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rockym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关系”研究的问题?

  [复制链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11
发表于 2010-7-16 14:10:44 |只看该作者
谢谢Kenny的回复!! 似乎更明白些了、、、然「第二步骤是研究这些关系它们相互的作用、结构和影响」,仍有些困惑。如果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您有空時可以针对这一点更具体的指点吗? 谢谢!此外,中国人的关系网与西方的关系网,很同您指出的对于地位的假设有所不同,而似乎在两方的关系网模式上的效应,也不尽相同,是吗?所以,对于建立中国的管理理论,从「社会网络的研究范式」看「关系」,我们有可以着手尽力之处吗?谢谢
+ D/ p; g0 F7 e+ @# }C.W.

2 W' S6 m8 M- u; f' {4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12
发表于 2010-7-18 11:48:40 |只看该作者
为了回答自己所提的问题,这一两天,我看了些与「社会网络」、「关系」的书籍与研究,得到些想法,但至於如何落實仍得再花更多時間仔細想想。以下是这兩天我看过的东东,希望对于大家在此议题上能有些发想。+ g% D$ h8 U+ g1 D% N% v
大家加油啰~  一起为建立中国的管理理论努力!!!   C.W., x; v4 j2 Q7 E  ]

8 H: K# @& f& ]. i+ wYandong Luo, “Guanxi: Principles, Philosophies and Implications”, Human Systems Managemetn, 1997 (16), 43-51. 2 }7 N9 c7 j% d
Ming-Jer Chen, “Extended Families: Networking and Guanxi” (Ch. 3), Inside Chinese Business, 1998.  (A book you can buy from Amazon)
7 [/ c% l+ h, Q3 r' S/ p) w: DS. Gordon Redding, “Overseas Chinese Networks: Understanding the Enigma”, Long Range Planning, February, 1995, 61-69.
( s1 ]/ ?9 x( i8 G/ r) L“Overseas Chinese: Inheriting the Bamboo Network”, The Economist, 23, December, 1995, 78-80.  
5 E6 d. F% a$ W$ Z
: |2 {" P6 I: L(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3
发表于 2010-7-18 14:30:05 |只看该作者
C.W., 一般我在这里是只讲研究方法,不谈研究内容的。关于为什么是这样,请等我下一篇日志时我才解释。因为不是很简单的原因。/ ]( A* V- j% M9 B; j& {' C
我的意思是“不同类型的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一样的东西把他们拉在一起,使我们都叫它们为“关系”。它们又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叫它们做“不同类型的关系”呢?我猜有点像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relationship (不是validity)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14
发表于 2010-7-18 16:36:54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进一步厘清!!
我的意思是不同类型的关系,它们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一样的东西把他们拉在一起,使我们都叫它们为关系先前我也是这么猜想你的话语,而这个「把他们拉在一起的东西」应是找出一所谓的reflective model ?
1 q. y  `% M9 c& L2 V4 |. x( L
对不起!不清楚「一般我在这里是只讲研究方法,不谈研究内容的。」的规范
# \  e9 D4 ]3 E" p4 H' d! B(norm)
。会改进的。 C.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5
发表于 2010-7-18 17:49:53 |只看该作者
我不觉得它们一定是一个构念的维度,更不必讲是reflective还是formative的。如果你问我,而它们又是维度的话,我猜更有可能是profile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W.    

1

主题

5

听众

309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7-2
最后登录
2012-6-20
积分
309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2
16
发表于 2010-7-23 09:38:2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C.W. 的帖子
+ N: ]* K3 \+ P" v: O: T1 r9 j; V1 s5 T; l
大力推荐MOR(2009)5卷第1中国管理研究的展望』,希望对于有兴趣参与建立中国管理理论的朋友们产生某些想法。祝福大家~~: @4 V$ i5 o: t* J. }2 r
C.W.
6 m2 a. m  }4 g$ l0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57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6-29
最后登录
2024-12-5
积分
57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3
17
发表于 2010-7-24 20:27:04 |只看该作者
在格兰诺维特和波特的社会网络理论中,确实它们没有考虑“地位”的不同。但这个问题好像在林南先生的社会资本理论中得到了解决,他把社会资本放在了一个金字塔的社会结构中考虑的,就显示了社会地位对于社会资本效用的作用。现在的困惑时,西方的社会关系的建构更多的是基于“理性”的选择,而中国人的关系掺杂了很多人情的因素在其中。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西方的关系就如一捆一捆的柴火,它们的边界是很清晰的,而中国人的关系是“差序格局”似的,是以“己”为中心如波浪一层一层往外推出去的,其中确定我们关系亲疏的因素中包括着血缘、地缘、人情等……。这也决定了现实中中国人的行为不能简单说是集体主义或个体主义的,我们的信任是一般信任还是特殊信任的,对它的解读充满了很多现实和理论的矛盾,是否是因为这个问题太复杂?怎样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去揭示其运行机制,理清楚一些基本的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18
发表于 2010-8-3 09:12:31 |只看该作者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一直看重的是「如何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然 within person comparison 最近也开始有了),如果每一个人对「关系」的看法都不一样、甚至是在不同的情形下,何谓有关系都不清楚的话,研究的范围就要变得非常精确了。比如,我们在一个研究中可能要看的是「主管在分红的情形下“关系”的作用」,因为这与「主管在工作分配的情形下“关系”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战略的层面,「企业在的结盟的情形下“关系”的定义」与「企业在的竞争的情形下“关系”的定义」可能是很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57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6-29
最后登录
2024-12-5
积分
57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3
19
发表于 2010-8-9 18:22:57 |只看该作者
看来还是一个学科边界的问题吗?组织行为学的立足点还是喜欢从个体的行为层面(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去找寻个体的差异的来源,而对于情境变量的关注好像不是太多,战略层面的研究更喜欢从宏观层面去考虑组织问题。而考虑社会情境变量导致个体的差异这恰恰是社会学的长处!而行为科学的研究范式是否会造成我们过于关注微观层面的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得到了的研究结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在微观变量和社会情境变量建立通经来解释社会现象,也许是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0
发表于 2010-8-31 21:30: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楼 rockymu 的帖子  G( y" e$ Q8 T2 x: s
- d' p7 v# b( T, h! J1 P
1. 宇宙学的知识是关于整个宇宙的。这些知识从何而来呢?答案是“个别的恒星的研究”,何来 「见树不见林」呢?
+ C5 `& ~5 B' |: u( E  U" H% K/ J4 o5 J  X
2. 人病了是如何医治的呢?这是宏观的问题。知识从何而来呢?答案时微生物学的研究。何来 「见树不见林」呢?& N0 [$ e* L2 T" S0 t
& E; [7 i; n9 F) D& l
3. 你今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基因改造的,这是宏观还是微观的问题?答案在哪里?基因的研究。何来 「见树不见林」呢?
; V+ s) Y8 n" W0 s6 d: m* d) o9 K7 a  c) w
如果你一开始就研究宇宙是从何而来的,你有答案吗?你会看见「林」吗?
" u" r+ N5 y3 l2 S1 j如果你一开始就研究人类的各种疾病,你有答案吗?你会看见「林」吗?- Q% X7 e% Q" z- x
如果你一开始就研究不同的物种为何有异有同,你有答案吗?你会看见「林」吗?- I( X/ h/ W' H, @6 y( v;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