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学校难以承受之重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听众

34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9-17
最后登录
2009-9-17
积分
34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6:1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就业----学校难以承受之重



- P( ^: H. |+ t9 j# G: F7 f

伴你飞翔大学生发展工程 赵天驰


+ N' n8 g. B. x V4 i: c& u6 V

 

3 ~4 Q0 D$ Q: u

      上大学难,就业亦难。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是当今头等难事,学生难,家长难,社会难,学校也难,对学校教育质量和扩招的批评也使高校更成为众矢之的,日前高校就业排行榜更是刺激了高校的敏感神经,也无形中把学校推到受社会舆论挞伐的前台。


% e: x( W- L) @/ ?6 o5 m

    学校与等待就业的毕业生是零距离接触,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舆论的指责,还有学生失落、焦虑的面容,甚至还有冲到学校指责学校不负责任的家长。就业率成了学校难以承受的沉重压力,一个学生处的处长说:自己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5 u+ ^3 \3 M& Z* ~/ ~6 N

     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真的要负全责吗?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短短百年间从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迈步到工业社会,迎接来新经济形态下的繁荣,


9 t0 p5 f" a# V5 a6 t& i

      在这一进程中大量人口不断脱离土地依靠在企业的收入为唯一的生存来源,而同时经济波动伴生的就业问题也将给个人带来磨难和风险。现在几乎当相当于两倍于香港人口的千万大学生同时拥到劳动力市场,而他们面对的是政府行政部门人员饱和;国营企业体制改革后能再消化的就业人数也是越来越少;众多的民营企业也面临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增加新的岗位;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大量推广,又使许多的岗位自然消失;还有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大量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发展,取代大学生进入到很多基层岗位,现在更有金融引发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庞大的数量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此巨大的人群就业问题对于任何国家都会是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从经济层面和企业用人需求上进行改变,这是教育部门显然无能为力。


1 @, C+ v- N1 d7 b/ ^: a3 `, u

      中国曾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分的时代能确保百分之百就业,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那个时代所留下来的对大学的工作分配要求依然顽强存在,因此以就业指标来考量学校为顺理成章的事,学校也因此被绑在了就业率的耻辱柱上。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学校负责人,我们是否能既高质量完成教务工作同时又要扮演超级职业中介?学校社会角色是教育,在结束统招统分之后,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是学校的重要社会责任,但我们却是以硬性分配的统招统分的标准,将就业作为任务额来要求学校包揽下职介这一角色,对于学校而言无论从人力和物力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首先是学校没有强制工作权,今天的学校无权将企业岗位与学生以统招统分的方式牢牢订在一起,而个人需求与岗位需求的对接是非常繁重的事务的工作;学校职责的限制,教书育人的身份使确保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天职,大学生因为就业被骗取财物、物甚至女大学生受到人身侵害的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当学校面对背景不详的招聘单位时往往因很难鉴别而只能选择谨慎,复杂的外界环境让学校很难毫无顾虑的追求就业率。


8 v' f9 H# m; B* j( p

      从全球来看,据报道“从中国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学生们都在担忧找不到工作,全亚洲的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就业形势”,法国近几年较为平稳的时候大学生就业率也就60%左右,近年来台湾大学生毕业一年后平均就业率也不到4成,据韩国2005年教育开发院统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6.4%,日本近年情况较好但平均也就是60%,而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普通高校毕业生能有10%的人找到理想工作就算不错了,大马路上摆地摊、工地上搬运砂石也成了大学生们无奈之选。虽然这些国家就业率同样也是民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却少有将就业问题与院校直接挂勾的抱怨。


5 v$ Y3 y- X/ j* m# I

      而在目前的衡量标准下,高校成为了唯一被用数字来考量的责任人,这样的衡量方式使社会其它相关环节难以产生共担责任的意识,不仅不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反而还形成了隔岸观火式的挑剔和指责,这样被动的角色使学校竭尽所能寻求外在协作也都成为很困难的事。为促进就业工作全面推进,我们应当正确界定高校在就业环节中的角色及责任,那么高校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从社会分工来看学校核心职责是教育,那么衡量学校的首要标准仍然应当是教育,学校是否在职业教育上尽到责任,相关课程是否能够支持大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和社会生存的要求,这才是社会衡量学校的重要标准,并且就业率也正是这一教育环节的结果,而这重要环节却从未引起全社会关注,这也正是高校急待增强的弱项。而广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开拓和岗位的获取,也就是高校积极承担中介工作,是在另外更高一个层面――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而应积极承担的社会责任。


`' z& F3 i5 I

      就业是全世界政府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而我们待就业人口数量又尤为庞大,尤其现在经济危机的双重作用下,我们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它不只是政府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得孤独挑起的重担,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所在的社会环境,它是全社会的责任。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青年人的尊严、生存和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如果大量青年人长时间被排斥在社会序列之外,势必将成为社会发展不稳定因素,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企业、家长、学生与企业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让我们将真诚关爱投入到就业帮扶工作中来,我们积极参与将会使我们的青年一代透过眼前的艰难,看到未来的阳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