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0 D0 l. u; p
“蚁族”不是蚂蚁,却有“高智、弱小、群居”的特征,故得名“蚁族”。他们多是“80后”大学毕业生,虽曾接受高等教育,但收入却很微薄。
6 C2 N, j) [- G, A! N/ ^
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蚁族》将其带入公众视野。近日,记者采访了一群“蚁族”,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 0 B8 a% a! o0 f; @% P3 T
“蚁族”群体普遍扎根在城中村,那里房租低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聚集在此。
' q) U% g3 }: ^% l1 \ “蚁族”生活:房租300元自己煮饭。“蚁族”收入微薄,生活能省则省。“城中村里的房子租金少,村子越往深处的越便宜”,住在大学城北亭村的师范类历史学毕业生王林就选择了这种地方,一人住着一间10来平方米的小单间,300元房租,吃饭都是自己打点。
! L0 I6 n9 }7 C* q3 S “蚁族”工作:收入刚能养活自己。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很多毕业生第一份工作都是先养活自己再谋发展。
. G8 B6 n: _; g( U 广商09届毕业生冰凌说,她的工作是在一个传媒公司广告部做数据统计,跟她所学的信息管理专业基本沾不上边。目前还在试用期,社保、医保由公司承担,她每个月工资只有1600元左右,“仅够养活自己,还来不及报答父母”。
$ Y; Y4 J' V; |# | ! P4 r$ z. j: q- b5 r
“蚁族”心声:“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
) ~6 v2 F% P3 g# X x 温骁是去年从广商毕业的,他在学校附近租房,十一二平方米的单间,有一个独立卫生间,一个简单的洗手台,旁边有一张床、一张电脑桌和一张茶几。但他坚持不回家发展。“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他说:“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就这样活着。拼到最后,不管路是怎样。”
$ [. e; B& C5 R( R$ l7 C5 l 小黄是增城人,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做软件。走出校园的他,月收入三千多元,但他还是选择住在棠下的城中村,与人合租。这合租人不是外人,正是小黄的大学宿友。现在,他们3个小伙子就住着一套2房2厅70平方米的套间里,厨房、柜子、洗手间、阳台都齐备。屋子虽大,可租价却相当便宜,每月只要900元。
& o% O; Y# z7 q E 环境简陋,但小黄还是住下。他说,主要是想和宿友继续住在一起,彼此有伴,周末可以一块打球,平日也有个人来侃侃大山,不至于太闷,“不尽然是经济因素,主要是怕寂寞。”小黄乐呵呵地说。 1 T" V1 S) i& e8 F
/ A4 d0 ?) k i6 f6 N7 q5 T
专家说法:反映高等教育去精英化 0 ?& T( n; e$ f$ G3 h
“蚁族”的出现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去精英化”有关,大学生由优势群体转为相对弱势群体。近年来,大学生毕业期待薪酬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趋势,便是对此的反映。 ) Q; v6 K( L6 r1 l# o8 i6 w1 M9 p- I. {
此外,就业市场、房屋市场也对大学生造成颇大压力。与更早前的大学生不同,现在的大学生难以享受福利分房,要买房的话,毕业生微薄的工资杯水车薪,这也使“蚁族”们只能在城中村等居住条件差的地方居住。
& S7 |0 m0 ~4 W “蚁族”的出现也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没那么顺畅,尽管“蚁族”不至于沦为最底层,但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
- g( e2 W, R7 i9 L / G: k l( ?! W% c
岳经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 i2 O( K/ f6 |9 t' N4 i
记者徐静 实习生廖宇飞、曾繁莹 通讯员刘晓钰 % a; i# S/ h) x0 S) P9 l( s4 f( F2 J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