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找资料、做系统、做课件,我忙得不可开交,今天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和制作课件,因为脑海里时常被一个名字的进入,而无法思考。这个名字就是——草间弥生。
我们先看看草间弥生,何其人也?
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
1929 年,草间弥生出生Um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家族经营种子生意一百多年。在10 岁时,草间弥生画了一幅铅笔画,一个小女孩阴郁而安静,没有一丝笑容,这恰恰是她童年的写照。
母亲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在她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画画更不是富家女应该做的事情,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收藏艺术品的”。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草间弥生不但“发明”了那些张牙舞爪的类似花卉的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花和植物成为草间弥生近来创作的主题,并已经在洛杉矶展出了“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因为她对童年的回忆。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她写信给乔志亚·欧姬芙寻求帮助。“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你为我指……”深受感动的女画家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美国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的出现给草间弥生的人生增添浪漫色彩,自上世纪60年代认识后,两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爱人的去世给草间弥生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3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销声匿迹,独自一人在精神疗养院生活。
每天早晨,新宿精神疗养院,在助手的搀扶下,80岁的草间弥生缓缓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1973年从纽约回到东京,这样的生活,她过了30 多年。
在接受某杂志专访,谈及那些风云人物时,她说:“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有才华。我一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艺术上,并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间弥生的作品上。
草间弥生一遍又一遍地表述着艺术对于她的重要性,艺术是她一生中唯一抓住的东西。
据统计,在日本,年轻人穿着的服饰中,带有圆点图案的服饰约占30%左右。草间弥生12岁左右就开始运用非对称的袖半身红半身白的毛衣装饰自己。至今为止,她的服装全部由自己设计的。圆点和她的精神病一样,成为艺术家身上最深的印记。
这就是草间弥生的故事,有多少人有“穷尽一生”的勇气和“心无旁物”的傲气?
用一生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你必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得到你所拥有的。
“用生命追逐的执着。”
由于历史原因,一直都不是很喜欢日本人,但是这个“怪婆婆”让我真正感悟到,艺术无国界,执着的追逐,让艺术有了生命力,而生命让人感悟。
这位“怪婆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接受一个电视节目中说到的一段话:
“在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造成了很多伤害,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怪婆婆”已经八十多岁了,她仍然会在活着的日子里一直画,一直画,画出她看到的世界,追逐她圆点梦幻王国,而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美幻享受和快乐感受。(陈果)
相关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31385123-12852137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