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所谓企业教育(及其他单位的教育,下同),是指企业(及其他单位,下同)主导的对在职员工和未来员工的全方位素质提升的系列教育活动。企业教育比企业培训的概念内涵要更丰富,外延要更广阔,后者特指技能方面的培训(有时也包括职业素质培训),而前者则还包括企业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管理者的个人影响、人际关系影响等全方位提升员工素质的系列活动。
0 J% p5 t! Z! G' e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相对独立的体系,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而学校教育体系则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组成。按照这种分类,企业教育应该属于社会教育,而事实上,企业教育不应该划分在(狭义的)社会教育中。
. l3 }; x% I% T6 S( h- d3 z(狭义的)社会教育其实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大多是以各种“班”的形式出现,其公开性和公共性较强,而且师资也很多来自学校。虽然企业教育多借助社会教育的师资力量,但每个企业的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封闭性,跟社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企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3 \/ g. u% l3 g# ]1 _, a: d
/ L+ r% K+ c, s! R% ^
任何一个人,不管接受多少正规学校教育,最终都需要走向社会,走进企业,在企业中,他要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要不断学习总结并与别人交流、分享工作心得。学校毕业若干年后,当年的书生意气,完全转换为对社会的洞悉。当年学习的基础知识,有的还给老师了,忘了;有的沉默起来的,转换成为人、处世和工作的技巧;有的已经过期了,成了垃圾信息;能够留在脑子里,并且发挥作用的不多。而在这些年中,他在企业中接受的教育,则一直影响着他的个人业绩,甚至终生成就(当然,不能因为这种知识代谢而否定学校教育)。可以说,企业教育是国民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中国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国民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普遍难以适应企业的当下。
+ E5 s/ S* X# R: @
* D; k) W- E! A; u9 [二、企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体系的特征比较 与企业教育相比较,(狭义的)社会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U2 Z+ H& W" L2 }5 w1 v
1)公共性和公开性强;
; a" b6 j! x/ F! T, ?) }$ }3 r+ f$ S7 D2)盈利色彩太浓重,质量参差不齐;
3 d5 F R% H- e3)部分教育活动应试色彩非常浓厚。) P, M8 G ?% A$ R' F3 D
此外,与企业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体系的普通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 g; h( k- u% i1)指导思想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形成社会的多元化,甚至因此受到抵触;
( C o; ~' w# e1 S |" ?2)以基础知识为主,不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 _" r/ [, C ^, @3)应试色彩浓厚。
# [* L; u+ l3 o$ z/ k$ H2 e, B* p与企业教育相比较,学校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教师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纸上谈兵的色彩较浓;2 k& P) |; R) w4 U
2)知识普遍陈旧,“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人们,解决明天的问题”。
|! R0 w( |% ~* g7 \8 r所以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是不能代替或涵括企业教育的,企业教育应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 x5 e& \9 V5 x7 A
企业教育相对于其他三个系列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实践性:企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机构,这决定了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工作实践,而不是“坐而论道”。所以,其教育活动也是以实践为主要载体和媒介的,所谓的“寓教育于实践”。6 Y4 s8 v! t: z% i- V/ O7 k9 q
2)直接性:由于企业教育的实践性,其教育内容上也会存在“直接性”,不管是日常行为规范还是工作技巧,学习内容可直接使用,而且能直接产生效果,直接检验内容。不像学校教育,仅仅是为未来积累知识。
% l- H. X8 U# ^- L$ U3)综合性:不管是方法还是内容,企业教育的综合性都是挺强的。企业教育没有严格的形式上的限制,培训班、讲座、内部媒体传播(如板报、内刊等)、参观、交流、组织自学、师带徒、外派培训等等。而其内容来说有文化知识、技术、工作技巧、伦理道德以及生活常识等多方面的教育。. l* N7 p* w7 a) `/ t {. O2 E% ?
4)群众性:在企业中,教育者与学习者的界限不严格,教学内容也不如学校教育的权威性,教育培训的管理机构主要是组织者和服务者,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提供者,尤其是工作技能方面。总之,企业教育是一个群众运动,互动性和参与性很强,这一点与其他教育体系具有很大的区别。
0 R6 _5 [1 i5 t. E) j7 ?! X- N
9 ~8 { w* `, v N三、企业教育的模式 目前,各企业仍然普遍抱着这样的观念:教育是政府和社会甚至家庭的事情,企业只负责培训员工工作技能。确实,培训员工技能是一件见效最快的工作,而且容易核算投资回报。然而,一个有远见的企业,一个立志于“育人”的企业,需要有先进的教育员工的理念。即使是培训,大多数企业自己组织的在岗培训,也往往受知识库局限、师资水平等的限制,以及“近亲效应”等原因,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中国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鸿沟,教授很少参与到经营活动中,缺少在商业环境中磨练的机会,职业教育更是“学风不佳,鱼龙混杂”,职校与高校之间,也是泾渭分明。企业教育应超越培训,将普通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教育、企业运营与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开创一套以企业为主导,以提升员工素质为出发点,整合各种教育媒体、教育资源,实施立体化教育的新模式。
$ l* t$ y! s6 D+ ?% J$ J企业教育的主要模块应包括 1)理念模块
! }; l+ ]5 U o( J7 v把企业倡导的人生理念、事业理念以及企业的公司理念通过企业教育对企业员工的不断灌输、强化教育,培养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教育同时具备企业文化宣传系统的功能。" E9 h5 o. C; N
2)素质模块
2 n' p0 C8 L% w! r: B8 H/ S通过对企业员工职业意识、职业常识、专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规则、人生修炼、职业道德、沟通技巧、时间管理、创新思维、压力管理、职业健康、情绪管理等的教育,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I: I" _0 P6 X( |9 \9 d J
3)职业生涯设计
& n4 i2 C% A& u$ z A教育企业员工应该如何自主定位人生、定位事业,正确评估自我客观和主观环境,如何追求成功,并协助员工勤奋执着地努力达到成功的理想彼岸。
7 E1 v/ e. p# k. I4)潜能开发% g1 X( K9 v3 V2 f0 f# M" `# W
通过对企业人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思维创新能力、驾驭能力等教育,挖掘和拓展企业员工潜在能力,重塑企业员工自我。+ d- ^ O7 {: ?) ?/ n( F5 x6 _5 E5 k
5)技能(培训)模块
5 a2 @. q$ l# _& n/ B0 Q按照岗位为企业员工设计相应的技能,含括生产、服务、销售、供应等,通过文件阅读、示范、实际操练、集中培训等综合培训方式,把企业员工个个培养成业务高手,保障企业的业绩快速提高。0 e+ g: {( {- \5 x: B
6)管理能力(培训)模块+ X& Y0 ]' ]* g: l) U/ L) I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通过对企业各级管理员工的客户管理、团队管理、市场管理和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培养企业人的管理团队、领导团队能力,把企业打造成一个管理有方、战斗有力、运转高效的整体团队。$ E) W$ ^ z# Y1 X' s2 C* s
. q( r1 r$ _8 ^
四、企业教育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建立企业教育系统运营与管理的基本构架,包括软件和硬件部分,其中硬件部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定,软件部分包括:
2 [+ H! s" x5 ]! {- V* [1)组织:建立企业教育系统的管理组织,尤其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主管。: n$ _* K% B% H7 e% p. T
2)制订必须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范,包括:教育规划,实施计划,教育实施方法,效果评估与反馈,档案与学籍管理等,条件成熟者可导入软件。! n8 @ v! \: I1 I0 v
3)建立职业规划和员工全职业生涯教育系统。根据员工职业成长途径,设计员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培训阶梯,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以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
9 Y& i, H' k+ U% c9 _% {% I二)建立企业知识系统与课程教材系列& b* d2 ^- p3 b+ m- a% s
第1步:企业管理与作业规范系统建设,企业运行与管理规范是建立培训课程和教材的基础。 @1 U/ c! p( q4 X0 i/ V
第2步:企业知识系统建设。企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有:归纳,引进,创造。5 }0 l( o* f4 F# i) I6 R& I
归纳:与第1步运营规范系统建设基本同步,通过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现行知识系统化等工作,归纳企业知识,成独特的知识系统,这部分知识是企业知识系统的核心。
5 ~2 r9 K$ J! k- z$ Q; b- t# U引进:即引进社会的、行业的、其他企业的相关知识,以丰富本企业的知识系统。
5 |6 _/ [0 {( R创造:根据工作的需要,策划相关的制度、流程、作业规范等,以补充本企业知识系统。
+ x. _0 ]0 m2 X3 t' f! s) k# h第3步:建设岗位学习大纲与课程系统+ n. w5 O" Z' v7 x9 D
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员工岗位技能素质要求,设计各岗位在基础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上的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培训方法、学习时间。以上内容汇编成《岗位学习大纲》。
0 [8 ?; X# k% C( F& h2 k第4步:编辑教材,制作课件
/ o! k- ]# J+ A1 [1 B将企业知识大致划分为研究参考内容及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编辑成各级员工的教材,并开发相关课件。
9 F, V5 X% h7 I; [* p三)教育方式与方法设计
6 e3 ~! x5 o/ E+ l企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可大概分为两类:非正式教育和正式教育。前者主要包括企业的规范制度、人际沟通、管理人员的指导等,这类教育,一般很难纳入教育培训系统,但企业有必要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教育意识。后者是企业关注比较多的,而且教育培训的方法很多,据说有100多种,不过,基本方法也就是讲座、视听、演示、模拟、参观、阅读等几种。随着IT技术的发展,E-leaning成了一种重要的、9 ^/ \7 N4 { ~
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 四)培训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s( ~4 _* E( u
一般分为内部和外部培训师,其中,内部培训师应经过甄选和TTT培训。 H+ H' f& z0 q1 D
五)教育内容的督导与考核' L% s7 T( d( }2 U' B! C1 k
这是一件介于运营与培训之间的工作,在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全面运营予以督导,这是企业运营规范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检查培训效果和保护培训成果的重要手段。- g' f( f! h3 n1 A! I4 t3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