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现代人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企业动作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员工的压力来源于社会、企业、家庭、工作和个人等方面,过高的工作压力给个人、组织、社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员工压力和研究现状描述,着重分析员工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企业员工应对压力的措施。
0 }5 t5 A0 ^9 W5 C. k% w0 k
员工工作压力的产生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但主要涉及组织、工作岗位的性质与任务以及员工自身两个层面。
1 }! i9 ~5 R( f9 o0 P$ R
T) j, Z7 Q0 R7 t8 J(一)来自组织的压力
Z; \8 E X; [' @ 1.工作岗位与任务要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任务、工作转换、工作的安全、新技术的应用等都是直接影响员工工作压力的因素。工作环境和条件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照明程度、噪音、劳动工具等。一般来说,那些条件差、任务重、难度高、危险大、变动多,需要员工不断根据实际情形做出决定的工作容易造成过高的工作压力。 ) ^! F: r6 Z+ Y3 n. g7 t4 Z
2.组织中的角色行为。在组织活动中,员工角色模糊与冲突是引发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当员工对工作的职责、目标、范围、及组织、同事的期望程度缺乏清晰界定与认识时,员工的角色模糊程度就会增加。当员工受到几个上司的指令,且指令相互抵触时,员工会觉得无所适从,会产生角色冲突。 + e/ i& S1 j2 @7 M
3.职场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拥有多大的权力与影响力,而与恰当的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对此至关重要。同时,员工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效能。员工在工作中与上司、同事、下属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可以帮助其缓解紧张的情绪,降低工作压力,增强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 % } Y1 W G- j n6 y
4.员工职业发展。组织是否有效为员工提供的教育培训,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考核、晋升等方面的制度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当员工职业发展受挫时,常表现为强烈的工作不满意感、低劣的工作业绩;缺乏生机活力,消沉抑郁;或戏剧性转换职业,乃至作出冒险行为。 . m; D6 M$ i. W
(二)来自员工自身的压力
( a1 M1 A( a4 h/ H6 E+ [$ y" V 1.性格因素。心理学家Friedman·M认为,人有A型、B型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A型行为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争强好胜,性格急躁、易怒,总是感觉到时间紧张。B型行为者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事有条不紊,易于与人相处。因而,A型性格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产生压力。
9 ^" o1 i$ _3 ` 2.教育因素。员工个人所受的教育水平较差,又没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尤其是不能掌握或适应新技术、岗位的需要,也会造成压力,同时高学历新员工的增多,也会增加压力。
$ y/ `( k9 J8 f, ^( E7 S 3.身心因素。员工如果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他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员工体质差,心理承受力不强,且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状态之中,就会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并影响工作效率。
1 [: K0 ^1 o1 ~& V 4.家庭因素。一般来说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员工消除工作的疲劳感,关系紧张的家庭不利于员工身心的放松,也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热情,这也是产生压力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5 B; X# V5 h6 a& p1 S 5.经济因素。良好的经济状况能够为员工提供有效物资基础,使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如果员工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努力工作。
* c* H7 j: E7 @. t; O1 K0 x 企业员工应对压力的策略
6 V: M( B( ] i V% Y$ M 工作压力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因此,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政策上提供支持。理论界也应重视这方面研究,提供指导与帮助。
% k O; }+ H8 g4 h' J. M, m @6 e (一)组织的应对策略
' S/ j, p) a! w0 | ?3 i) S 组织应从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着手,促进任务、角色的清晰化和丰富化,增强工作的激励因素,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压力,缓解紧张情绪,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身心需求,提高工作方面的保健因素。
; O# H4 G% r, K4 @3 V 1.工作再设计。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工作丰富化。这可以给员工带来更多的责任,更有意义的工作,更大的工作自主性与挑战性,有助于减轻员工的压力。
5 M5 n+ m) H# w7 ^, C1 O 2.帮助制定目标。帮助员工设定目标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动机,相应地减轻员工的职业挫折感、角色模糊以及压力。当员工目标比较具体而富有挑战性,并能及时得到反馈时,工作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 h/ j; G+ A- D5 ~ 3.有效组织沟通。组织应向员工提供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考评结果,并让员工参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等,增强员工的控制感;关心下属的生活,减轻各种生活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从而减轻角色的模糊性和角色冲突,减少任务和角色的不确定性。
& P) T+ g' a- l" }- n. Y$ x5 `
4.实行弹性工作制。让员工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自由决定上班的时间。弹性时间制有利于提高缺勤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费用开支,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减少压力。
- F6 j4 s" n! J8 h* X$ v1 L1 g 5.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mpployee Asisstance Programs)。员工帮助计划可以帮助员工解决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应付工作压力的能力。企业可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免费向承受压力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通过向员工提供精神支持、心理辅导与治疗,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7 t% P# @. I! _: k- g, E 6.改善员工工作环境。通过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一方面组织应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另一方面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
8 `1 \/ @( h4 Q. Q) Q- a5 j 7.企业文化的培育与提升。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和知识,订阅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增强员工“心理免疫”能力。
1 {5 g+ }6 b* U& U4 i (二)员工的应对策略
( R! C4 e9 \- v1 B) \ 1.乐观向上的心态。人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某事物的态度、看法、行为与结果。积极向上的人面对挑战会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缓解压力;消极的人遇到困难会犹豫徘徊、焦躁不安。员工应客观地分析自己,变压力为动力。
* \# W4 A/ q7 C0 h 2.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增加自身应对工作能力,以适应转岗或组织变革的需要,增强自身的可雇佣性。 $ n4 H) `9 P0 ]3 r
3.时间管理。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时间价值在于自己对时间的控制。能充分利用时间,就会提高时间的边际效益。合理安排时间,不仅有利于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家庭的均衡,而且更能有效完成任务。
; U- d' r# }+ F. R 4.缓解压力。倾诉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向他人倾诉,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帮助,调节紧张的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训练等心理训练方法减轻或消除压力。
+ J, i6 e" k9 P. j! ^ 5.积极参与,保持身心健康。员工应积极参与企业举办的文体活动,这有利于身心健康。另外如散步、打球等也是很好健身及放松的方式。这些活动有利于员工融入集体,也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
# V/ E1 V4 V c7 Y, L
) Y5 P6 p& t7 G: ]) n+ W
班库EAP致力于研究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领域,为了帮助企业和员工更健康的发展,于近期推出员工心理健康公益大行动
( m' ^0 m; I0 A% z1 ^! ?通过普测帮企业分析诊断出企业员工的“问题点”,为企业绩效管理、员工关系、人岗匹配、能力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3 v2 q3 u, j: t% }" Q了解详情请至EAP员工心理辅助网:http://www.intebankjp.com/eap/
6 E" [2 }) i. d, V* N;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