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3-1-9
- 注册时间
- 2009-4-6
- 威望
- 15898
- 金钱
- 199299
- 贡献
- 1440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29598
- 日志
- 14
- 记录
- 82
- 帖子
- 1550
- 主题
- 152
- 精华
- 64
- 好友
- 1626
签到天数: 137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注册时间
- 2009-4-6
- 最后登录
- 2023-1-9
- 积分
- 229598
- 精华
- 64
- 主题
- 152
- 帖子
- 1550
|
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可以设定担保,他们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主体间的平等性;但劳动关系中的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具有从属性,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因此,他们不应属于担保法的调整范畴。4 R4 B% T4 y( j g9 M; q7 @
0 D: O0 S& l2 D, Q" D2 R8 T在劳动关系中设定的担保,在设定时,其所担保的“债”并不存在,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主债务的种类、数额等问题无法明确。同时,这种所担保的“债”,是指被招用的劳动者在工作中给用人单位所造成的损失,有些甚至是被招用的劳动者的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并非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债。 P' [0 D( R6 g- t6 h4 C5 d
* r8 {0 v6 p1 n' L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1年第5期)公布的案例“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和平支行诉高延民担保合同纠纷案”中以判例形式认定:本案“担保合同”所指向的“主合同”,约定的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而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所担保的内容不是要实现债权人的债权,而是要保证被担保人的违法违纪行为不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本案的担保合同不符合民法通则和担保法的规定,由此引发的纠纷不应当由民法调整。$ j% R M* I9 f* u, j1 [) ^
) R3 |# `$ s- G% D
综上,这样的担保是无效的$ G1 i# ^7 Y8 _# {$ t$ f
1 r" ?) _# w, C5 P
对于被招用的劳动者在履行职务中给用人单位已经造成的损失,如果保证人同意提供保证的,因此时的损害已经转化为普通债权,属于《担保法》的调整范畴,则这样的担保是有效的。
% H ~9 c" y/ h4 _8 c1 J* L5 D
' m- P0 }! ^, u o& F5 D+ [4 E! T! q7 e; D* B, m% Z, ? G
$ K! @. W9 ^% ]$ D! y7 L8 z |
-
总评分: 金钱 + 1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