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5-30
- 注册时间
- 2010-10-5
- 威望
- 81
- 金钱
- 5439
- 贡献
- 2055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575
- 日志
- 9
- 记录
- 6
- 帖子
- 308
- 主题
- 17
- 精华
- 0
- 好友
- 38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10-10-5
- 最后登录
- 2014-5-30
- 积分
- 7575
- 精华
- 0
- 主题
- 17
- 帖子
- 308
|
绩效评估实际上是属于人力资源价值链中价值评价的部分,人力资源价值链: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价值创造。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考核和薪酬)。很多优秀企业将“绩效评估”视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可谓是驱动企业前进的“引擎”,成为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管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所有管理者都应当承担绩效管理的责任,绩效管理应成为各级管理者的主要管理工作。 每次到了绩效评估的时候,不论是对主管或是对员工而言,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哎!绩效评估,填写不完的表格、算不完的数字、艰涩难懂的评估指标!不过就是纸上作业,看不出有什么效果,很多主管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员工也害怕被考核。其实,绩效评估不应只是徒具形式而已。身为主管的你,有能力、应该、也必须通过绩效评估的流程与做法,让员工了解自己的表现到底是如何?未来在公司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如何通过绩效面谈将公司策略传递给基层员工?& K& V/ I& {# P. i
绩效评估真的只是徒增主管与员工的困扰,而无法创造任何实质的效果吗?其实不然。绩效评估的有效与否?笔者根据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1、创造对话的机会;2、绩效评估必须包含评估与指导的过程;3、建立向上评估的机制。
- y7 A1 R4 G# I 成功关键1:创造对话的机会才是重点,表格仅是参考2 G* G7 j4 k( n
真正有效的评估,不在于表格设计有多完美,而在于人本身。在进行绩效评估时,我们很容易受到表格的牵制,完全按照表格操作,根据表格所列条例的项目逐一问答,流于形式。
2 l! U1 q2 E* {: v8 Z 主管应摆脱表格的框架,自己设定绩效评估的主轴,事先拟定好某些重要的议题和指标,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沟通。绩效评估的主角是员工,其实员工真的很希望知道:自己的主管对于他过去的表现,到底有什么样的想法?未来他是否有更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他要如何做才能成功?表格只是辅助工具,是量化的数据,仅仅只是作为评估时的参考。当彼此沟通某些重要的问题时,可以针对表格上所列出的相关项目作为讨论内容的依据,才不至于过于空泛。
3 P6 h8 o/ V( |6 b 主管可以在绩效评估之前,事先想好问题,并告诉员工,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进行绩效评估时,便可以由这些问题,引导员工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让员工多表达自己的意见。
3 Z$ \$ [; p3 x$ {* Q 通常主管可以在事前请员工思考以下的问题: c6 G0 z) i5 L( }
1、过去这段时间里,自己感到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原因何在?* ^# Z# m$ o- t) ^# I8 q
2、过去这段时间里,自己学到了什么?
" D$ S9 O8 z2 w9 m$ T 3、在工作上最有挫折感的事情是什么?
% z5 x6 a: F5 ?8 \- u1 X! r( U 4、在工作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1 Y$ X6 S' a3 G1 u2 G 5、如果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改变,最想改变哪些事情?. H( _3 `5 \% z/ }# Y U
主管可以按照实际状况的不同自行设计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有准备的时间,而不是等到实际评估绩效时,突然抛出问题,让员工一时之间不知如何问答,反而失去了沟通的意义。
) B3 R* L. }) e* m6 {- O# w/ [ 另一方面,主管也应该做好事前的准备,思考清楚以下的问题,有了明确的想法,才能确实的沟通:/ N6 K! j# \! v7 m$ Q9 ?) b
1、员工工作表现的好坏,是否与他本身所具备的某些优点或缺点有关?
* X+ _2 [$ s) P% m4 H4 M! M* l 2、绩效表现不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员工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动机,还是能力不足?如果是能力不足,是因为个人的问题,还是缺乏训练与经验的原因?4 L- U+ j4 {+ `: ^: c K6 t3 v: W, ^
3、员工是否有某些缺点是不可改变的?这些缺点会影响他的工作绩效表现吗?如果这些缺点已经影响到团队,那么就应该慎重考虑是否有调整工作内容的必要?5 q9 c7 F( z4 b
4、员工是否有某些潜能仍未完全得到发挥?该如何帮助他发挥自己的潜能?4 t6 z& u' U& u* Y- Z; C/ e
成功关键2:不仅要评估,更要指导员工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 }" X; w( b/ X& ]/ ]" F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只做到评估的部分。事实上,绩效评估的过程包含了两个重要的过程:一是评估,也就是评价员工过去的表现,做出具体的评价,决定是否应给予适当的激励,例如调薪或是职位的升迁异动等。二是指导,针对员工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主管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咨询。例如,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员工的潜能有没有获得完全的发挥?员工未来在组织内的生涯发展如何?+ u& Z: \ [5 P" z9 ~! v0 g
因此,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主管其实同时扮演了两种不同的角色。在评估阶段,主管的角色是裁判;在指导阶段,则转换为咨询者的角色。两种不同的角色,讨论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不应混淆在一起。当员工想着有没有可能调薪时,又怎么可能专心思考未来的发展?因此,绩效评估的过程,必须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_+ |; U% T) M' p; Y 成功关键3:建立向上评估的机制,达成双向的沟通
0 r$ J) V9 c2 U: G. v 绩效评估的失败,还有另一重要的原因:主管与下属之间权力的不平等。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必须由主管做出最后的决定。正因为如此,员工也就理所当然的以为,主管才是真正掌握了绩效评估的主导权,而自己只能被迫处于被动的角色,也因此容易产生防卫的心理。那么,该如何解决权力不平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向上评估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只有员工接受评估,主管也同样要接受员工的评估。不一定要有正式的表格,主管可以主动提问,请员工给你一些建议:
6 g% |3 y- L \. u5 d/ t: F1 p 1、你认为主管可以做什么,让你更容易完成工作?
; x8 g* G7 Q2 W9 h9 ]. H( \ 2、如果你是主管,你最希望他改变哪些事?2 t) `2 J" a' W3 I$ L* \ t
除了平衡彼此的权力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员工的角度了解你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情形,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总体检。你们彼此之间是否曾有过误会没有化解?或是在互动上已存在某些问题,而没有说出来?只要有任何小小的不愉快、不信任,都会影响到双方未来的工作。除了平时的沟通之外,更应该通过绩效评估的过程,重新修补或是强化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 f; d/ o5 R7 C9 C: F 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 N' c$ z; F5 Y$ V 如何执行绩效评估的流程?前面笔者曾说过:绩效评估包含了评估与指导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应从评估开始,也就是针对过去这段期间员工的整体表现成果,给予具体的评价。
1 H5 N- s' r3 K) ?" A. o 这当中包括了员工自我评估与主管评估两个部分。尽管你们两人对某些项目的表现有不一样的认知,也可以相互沟通与讨论。但是,不要忘了,主管仍然必须做出最终的决定。正如同比赛时,即使有再大的争议,一旦裁判做出决定,就不应再去争执。同样的,打分数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主管可以给予员工表达意见的机会,但是主管是做出最终决定的人。主管不必在当下就有了决定,可以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7 X4 p* K$ u. ^" P! `# b 笔者建议在评估工作绩效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i" y* p; w# b$ Z4 [: R
1、绩效目标的达成:员工是否有达成前次绩效评估所设定的目标。
* c& }) ~$ B } 2、行为的表现:除了目标的达成之外,主管必须同时考虑,员工达成目标时所表现的行为或是采取的行动,是否恰当。/ Q3 j8 n4 U/ i
举例来说,因为有位员工的努力,产品能够准时的上市。但是员工可能为了达成目标,破坏了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因此,员工在这件事的绩效表现则会打一些折扣。事实上,不仅达成目标很重要,如何达成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评估员工的绩效时,主管必须同时考虑两个不同的方面。) C/ L8 W: S8 V0 ]7 ?& \& h& {
以上评估的阶段针对的是过去的表现,接下来则是要针对未来的表现进行讨论,也就是指导的阶段。6 ^0 C1 G) b" O2 a: ^" u
这个阶段属于开放式的讨论。主管可以根据之前要求员工事先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尽量让员工多谈谈自己,包括了对自我的整体评价、自我的期望、本身所具备的优势或是劣势问题等。听完员工的想法之后,主管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时主管扮演的是咨询者的角色,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意见给员工作为参考。主管可以看出员工所没看到的优点或是缺点,帮助员工更加清楚的看待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更了解自己。
1 |) ]. T9 p G& j; [. @# O 更重要的是,主管应运用本身对于组织的理解,帮助员工成长。身为主管的你,比员工更清楚,如何在这个组织内达成目标?如何才能在组织内有比较好的发展?换句话说,主管的意见只是在弥补员工思考上的不足,让他更能以组织整体的观点来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 c2 P$ s+ H% p5 R5 j+ |7 ]+ R
当然,任何问题的讨论都必须有具体的结果,因此在结束绩效评估之前,针对以下重要的问题,主管与员工必须达成共识:1、需要改进的问题;2、工作内容的调整;3、下一次绩效评估之前应达成的绩效目标等。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绩效评估的流程。0 D* r! P3 M0 s! G8 m
应避免的几大主观偏见8 u2 z. w3 h" c, u* r
在实际执行评估绩效时,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客观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提醒各位主管,应避免落入以下几种主观偏见:
: P4 l7 U, s8 Y$ e$ w8 x# K 1.晕轮效应:单凭员工在某方面表现优异,就认定他在所有方面都表现不错。这位员工通常能与客户维持良好的关系,所以你想他在办公室内的人际关系必定也是不错。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相反的情况便是所谓的号角效应,员工在某方面表现不好,就认为他在其它方面必定是表现不佳。
* d. T, d' b% ] 在评估不同的工作表现或是能力时,应视为不同的问题个别处理,彼此之间不应具有因果关系。不应依据员工某一方面的表现结果,判定他在其它方面的工作表现。
. Q# W/ P4 ^2 a, W 2.对比偏见:主管在进行评估时,常常会相互比较不同员工之间的表现,判断员工的表现是好是坏。或是在与员工的讨论过程中,提及某某人有不错的表现,希望员工也能达到相同的标准。
; B5 g7 M, @. d2 g) Z! F9 Y3 n 这同样是误解了绩效评估的意义。绩效评估比较的是个人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差异,而不是不同的个人之间的比较。主管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员工是否符合或是超越自己的工作目标?员工是否比过去有所进步?
% v% ~% [" V, } 3.仁慈偏见:尽管员工的表现并不怎么好,但是你还是给予不错的评价,称赞员工的表现。你也许会这么想:这样可以让员工心里比较好过,更能达到鼓励的效果。然而,过度的仁慈只是在掩饰问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员工以为自己的表现已经够好了,也达到了主管的期望,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做更多的努力。相反的情况便是过于严苛。员工表现得再好,你给予的分数却是偏低的。你的想法是:这样才能刺激他们不断的进步。但这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员工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可能因此采取消极的抵抗。反正无论再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又何必白费力气?我们不应扭曲绩效评估的功能。绩效评估是为了事实的呈现,让员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表现是好是坏,而不应该成为满足其它目的(例如,刺激员工追求更大的进步)的一种手段。为了避免上述的偏见影响了员工的绩效,建议在绩效评估之后的一两天,应重新检查所有的结论,再做出最后的定案。
. F7 K' m4 E, J 4.同类人偏见:当主管在评价与自己属于相同类型的人的时候,往往也会做出比那些与自己不是同一类型的人更高的评价。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有效的,因此如果有人与自己很像,那么我们总会假定他们也一样是有效的。这也是主管在做绩效评估时应该注意的偏见。4 b+ U& f1 Q/ x6 R$ G7 b
另外,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应随时做笔记,将重要信息纪录下来,方便事后的检讨与参考。绩效评估的有效与否,其实就掌握在你的手里。无论公司现有的制度是什么,你都应该仔细思考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什么,掌握正确的做法。让绩效评估不再是一件迫不得已的苦差事,而是促进个人成长、强化关系、传递组织策略的重要机会。0 c- q; z; V- o+ O- s; R
/ U: P. ]7 y& e9 C5 G- e' l2 g. l
+ R. L- M3 N9 c8 ]# ?6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