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b& V# z9 K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问到我对HR的看法(因为我不是做HR的),我说我从毕业至今也进过四五家公司,国企、台企、港企也都做过,不同企业HR的地位和定位也都不同,有的公司的HR根本就是人浮于事,每天在为一些细末小节的事在忙碌着,而有的公司的HR权力很大,基本上用人不需要经过使用部门同意他们就可以决定(我自己就遇过),而有的HR看起来似乎很正规,但是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存在的意义,而仅仅是自己认为自己很重要,但是又不了解别人需要什么。昨天跟公司的一位同事的聊天,突然聊起那天自己的这点想法,我突然跟我的同事说,如果我是人力资源部经理,我会让我部门的HR在入职的时候到各部门去学习一个月,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拉近跟其他部门的距离。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4 b: `2 r) N; Y+ R: [首先我先问几个问题:
: \9 m+ @5 b3 B1、您了解公司其他部门的运作吗?
5 ~: f5 i2 s) j# x! {8 T2、如果您的公司有生产系统,您了解生产过程吗?您了解生产体系一线员工的想法吗?
8 B* i6 o5 x: H3 a J. c' ^) L3、如果您的公司没有生产一线员工但是有销售,您了解销售人员的工作流程吗?您知道销售人员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吗?
7 l* I5 N% c+ q1 f* t4、也是最后一个问题:您认同HR是服务部门吗?
. |8 Y: l& A7 x0 M/ E4 J# Y' b1 O最后一个问题我想不会有争议,那么大家既然是服务部门,那么服务的对象是谁?老板还是员工?还是两者皆有?
1 u6 F% b9 z" O老板的层面我们暂且不说,就说说员工,既然我们服务于员工,我们了解员工的想法,知道我们的一线员工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吗?
5 q4 t z5 F9 L* t* C! }这几个问题绝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我看到过很多的HR在开展工作时很多时候是建立在自己对于一线员工的浅薄了解上,或者说因为工作的接触很少,根本就没了解过一线员工,然后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又是网上一大抄,要不就是凭空想象出来,然后就发布出去了,这样的制度您说员工有几分认同?是的,作为HR,既要保障公司的利益,又要保障员工的利益,但是我们更多时候考虑的对象更多的是倾向于前者,而非后者,这个根本原因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服务部门员工的了解。 ; y3 K; e' C, E; {
我记得曾经认识一位做绩效管理的专业HR,其专业能力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当时他刚在一家公司入职,推行绩效管理体系,开始阶段让整个公司做职务分析,所有的岗位都要求写工作日志,当然我很相信其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结果却是引起了员工的公愤,觉得把自己上班的一举一动都写进去,无疑是监控员工的行为,于是乎这位专业的HR在进入这家公司没多久就黯然离职了。我们总觉得我们的工作靠的是专业能力,却很少考虑到我们的服务对象的感受,这也就很容易在一些事情上造成对抗,导致工作的难度。
7 J" m m! D5 @- J2 v+ {我见过很多HR做出来的制度,要我评价我只能说脱离群众,完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自己觉得是这样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制度在一线员工看来就是不切实际,既然不切实际我们又不能不理它,那么也就有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积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造成更多的员工纠纷。
1 ]0 ?3 ` B7 b, @* {3 W3 Q! i4 y! m所以,如果我是人力资源部经理,我会让我部门的新进员工在熟悉本部门工作之前先到我们的一线现场每个岗位去学习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熟悉各岗位的员工是如何工作,他们的工作心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工作环境又是怎样的,他们对于公司的制度、文化有什么样的看法,在这段时间我们的HR可以通过与一线人员的交流来了解到这些信息,并且可以拉近与现场人员的距离,不要让一线人员总觉得HR高高在上,而HR则认为一线人员粗鲁不堪,这两个极端化的认识总影响着员工关系的建设。
+ t9 V; h4 [- V3 D7 W' m在很多企业中,各个部门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不过问彼此部门的情况,有些公司虽然也会举办一些员工座谈会来了解员工动态,但是往往是在走形式,并无实质内容,所以正如我们在聊到如何提高HR工作的有效性上所说,我们缺乏的是对公司核心业务的了解,因为在工厂我们很少接触一线员工,在销售公司我们也不熟悉销售人员的运作,尽管我们很用心在做事,但是总是有很多得不满意,尽管我们已经很专业,但是我们却总在一些小的员工关系问题上栽跟头,所以此篇感想也仅仅是我作为非HR系统的一线人员对于这个职位的一点思考,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