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0-9-3
- 注册时间
- 2010-2-26
- 威望
- 0
- 金钱
- 242
- 贡献
- 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247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9
- 主题
- 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10-2-26
- 最后登录
- 2010-9-3
- 积分
- 247
- 精华
- 0
- 主题
- 5
- 帖子
- 49
|
《粘住》精彩书摘 如何让创意富有黏性(如何让信息有效传播)
第三章 具体- e @- [& k& s7 a n. T
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只狐狸在果园里散步。它看见葡萄藤上有一串长熟了的葡萄。“正好用来解渴。”它说。它往后退了几步,小跑,然后跳起来摘那串葡萄,但是没够着。它又返回来,加快了跑的速度,又跳起来够那串葡萄,还是失败了。它跳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最后筋疲力尽了,它才放弃。它离开时还趾高气扬地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你经常会藐视你得不到的东西。上面的这则《狐狸与葡萄》的寓言是伊索写的。
: O( _" [' n4 Y0 X( o* u; W《伊索寓言》传遍了整个世界,显然,伊索诠释了人类普遍具有的一个缺点。如果这则寓言没有反映出关于人性的某些深刻哲理,它就不会流传2500多年了。但是,还有很多深刻的哲理没有渗透到几十种文化中。由于独特的诠释方法,这一哲理变得格外有黏性。寓言所产生的具体的形象—葡萄、狐狸、对酸葡萄的轻蔑评论,使它传达的信息经久流传了下来。
3 L, P1 y6 ]+ x- N. K" O- C是什么让一样东西变得“具体”呢?如果你能凭感觉审视某样东西,那么它就是具体的。一个V8引擎是具体的,“高性能”则是抽象的。大多数时候,具体被归结为特定的人做特定的事情。
% k i9 f- |* E$ T( @( z9 Q- @具体的语言帮助人们理解新的概念,尤其对新手来说。抽象是专家才能享有的奢侈。如果你要把一个观念传达给一屋子的人,而你又不确定他们知道些什么,那么具体才是唯一可靠的语言。2 v3 W o- Y( V! s: x. l
要证明这点,我们可以从研究亚洲的数学课堂开始。从这些年的新闻我们可以知道,东亚的孩子比美国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要表现出色(除了对高脂肪食物的消费),这在数学方面尤为明显。在很早以前,美国人的数学技能要落后于亚洲人—这个差距在一年级时很明显,然后在整个小学阶段日渐扩大。
& R1 [! Q# Y# e9 `# C N亚洲学校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吗?我们的老观念是这些学校以近乎机器人的效率工作:时间长,且纪律严明。我们总认为东亚学生不是那么“具有创造力”,甚至更愿意认为他们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的学习方法来超过美国学生的。结果证明,事实几乎是相反的。
* k3 u. C) @$ l+ h; M5 H) a/ \& N1993年,一批研究人员研究了10所日本的学校、10所中国台湾的学校和20所美国的学校。在每个学校,他们挑选了两位不同类型的数学老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了每个老师的4节课。研究人员发现所有这些老师都频繁使用生硬的记忆法;在这三个地区的数学课上,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可以看到这些标准化的教学过程。但是在这三个地区中,其他的教学技巧差别很大。
% `, g" z+ }# |. ]4 y例如,思考一下这个由日本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有100日元,但是你花了70日元买了一个笔记本。你还有多少钱?”或者这个由中国台湾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开始有三个孩子在玩皮球,后来又来了两个,然后又有一个加入了他们。现在有多少孩子在玩球?”她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上吸引人的图像,而且写下“3+2+1”的等式。
+ i4 \+ k0 P$ U2 M: ]$ s0 p请注意,这些老师通过强调具体化和熟悉的东西—购买学习用品和玩皮球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充分利用了已有的思维模式—我们在“简约”一章中探讨过的一个战术。老师们采用了一个现存的思维模式—6人球赛的人员组合变化—解决了一个抽象的问题。$ n+ O* {4 h1 k, s7 I4 r4 s& a
研究者们把这类提问叫做情景计算,它与“死记硬背法”几乎完全相反。与我们的旧观念不同的是,它在亚洲出现的频率是在美国的两倍(61%对31%)。. U6 K( K9 P2 }5 z2 d
具体化的创意更容易被人记住,以个别单词为例吧。有关人类记忆的实验表明人们更擅长记忆具体化、形象化的名词(“自行车”或者“鳄梨”),而不是抽象的名词(“正义”或者“人格”)。' {5 E+ \/ N9 }8 U$ J4 A8 ?
天生有黏性的创意充满了具体化的词汇和画面—想想肯德基的油炸老鼠或者偷肾故事中装满冰的浴缸。如果偷肾故事中那个人醒来后就立刻发现有人出于自尊心责难潜逃了,那么这个传说则永远不会这么有黏性。8 s q; X# w1 h! `6 X( s#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