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周春生 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 来源/培训 杂志
分析数据 把脉企业健康
前面,我们对三大财务报表进行了初步了解,在明确其构成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分析这些财务数据,指导企业经营者控制风险,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 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指的是依据大量且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标准(适当)的财务比率值。 例如,西方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财务实践就形成了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1,速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1:1(90年代后这些比率有所下降)。此外,当流动负债对有形净资产的比率超过80%时,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困难;存货对净营运资本的比率不应超过80%;资产负债率通常认为应该控制在30%-70%之间。 事实上,所有这些经验标准主要是就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状况而言的,而不是适用于一切领域和一切情况的绝对标准。在具体应用经验标准进行财务分析时,还必须结合一些更为具体的信息。 当然,经验标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平均水平,即财务比率的平均值,并不一定就构成经验标准。一般而言,只有那些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财务比率,才可能建立起适当的经验比率。而那些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财务比率,如各种利润率指标,就不可以建立适当的经验标准。 ·优点:相对稳定、客观。 ·不足:并非“广泛”适用(即受行业限制),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是指本企业过去某一时期(如上年或上年同期)该指标的实际值。它对于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是非常有用的。历史标准可以选择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也可以选择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业绩水平,或者也可以取以往连续多年的平均水平。另外,在财务分析实践中,还经常与上年实际业绩作比较。 ·优势:比较可靠、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劣势:往往比较保守,适用范围较窄(只能说明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和健康状况)。当企业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合并)时,历史标准就会失去意义或至少不便直接使用;而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后,历史标准的作用会受到限制。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可以是行业财务状况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同行业中某一比较先进企业的业绩水平。 ·优点:可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竞争的需要);也可用于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一个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的利润率从12%下降为9%,而同期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由12%下降为6%,那么,就可以认为该企业的盈利状况是相当好的)。 ·存在问题: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是十分可比的;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困难;同行业企业也可能存在会计差异。 预算标准 预算标准是指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所制定的预算指标。 ·优点:符合战略及目标管理的要求;对于新建企业和垄断性企业尤其适用。 ·不足:外部分析通常无法利用;预算的主观性使其结果未必可靠。
典型财务指标分析 资产质量与流动性分析 流动资产是指价值周转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存货及预付款等。 ·有价证券 成为有价证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目前可以在市场上买卖的证券;二是管理者准备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卖出或收回现金的投资行为。 当经营者发现同样的证券被年复一年地列为有价证券而不是长期投资时(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实际上是长期持有,而不打算在短期内予以出售用于偿还短期债务),出于谨慎的考虑,最好能够将其改列为长期投资。 ·应收帐款 应收帐款通常按扣除“备抵坏帐”后的净值反映。当公司的应收帐款事实上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但按行业惯例仍将其列为流动资产时,分析者在将该公司与其他竞争企业作比较时,应对此类应收帐款予以特别的关注——如果竞争企业没有此类应收帐款,就会面临不可比,故应予以剔除。 分析应收帐款时,还要注意客户的集中程度。当企业的应收帐款集中于少数几个客户时,就要特别注意对这些主要客户的分析,因为公司应收帐款的回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主要客户的信用状况。 ·存货 在财务报表上,出于稳健的考虑,存货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通常,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LIFO)的公司较多;通货膨胀率较低的时期,则较多的公司会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相比较而言,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所计量的期末存货价值会更偏离重置成本。 由于存货售价通常会高于成本,因此按实际成本计算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被低估了。 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一般而言,流动比率的高低与营业周期很有关系:营业周期越短,流动比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流动比率越高,短期偿债能力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在进行流动比率分析时,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费用 + 税前利润)/ 利息费用 若该比率适当(3倍以上),企业不能偿付其利息债务的可能性就小。事实上,如果企业在偿付利息费用方面有良好的信用表现,企业很可能永不需要偿还债务本金(如一些公用事业公司),或者当债务本金到期时,企业有能力重新筹集到资金;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因为,无论是好年景,还是坏年景,利息都必须支付。保守起见,一般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销售盈利能力分析 ·毛利率 毛利率 = 毛利 / 销售净额 其中:毛利 = 销售净额 - 销货成本 毛利率的下降,通常反应企业竞争能力的下降,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毛利率高才反应企业的市场空间大,将来有发展的潜力。毛利率低的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影响,而且发展风险也会很高。一般来说,导致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因竞争而降低售价; 第二,购货成本或生产成本上升; 第三,生产或经销的产品或商品的结构发生变化——毛利率水平较高的产品(商品)的生产(销售)量占总量的比重的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市场变化。 ·销售净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净额 其中,净利润是指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后的利润,可以包括投资收益(也可以不包括),但通常不包括非常项目。 将该比率与营业利润率进行比较,可反映利息、所得税及投资收益对企业获利水平的影响。特别应注意,如果有大量的投资收益,该比率会受到严重影响。正因如此,投资收益也可考虑予以排除。 资产周转效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净额 / 年平均总资产 这一比率的意义在于:反映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亦即资产产生销售收入的能力。应该注意到,如果企业有大量的“投资”,则“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就会受到歪曲(被低估)。 ·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净额 / 年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该比率的意义在于,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当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率过低(如因资产陈旧或过度计提折旧),或者当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该比率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第一,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一般意味着经营过程的现金流转存在问题,经营中“入不敷出”。 第二,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则意味着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收支平衡”,从短期看,可以维持;但从长期看,则不可维持。 第三,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这与情形第二点只有量的区别,但没有质的差别。 第四,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则说明企业能在现金流转上维持“简单再生产”。 第五,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后还有剩余,这意味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将会对企业投资发展作出贡献。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第一,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投资活动本身的现金流转“入不敷出”,这通常是正常现象,但须关注投资支出的合理性和投资收益的实现状况。 第二,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或等于零,这通常是非正常现象,但须关注长期资产处置/变现、投资收益实现、以及投资支出过少的可能原因。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第一,如果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则须关注:筹资与投资及经营规划是否协调? 第二,如果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则须关注:企业是否面临偿债压力而又缺乏新的筹资能力?企业是否无新的投资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