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D1 \! {& t( F; B
“战国四公子”是春秋兴起的养士之风中的佼佼者,其中齐国的孟尝君收留的门客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用现在的话说他们都是一些闲人。然而,这些鸡鸣狗盗之徒在关键时候也派上了用场,使得孟尝君一次次化险为夷。
" [2 x! r5 a R, |5 i 孟尝君的养贤,似乎有不讲效率之嫌,有悖于科学管理的理念。但实际上,企业不养闲人不等于不需要人才储备,不等于在使用人才时可以杀鸡取卵。华恒智信在多年的人力资源咨询的实践中证明:企业如果只管使用人才,不管培养人才,在团队中就难以形成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很容易丧失。值得注意的是,养闲不是养懒汉。
& z0 R$ U7 {+ w/ e; O! f 首先,要善于从“ 闲人”中发现贤者,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在企业普遍遭遇“寒冬”职场的时候,管理者的大胆“收容”比股票市场上的“抄底”更具有投资价值。把人才拉拢到手是利用他们,发挥他们才能的前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你提供给他们发出自身光芒的机会,他们就有可能照亮整个公司;其次,在任人唯贤中不妨任贤为闲,以便取得柳暗花明的奇效。所以,企业的人事主管不要认为某某是公司的闲人,等到公司遇到什么突发情况或困难时,能够结果问题的可能就是你眼中的那个“闲人”。
4 d9 P7 ]5 g+ e 现代企业的首席学习官就是一种任贤者为闲的职务,这种职务的任务是为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部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管理者自己也要虚怀若谷,不要为“养闲”得不到及时的回报而失贤。管理者如果依然能够承担起“ 养闲”的职责,那自然能够为春天的来临撒下了最可贵的种子。 + R4 M& n* `( n9 R5 }
在广揽人才与“不养闲人”的理念发生冲突时,的确考验着管理者的胸襟。当前有些企业“巧招”应对金融危机,让员工带薪休一个长长的假。这种“养闲”的积极意义是只得肯定的。不过,如果不是放假,而是学习型组织中完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效果会更好。推而广之,如果拉动内需的举措能够在最低生活保障的体制之外,惠及那些“赋闲”的人,同样有利于“保增长”,同时可以为经济转型另辟蹊径。
( `* w1 E _0 C7 L" B6 `9 u# M & v3 t. D- o7 K5 I' i6 ]4 \' T/ u7 C
" w+ J8 c2 C5 A0 X8 h
资料来源:《管理》 ) I+ t# Z1 ~) S/ U/ P3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