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3-16
- 注册时间
- 2006-1-20
- 威望
- 31
- 金钱
- 19587
- 贡献
- 8003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7621
- 日志
- 14
- 记录
- 22
- 帖子
- 489
- 主题
- 50
- 精华
- 0
- 好友
- 32
     
签到天数: 3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06-1-20
- 最后登录
- 2012-3-16
- 积分
- 27621
- 精华
- 0
- 主题
- 50
- 帖子
- 489
|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听多了,很容易让人习以为常,更容易让人产生思维麻痹。 不信,你问问那些强调“以人为本”的老板们,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答案一定会出乎意料,因为,其中有不少老板被自己的语言所麻痹了,深信自己一直在“以人为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是“以人为本”。
8 Q5 Y$ @: C6 w" X6 S/ D 当老板连什么是“以人为本”都没弄清楚的时候,怎么可能做出真正的“以人为本”?当然,不排除老板根本不提这个概念,而在实际操作中“以人为本”。/ e( e s: t- S, x" [* M
常常见到的情况是,企业用“以人情为本”替代了“以人为本”。1 e0 V" e/ H. K) ?+ P |
小企业用人,以“人情”为评估标准,大企业用人,以“背景”为评估标准。
, _% i' S& a4 P 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家族特色的小企业,用人时优先考虑两个因素:了解和信任,其次才是能力。一个不被了解的人,谈不上信任,只有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人才会被信任,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才会被企业所用,具备了解、信任和能力的人才可能进入企业的核心层。如果缺少信任,再有能力的人也不会被重用,能力欠缺而被了解和信任的人很容易占据企业的核心位置。2 b5 c! A4 Q* T" ]0 s
了解和信任的背后是什么,是人情。用人唯亲的解读就是以亲情和感情作为用人的标准。1 B* n0 K1 J% S+ n$ l2 {; f
大企业,尤其是那些规范的大企业,用人时最优先考察两个因素:背景和能力。看求职者的简历,进行职业背景调查,都是为了了解和证实背景。
`2 p- j& I3 o: A$ F* `, D 实际上,大企业用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能力,因为所有的背景了解都是为了证明能力——在用一个人之前,无法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以前的经历和业绩来证明能力。
# Z0 D: v: G/ q1 y3 g7 s/ ^+ K “以人为本”是以能力为本,而不是以人情为本。在大企业,很多核心高管是通过猎头公司加盟,在加盟之前与顶头上司素不相识,谈不上交情、感情和人情。1 p0 W' ^% a, g4 b' Q' r& {5 p$ H
“以人为本”是以目标为导向,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达成企业既定的目标:“以人情为本”表面看是以目标为导向,其实是以“安全”为导向,宁可用安全的人,也不用能力强而缺乏信任的人,宁可用心腹也不会用强将。
9 d9 Q2 L$ w' ^. J! U* R0 i- X1 _ 那么,大企业就不顾及人才的安全性了吗?不是的。大企业通过健全的机制来互相约束,用制度安排将用人的风险降到最低,小企业缺乏健全的机制,只能通过人情来确保安全。2 _5 K3 b7 d5 u5 R" w) t
“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讲感情,古今中外,只要是人,都会讲究感情,两个同等能力、同等条件的候选者,有感情基础的那位一定会优先得到重用,这是无可置疑的。只是,“以人为本”不是将人情作为必要因素来考虑,而仅仅是作为附带因素来考虑。) E5 W( a+ ^. i3 r/ K
“以人情为本”不等于“以人为本”,明白了这个区分,在用人的时候会增加更多的专业辨别能力,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人才。0 d5 J- D* b- g" 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