环境差距较大,同样是为别人打工,为老外打工与为国内老板打工有什么区别?
不能简单说是中国人才损失
也有媒体力求从更长远的角度分析人才流失问题。《世界日报》社论认为,简单从人才流失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失之偏颇,如果从美国和西方抢夺中国人才的角度看问题,那就问题更大。
不少网民指出,确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才外流的现象有增无减,不单是留学生的问题,许多教授、总工程师级别的人才,也纷纷移民海外,年龄大一点的,目的是为了下一代。
这些移民牺牲自己,成就下一代,显然认为外部世界,尤其是发达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对未来人生的可能性追求、前景都要好很多。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大幅增长,但是,整个教育的环境,尤其是教学质量和科研环境,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再加上社会“崇洋媚外”的大氛围,也没有任何改变,大量留学生的出去,就理所当然了。
更严重的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官员,还有大企业的老板,他们大部分人也都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就更带动了留学的风潮。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百万留学生走向海外,并不能简单归纳为是人才流失,是中国的损失。相反,中国在其中是得到很大的利益。
首先,数以万计的留学生出国,减少了中国大学招生的压力,高等院校的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中国学子使用,百万学生留学,国内就可以多招百万大学生。
其次,海外留学生在西方名校读书,学成后部分回国,就可以发挥中国大学教育无法做到的知识能量。
第三,即使留学生滞留不归,对中国也没有坏作用,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海外华人学者、企业家对中国的贡献相当大,对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四,海外华人社群的壮大,越南旅游华人参政的积极化,北海旅游对居住国与中国的关系,北海旅行社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北海涠洲岛旅游对中国正面形象的确立,北海酒店预订都有无法低估的作用。骆家辉、朱棣文、杨振宁、邱成桐等华人,都是很好的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