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L, w6 j/ P/ E, J
关于做好薪酬激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 _ w: ]7 J; U+ ]9 g
8 K& W' W$ Y S6 O. b岁末年初,又到了企业给员工加薪的时候。按理,这是个令人皆大欢喜的好事,但这也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和HR他们一年之中最为头疼的事之一。因为加薪的结果往往是经营者不满意,员工也不满意。这的确是个令人困惑的事。毕竟能给员工加薪,说明企业的效益在递增,而薪水的增加恰恰又是员工所期盼的。为什么对双方都有利的事却是双方都不满意呢?
/ g/ e& Q v9 [, B* k2 Q! n
加薪,却导致员工满意度下降,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0 N5 j% t6 q r3 j4 [
首先是企业内部公平问题。在薪酬设计中,员工关注内部的相对不公平远大于外部的不公平;员工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工资水平,更关心与他人工资的比较。他们认为同样内容的工作就应该拿相同的薪酬。当员工感觉到对自己不公平时,他的满意度通常会下降;而且员工在比较时,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他人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报酬与满意度联系的关键不是个人的实际所得,而是对公平的感觉。哪怕别人薪酬比他高一点点,员工也会感觉不舒服。
8 \, `; [! f9 [; l" G9 S; E- f) x: [
其次是期望值的问题。这里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员工认为工资应该与企业的效益同步上涨,投入与产出挂钩。当企业业绩好而工资上涨幅度远远小于效益上涨幅度时,就会引起员工的普遍不满。二是员工的个人差异问题。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员工希望能多涨一部分工资,当他的期望值未能满足或他认为工作绩效与激励并不明确时,工作积极性会明显下降。三是工资的有限激励问题,当工资低时,稍有上调激励作用就很明显;而当工资达到一定幅度后,员工更关注的是事业的感受、成就的认同、股票期权等非工资性因素,满意度也会从这些方面来衡量,这时的工资上涨对他的激励作用反而有限(当然,第三点是仅对少数高级管理人员而言的)。
( W5 L0 b$ S* l; `7 R% d4 Q+ b* J
再次是外部公平性问题。当员工认为他的工资与外部同行、同地区人员的工资相差很大时,他的不满情绪就会油然而生。其他公司的高薪酬、高福利会对员工形成极大的诱惑,这时虽然加薪,但如果与外部相比基数太低,仍会引起员工不满。
; F% X- q& U2 V% m2 ~4 r加薪,意味着企业效益不断递增;意味着员工将会受到激励,预示着企业效益将会再度上升。那为什么经营者对员工的满意度也会下降呢?
0 \5 m5 k* v, ?
造成经营者不满意的原因:一是期望值问题:加薪的最好结果是人工成本的绝对值上升,而人工成本的相对值要下降。本来管理当局希望工资上涨了,效益能会同步上涨,但许多情况下却恰恰相反,工资上涨了,效益持平就不错了,更有甚者,工资上涨而效益却相对递减。由于工资的刚性特征,上涨了就不可能降下来,刚性的人工成本上升,效益不上升,经营者自然会不高兴。
+ g2 f+ H' b( v7 d8 @! w5 a
二是内部矛盾增加。原以为工资上涨了,员工会满心欢喜,没想到员工对加薪感觉不公平,积极性明显下降,又带来了更多的管理问题。员工之间相互不服、攀比严重,部门之间关系更难协调。不加薪有麻烦,加了薪也有麻烦,内耗的增加让经营者增添了更多烦恼,他当然不会满意了。
4 C6 l2 m6 z/ d) z
无论企业还是员工,加薪都不是一件小事。加薪不公平,员工不满意;加薪不增效,经营者不满意,那么怎样才能既增加员工工资又增加企业效益?也就是说在加薪问题上员工和企业怎样才能达到统一?
' d' W5 H# }/ n" I% G6 O
作为企业来说,人工成本下降自然是好事;而作为员工来说,总希望工资多多益善,这永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理想的结果是双方期望都向中间靠齐,彼此都满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现在定薪及加薪随意性较大,因缺乏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相应的配套制度,往往是最高管理当局及少数几个管理人员的一句话就定了,导致员工的不满。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永远解决不了员工的绝对满意,而只能降低员工的相对不满意。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也不管是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还是普通的低级职员,薪酬的满意度都不高,这是一个世界公认的事实。因此,确定一个让全体员工和管理当局(资方)都非常满意的薪酬方案是很困难的,能做到让大部分员工,尤其是那些对企业贡献度较高的员工满意就不错了。
! w" F$ p+ B. L$ _: j7 y# a从加薪的形式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动上涨,即企业在同行业上涨的压力下,在通货膨胀及员工要求下才被迫加薪,这样会使工资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另一种是企业根据市场形势及本企业状况主动上涨,给员工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样薪酬的激励作用就会有效发挥。因此,企业一定要把薪酬激励这个工具用好,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4 I% [# n* U" m6 O K$ B0 M& f
如果一个企业的加薪形式是主动的,而又基本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不是某个人一言定乾坤,那么是否可以说就能够做到让多数人满意或皆大欢喜呢?这么说似乎很容易理解,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困难,需要运用多种手段、需要企业各种制度的配合才行,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x' o% r9 V: @9 Y2 Y3 e0 h# w
一是薪酬调查。外部调研是解决工资外部不公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外部调查,有一个明确的比较数值,企业才能确定工资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加薪才能有科学依据。一般说来,企业薪酬水平要处于市场平均水平线以上,才能保证有竞争力。而通过内部调研,了解员工最关注什么,是高薪酬、高职务还是培训机会和其他福利等,这样在具体设计时才能有的放矢。
" o+ s' e6 a: E! E; Y2 L8 D8 o二是职位评估。通过评估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和重要性(可采用要素计点法计算出每个职位精确的点值,并依此划分职位等级和薪酬标准),根据岗位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定薪和加薪,才能解决内部不公平问题。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尚未做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位评估(或称岗位测评)。
+ D P2 Z5 D* J, g- B% ]
三是绩效考核。职位评估解决的是职位的相对价值,对岗不对人;而考核解决的是员工业绩,对人不对岗。员工的能力和业绩会在考核上集中体现,这样依据业绩再来提升工资,用事实说话,员工不满意的情况会减少许多,管理当局就不会再为员工抱怨而挠头。
7 n( x1 Q5 H+ `
四是工资结构的合理设计。改变以往薪酬由讨价还价随意定的形式(指非车间生产员工),根据职位评估确定的点值,把它设计成一个区间,区间幅度适当加大,上下等级之间可以有一定的重叠。比如说:某系列职员是五级工资,范围在1600~2200元,中值为1900元;其主管是六级工资,范围在2000~2800元,中值在2400元。这样设计薪酬,员工经过努力有可能拿到2200,上司不努力只能拿2000,员工比其上级拿的还多,这样的薪酬才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
2 Z. c) ^# A6 e+ T* J$ E( O( ?
改善工资结构还有一点是设计管理、技术双轨制,管理人员拿管理路线的工资,技术人员拿技术路线的工资。改变过去那种重技术、轻管理的局面。
! I$ c: z9 t z* D7 C& j% {* Z' |1 l五是公司文化导向。任何制度设计都离不开企业的文化导向,企业关注什么,价值观是什么,在绩效考核、职位评估等制度上都会突出体现,薪酬设计也不例外。加薪应向企业关注的重点、关键岗位倾斜,引导员工行为向企业期望的方向努力。同时,通过向重点岗位倾斜,企业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S/ o6 Z1 s& \4 b7 ~六是与其他制度相互补充。并非只有加薪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内部调查,去发现员工的关注点,有针对性的激励,效果应该会更好,如:辅以良好的福利、合理的晋升阶梯、带薪休假制度、良好的培训机会等等,都有可能吸引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因此,企业要根据员工意愿,灵活运用其他制度,才能让员工最大程度的满意。
1 G1 j/ \2 [6 [' X# i员工各职业周期阶段的激励措施:
5 l! U5 U' ?. ]. ?- S, p8 j$ Q2 X; S% q8 y) e
$ e- @2 Y0 ]/ I- g" ]) y' N
' K2 ?9 F: Q8 J5 S+ M7 r5 W/ w( E. y# K! D
阶 段 |
7 S) W) X4 V) ^5 Q5 Y' ~
' d1 @ q/ s: C u( }7 Z 留人措施 |
' u1 y/ {0 P7 x @1 w9 v' d2 K7 f
: [" z: [% r W' a4 c. x4 a/ Y* S# {& o: n
引入阶段 |
! O/ ]' P( N$ z( n7 @* @" {) R& u9 {
新员工导入,适应工作与企业环境 |
+ N( h1 k. {( e- {
/ C1 y# s9 S3 |7 X. s8 @ Q, }
成长阶段 | * F! Q! C3 j- L3 l& \! I" J- o
0 p$ h' d! M" y C 技能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 |
3 A3 s8 g: i8 p% U* i
" r/ p8 X4 O4 O# @1 A5 M. W
" a1 Y- f8 T( e1 y' s4 N. W 饱和阶段 |
* l r* V T' `, ^( U+ C3 _& E8 `6 C6 X5 o8 {
轮岗与升职 |
% z/ q+ S \7 k
0 H, g2 W3 o' \8 E& {
8 P K! B- x" G* j7 l+ N
衰落阶段 | 0 y: ^6 E1 x y. J0 ?
$ p5 U+ n6 r. M7 n/ t; Q" e
情感关怀、福利保障 |
- N F4 k' z& E6 d! N7 y3 K七是合理核算工资。工资是刚性成本,企业要避免人工成本无限制上升,就要根据下一年度业绩增长预测,设定合理的上涨幅度。这样工资上涨和企业目标紧密相连,就可有效避免工资涨上去、利润降下来的情况。确定上涨总额后,根据上述原则,重点员工多涨一些,普通员工少涨一些,这样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人工成本,而且向员工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薪酬是自己争取的,只有干得好,为企业创造价值,工资才能越涨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