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527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合并多维构思的数据分析程序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听众

18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6-1
最后登录
2012-5-22
积分
18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9 10:56: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Kenneth您好:发现这样一个圈子很兴奋。正碰上难题呢。目前正做的研究中的主要构思,根据理论推演为合并多维构思。以往比较熟悉的是对潜因子多维构思的实证,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等。对合并的多维构思数据分析的程序基本没有了解,目前正看徐老师编的那本书,也下了一些关于PLS的文章准备看。想请教:1、是否有一套如潜因子多维构思那样惯常的数据分析过程?能否详解一下或指导一下应看哪些文章。2、应用的方法和软件有哪些?希望在指导下再看相关文献能更快掌握。% C( X+ h( M4 r- o

0

主题

0

听众

40

积分

书童

Rank: 1

注册时间
2009-6-7
最后登录
2010-11-28
积分
40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
沙发
发表于 2010-9-19 12:54:39 |只看该作者
Anne Tsui提出的employment relationship 就是一个profil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详细分析程序可以参考:
- g) l" T0 d6 v+ Y4 d, h0 J   Hom, P.W., Tsui, A.S., Wu, J.B., Lee, T.W., Zhang, A.Y., Fu, P.P., & Li, L. 2009.  “Why do Chinese managers stay? Explaining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with social exchange and job embedded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4(2): 277-297
0 S0 L' V( I4 t, e&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18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6-1
最后登录
2012-5-22
积分
18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
板凳
发表于 2010-9-19 21:29:1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楼 Tsai88 的帖子0 [$ k3 ?% G0 P% A0 [3 X) w6 @9 J

5 x3 w2 ~( o8 ^- P8 R- X5 E5 ?' e谢谢指引。我们这边居然下不来这篇文章,不过如果是组合型多维构思的话,不知道是否分析方法适合于合并型构思。看了徐老师的书,多了些理解。开始一直纠结于相关矩阵,因为潜构思的因子分析以相关矩阵或协方差为前提,而合并型多维构思的指标应该是对相关没有要求,但SPSS中用主成分分析需要选择相关矩阵那一项。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合并型构思模型进行估计需要两个反映型指标,那如果结构方程中只有一个结果变量岂不是就不能识别了?想法很浅显,正准备看diamantopoulos(2001)那篇文章。另外,如果Tsai88你有你告诉的那篇文章的话,能否传我一份。xysbear@zju.edu.cn,谢谢!
$ B3 {8 d* k* u' e/ S3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9-28 22:48:31 |只看该作者
组合型多维构念很難估計,我勸大家除非:(1)逼不得已(2)熟悉SEM,否則不要碰這個東西。因為 它的模型最少有兩個限制:(1)很難 identify; (2)要依靠其他的構念來測量,所以如果模型中的構念稍有差池,估計就會錯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18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6-1
最后登录
2012-5-22
积分
18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
5
发表于 2010-9-28 23:42:05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楼 Kenneth 的帖子( |; T* g$ }0 [) t& _9 v$ X
   是啊,这些天看了好些这方面文章,觉得很矛盾。初步分析了自己对构思的概念,根据Mackenzie提的四点标准,我的构思应该是构成性多维构思,可是对他的验证分析需要两个作为结果的构思,尽管我的模型中有两个构思作为中介,但不确定性因素好大。并且关于构成型构思的分析似乎没有一套成型的程序。看了些文章,越发不敢入手。但又狠不下心来避开这个问题。
: K# K2 J+ d2 H* z7 ~3 C0 D+ N
: Z+ c' g4 Z0 i0 ~

2 A# @( r- G! ]( r7 P     请教KENNETH: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重新考虑对构思的界定?但这样的话可能毁掉前面好些推论。并且本研究采取一个视角来研究而进行的推论,可能只能是构成型模型(不知对否?)。比如Barreto(2009,JOM)将动态能力概念化为:A dynamic capability is the firm’s potential to systematically solve problems, formed by its propensity to sens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o make timely and market-oriented decisions, andto change its resource base.他所以认为动态能力是集合的多维构思。我的界定和他相似。. ^$ X1 P: f( Y6 j6 G# o# y
! N' ~9 a; l( y- B7 c
   
9 ?% e# @$ {$ @3 U  d%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听众

627

积分

秀才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7-6
最后登录
2014-7-27
积分
627
精华
0
主题
4
帖子
50
6
发表于 2010-9-29 11:31:32 |只看该作者
既然你现在认为你的构念是了构成性多维构思,Edwards, J. R. 2001.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An integrat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4: 144–192.提供的方法应该有参考价值。
7 n  t9 Z1 Q1 c$ z3 [4 e另外你可以看看A journal中其他文章是怎么处理aggregate model的,比如关于job embeddedness的,Felps, W. and T. R. Mitchell, et al. (2009). "TURNOVER CONTAGION: HOW COWORKERS' JOB EMBEDDEDNESS AND JOB SEARCH BEHAVIORS INFLUENCE QUITT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2(3): 545-5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
发表于 2010-9-30 20:50:2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 肖永松 的帖子
8 x* d  d& P8 Y4 N
. y2 p; p% J2 I1 J* X$ L其實,構成型的多維構念(aggregat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比構成指標(formative indicator)簡單一些。因為構成型的多維構念本身是一個構念,是可以直接估計的,不一定要靠它的維度來把它估計出來。比如工作滿足感是一個構成型的多維構念,它的維度是薪酬滿意度、同事滿意度、上司滿意度等。但是工作滿足感是可以直接用結果指標(reflective indicator)猜出來的。換句話說,多維構念M可能有三個維度D1,D2,D3。它們之間的關係是M是D1,D2,D3的構成型的多維構念。但是因為M,D1,D2,D3本身都是構念,很有可能M,D1,D2,D3四個構念都可以用 reflective indicators 猜出來的。這樣,M與D1,D2,D3的關係就是一個簡單的回歸分析了。7 C& p, F  z" x& s: h* ?4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

听众

36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25
最后登录
2012-5-9
积分
366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79
8
发表于 2010-10-2 00:48:03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楼 肖永松 的帖子
6 ^* U* I$ T% ~2 F3 u, a1 e( ^# _
. f2 {* j+ V0 o5 j2 f. U; Y+ Z
. O5 h3 G  s) h, ~& h: {! H* v2 _; E% P    隱約記得在McKenzie的文章裡建議過,設計問卷時加上兩題的overall measurement當成reflective indicator。
" Y5 n1 c- u1 b$ d這個formative construct看起來就像multiple cause multiple indicator的model,自己可以identify.
( P- O% C5 b- K  _' F# b  U& z. M; y6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20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9
发表于 2010-10-5 09:25:3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chienhsin 的帖子
9 F2 `% y" L* u/ i: G4 J2 u2 ]9 d6 z( l( _& V0 m  x4 s
+ i# W5 x9 k' y, K
    是的,chienhsin,这正正就是我们的意思。不过多加一句,就是可以发展一个「较好的」 overall measure,但是是用 reflective indicators 的。8 U- v9 V- D4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听众

182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6-1
最后登录
2012-5-22
积分
18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7
10
发表于 2010-10-13 01:10:31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楼 Kenneth 的帖子# d6 ^; \/ E; l' x- X6 {( F

- {+ F; @. @7 {' o
# T3 A% z2 J* Z$ E0 L& ?' G) s, D   谢谢大家的指点。其实Damantopoulos2001提出了三种途径,一个就是使用一两个总体项目作为效标,二是使用MIMIC模型,再就是结合其他构思来估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