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8-6
- 注册时间
- 2008-5-15
- 威望
- 3000
- 金钱
- 38457
- 贡献
- 1790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9362
- 日志
- 0
- 记录
- 90
- 帖子
- 4626
- 主题
- 733
- 精华
- 9
- 好友
- 927
    
- 注册时间
- 2008-5-15
- 最后登录
- 2021-8-6
- 积分
- 59362
- 精华
- 9
- 主题
- 733
- 帖子
- 4626
|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拼命模仿网络造型,把杂志报纸页面设计成电脑屏幕,一会来个小手超级链接,一会放个鼠标插图,而很多网站的WEB PAGE却又拼命设计成书籍的样式,甚至连书脊都有,访问者可以模拟书本一页一页的翻。互相的模拟大概也是创新的一种吧。0 o E: ]" m: a W) R3 _; u9 a" w
. d% R* C( }% `. O/ n- V0 K
对于图书出版而言,内容、体例上的创新似乎远远都是不够的一样。为了捉住读者的眼球,让“理性的购书人”在一大排的书海中发现自己,出版人绞尽脑汁,动用了另类装帧、设计、包装宣传等各种元素。* i7 l0 \4 U! o
u, V# V4 v9 a U/ K% h
早些年,南方的一个书商把他策划的英语学习类图书进行双色印刷,并在图书中附了一个红色透明塑料硬膜,把红膜盖在书页上,便会遮去同色的字体,只显现未套色的文字内容。这种形式上的简单创新被冠之以“红膜记忆法”,还申请了专利。
! j7 M7 {+ c* u. `' o( z1 m. k$ t3 K$ f* ^. C a7 s$ Q" ~
希尔弗斯坦《失落的一角遇到大圆满》系列的绘本,翻开华丽的封面,竟然就是大片大片的空白,偶尔在一两页的白纸间画上根线条,或者几片树叶。曹文轩说得好,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学会那种从容,面对物质总是要表现出稀缺的紧张感,传统沿袭下来的阅读体验让我们感觉到因浪费而来的愧疚与心疼。我们忙于去计算胶版纸、铜版纸的价格,为了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的性价比,我们排版上密密麻麻。也许,却事与愿违。( N- _3 s5 D& g, y
& X" t' m) X$ l! H* m, V) J+ s! B 在书店上看到一本叫《爱丽丝III知更鸟》的书,真是难为出版人了。
4 |/ a/ w% ]* z5 p$ P) H2 @ 这是一本名叫什么鸟的书,故意披露了一个“秘密”:列出一排的书页码,说,019, 021, 023, 025, 027, 029, 031; 045, 047, 049, 051, 053, 055, 057; 065……以上42页中,你将看到一些排列整齐的竖线,沿着最左边一条竖线割开。 42刀之后,象征“翅膀”的页边层次将会显现,再将象征“尾羽”的纸条随机插在书脊当中。
7 B& O% I5 {$ o5 F! ^
) M! u4 q7 B6 W4 S2 K 这么解剖书,真是超过了文学院那帮“解构主义”者了。策划人意思说,只有完成了这个破坏书的动作才算读完这本《××鸟》。“我们要大家感受切割的过程,是在亲手“毁坏”的同时“创造”更趋于完整的形式。”这就是这本书“图文诉求之外,想要大家亲自体验的一个过程”。
B2 k. s! {9 L* @9 [# E* J 看完一本书,这本书就被毁坏了,高明啊,关于网络出版电子书防非法传播的解决方案可以这么演示吧,“不可拷贝”“不可重制”,你将永远无法借阅我购买的图书。* F- r1 f7 X' o- f `$ y
5 l4 m/ y. Y1 K* J3 A
来看看按披露的秘密执行之后的《××鸟》是怎么样的效果吧
' z+ O* W' r. |" \/ h7 x- S, \# A! `( E: {; D$ @! _
1 l- {0 z. ^9 f- _3 }2 y; @(2008-03-29 11:41:29)
1 k+ y" y# \. X+ t7 u0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