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2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个耐人寻味的管理小故事

[复制链接]

66

主题

8

听众

1275

积分

秀才

凝成一股绳

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10-8-25
最后登录
2019-3-27
积分
1275
精华
0
主题
66
帖子
1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7 17:03: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说者与听者——如何避免表达沟通的错位( E% }. F6 V+ S6 p
哲理的故事
" x0 g% ~1 w7 \+ n6 W8 F6 O4 Y    大明刚刚结婚不久,某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儿事。于是就说:“亲爱的,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找点儿简单的,就剥洋葱好了。”
0 }, Z) E7 q, z6 b2 `/ {# `! z+ y$ |    大明想,这个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刚剥不久,他就被呛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他不好意思去向老婆请教,只好打电话向老妈讨教。老妈说:“这很容易嘛,你在水中剥不就得了!”$ {+ q/ T, X& Y2 v8 F# x
    大明于是按着老妈的方法,完成了老婆的任务,开心得很。于是打电话对老妈说:“老妈,你的方法真不赖!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水中要时常换气,好累人喔!”
' w9 }) H% i0 {1 x/ W3 i    故事的哲理
! Q2 n- C+ A6 v: c    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说话的效果虽然由讲者控制,但却是由听者决定的。因此,不管自己说得多正确,只有对方准确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沟通才有意义。特别是在今天,传播的方式已经与传播的内容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 Y" a0 t) }/ w& V4 B3 x
   2. 火腿多少钱?——切忌盲目竞争
1 [/ F5 `8 {* w/ u. `    哲理的故事; @0 s  h' Y8 H  f( K% U
    一个犹太商人移民到了澳洲,在墨尔本街上做起老本行生意,开了一家食品店。对街正好有一家意大利人开的食品店,免不了相互竞争。
6 L! M8 Q7 Q$ W. {- R. l5 l    意大利人先沉不住气,在店门口黑板上写几个大字:火腿,每磅只卖五角。对街犹太人看了立即响应,竖个牌子:一磅四角。意大利人看到赶紧降价:火腿,一磅三角五分钱。犹太人也跟着换招牌:一磅三角钱。
, I* o  a& J4 p& K" g$ a" t' ]    意大利人忍无可忍,冲到犹太人店里,说哪有你这样做生意的?这样下去我们都会破产。
" @# t! X9 Y/ ^% O# G    犹太人说:我看只有你才会破产,不是“我们”。我的店里根本不卖火腿,连我也不知道一磅三角卖的是什么东西。& T! d. G$ L$ d
    故事的哲理" R' R4 G! ?# H' L! m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但绝不能“杀红眼”。竞争与赌博的区别,便是理性,和基于理性的竞争战略。否则,任何方式的竞争杀手锏都是盲目的,甚至是自杀。% m9 q: a3 K: X6 f
  3.  以愚困智—用人妙在相生相克
; s7 ~; z& b; [/ {4 f% H& a8 i    哲理的故事5 B5 S2 m( F6 S( s* A9 c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
5 Y: _- D4 s! M* B- @/ {    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I7 F) \6 I3 c3 @. B# k) f4 A9 y) G
    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一点,说:“此人可以。”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
$ O! T1 V3 o0 r) ?3 w" o    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 G5 V* z& y; y, W" P. W
    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 b6 |  T( B" ^6 P0 L* h8 `3 D$ Z% @
    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 H! j# |3 n* I4 L: K, d; Z
    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回答问题。! x/ a( S  p) N0 c  b- k
    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
: h' q! D2 X+ A% H, f8 |, q" p1 o% }    故事的哲理' x/ G- X- \% n" h& L1 M  b
    是领导都爱才。可如何驾驭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是呕心沥血找到一位比他更有才气的人去降服,然后恶性循环吗?其实,运用相生相克的反向思维,懂得组合特质完全不同的人,往往是解决问题并且一举多得的诀窍。9 h4 Q! P) b6 W7 p) j$ \$ q
    4.各有期望——做事情找对人
& g& b, I% s; p2 x) A' n    哲理的故事! B6 I3 L3 F/ a) _
    某先生有大、小老婆,当他六十岁时,头发又白了不少,于是他就叫她俩每天拔除。但因大老婆恨他白发少,怕小老婆常常死缠着老头儿,所以故意拔黑发;而小老婆则希望他不要老,故拔白发。不到一个月,某先生便成了光头。# D8 E" a, p' N5 ~% D2 K
    故事的哲理+ f" @9 O$ F. _' ?4 [
    做事情找对人是最重要的。同样的事交给不同的人做,由于出发点不同,处理的结果往往会出乎你的预料。
- H8 g0 H  v7 V' _   5. 打不开的弹药箱——做不到的,往往根源于看不到的3 a+ L2 J3 {( v2 Z! }
    哲理的故事- E+ ]4 k, N* [& _3 J% f
    二战时期在中非,意大利军队500多人奉命防守一个野战机场。他们拥有坚固的混凝土工事,充足的弹药,甚至还得到了两门德国人支援的威力巨大的重炮。而进攻方的英军只有400多人,甚至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 m; h# Q8 i6 Y$ H* m, h9 m
    英国指挥官对这次攻打战斗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撤退的打算。但奇怪的是,进攻刚刚打响,意大利人就放弃了抵抗,打出了白旗。/ y& y/ I8 x4 m! F
    当询问意大利军官为什么投降时,对方竟然气呼呼地说:“我们没有撬棍,没有办法打开那些该死的弹药箱!”9 D* o3 R" q; `- s. ^( E+ T
    故事的哲理8 p/ f' u: y9 _  Y, e$ {. Q
    真的是撬棍问题吗?一个组织的竞争力,往往看似表现为那些看得见的硬功夫,实则真正起决定性的,是背后看不见的软实力。% g$ V& |3 A2 h8 r& Y6 ~
    比如:一个组织日常管理设计的严谨程度,好比封闭的弹药箱就应配备开箱的器具;比如:一个组织日常管理执行的精细程度,好比战前不断检查武器的完备程度;再比如:一个组织面临异常管理时的意志力,和继而的创造力,好比弹药箱打不开时,有没有不服输、不慌乱的勇气和士气,以及非常规迅速打开弹药箱的智慧。2 e0 x4 S5 e3 \9 F2 x6 k9 r9 w
    但是,我们是不是都已经看到了我们软实力的差距,和提升的空间?! _! _" Z6 a' Z% E$ }
    6.九方皋相马——抓住问题的核心
% i5 {4 v  ^  d    哲理的故事
  m+ x; X- c7 }/ W0 e- m    伯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名的相马能手,他的相马技能天下闻名。  u1 R! J- q" Z: u+ v  Z) }
    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回秦国国君秦穆公召见他时问他说:“您的年纪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辈人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它的特征很明显,是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呀,看起来它与一般的好马差不多,论其特征,也是很难捉摸,好像是若有若无。不过,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刹那间从你眼前一闪而过,却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很高,的确不比我低,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7 T5 {- Q5 S, K$ `3 x( z$ p0 ]
    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好不容易为大王您寻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不过,那匹千里马眼下正在沙丘。”秦穆公问:“那匹马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说:“他太不中用啊!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8 p6 Y; Z% @% _3 M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他识别马的技术竟然高到这种地步了啊!这是我不能比的啊。九方皋看到的,是马具有的精神和机能。他看马时,眼里只看到了马的特征而不看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质,去掉它的现象;他只看那应该看到的东西,不去注意那不该注意的东西。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地方啊!”
' `, f0 ?' X% M+ V- n. |    等到把那匹马从沙丘那地方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c: L% \3 E: S4 f) o' c( |3 S5 ?! O+ l
    故事的哲理# o- L( }1 P7 a) E7 A2 C. u! Z
    看问题时要有所舍弃才能有所专注。同时要将获得的感性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而善于选人、用人的人,则会求其大节,而不苛责小事。% l/ n4 n( c9 Y) h+ Z4 z
    7.隐居者——不要忘记目标) W* p4 z5 g& ?5 T- V2 @7 g, d
    哲理的故事/ ]+ j8 r. y. ^& F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行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W' v  A' t5 V  L' l# i/ u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现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伤害那只老鼠,他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2 E# w9 n$ @5 D( d, ^+ U. ?9 p
    得到了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奶牛生活。1 f- U' p( ]( O( P: H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头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带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奶牛。8 q; k, }5 a, D8 }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 p* [& `( [1 ~! B+ E- j# Z    这个故事就这样演变下去。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 L7 r  F5 [% E8 M( i: l. S    故事的哲理9 f+ s" o3 b  S+ k2 N/ @4 l) R
    做好任何事都要明确目标,并基于目标看待眼前的问题。万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去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最终南辕北辙!为此,决策者必须时刻谨记目标,并学会通过二次决策,来保证一次决策的质量。% a; j6 D* a4 u
#第三届中国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发展大会#2014年5月16-17日将在北京盛大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