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402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茶道二十四品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5

听众

7887

积分

贡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签到天数: 79 天

[LV.6]常住居民II

注册时间
2010-11-15
最后登录
2011-12-31
积分
7887
精华
0
主题
110
帖子
3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08:33: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生生不息,能入品者亦自可观,故有书品、画品、琴品、箫品、山品、水品、兰品、茶品等。  
   众多品物之中,我推茶品第一。历代以来,能将茶品提升到茶道艺术高度的,亦代不乏人,如唐之陆羽、宋之赵佶、明清之朱权、田艺蘅、许次纾、冒襄等。更有精行俭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身居市廛,心止高山,茶池盏畔,幽若山林,每以煎水烹茶为清修要务,闲较斗水之轻重,细参一瓯之甘苦,于茶烟水声外,修养心性,直面真我,成为中国茶道艺术的一股清流。

   故茶不但可以入品,更可以入诗、入画、入禅、入道。唐·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冷香斋主人论茶也有二十四品。茶道二十四品分人品、茶品、水品、火品、茶器品及茶室品,每品又细分四品,合计二十四品,现分述如下。

人品:清、雅、简、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  
雅:谦恭儒雅,有君子之风。  
简:举止豁朗简约,不拘俗礼。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茶品:清、香、甘、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兰。  
甘:其甘如荠。  
淡:淡而有味。

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质澄澈、纯净。  
活:水质鲜活,不凝滞。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火品:明、活、洁、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洁:无异味。  
燥:无湿气。

茶器品:质、朴、雅、素  
质:质地纯正。
朴:形制古朴。  
雅:以秀雅为尚。  
素:以素器为尚。

茶室品:简、古、通、幽
简:结构简洁、明快。  
古:形制简古、朴素。  
通:布局开放、通透。  

幽:环境清幽、秀雅。

52

主题

4

听众

2万

积分

进士出身

Rank: 24Rank: 24Rank: 24

签到天数: 39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9-9-28
最后登录
2012-11-26
积分
22311
精华
0
主题
52
帖子
943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4 08:43:18 |只看该作者
概括的好啊,能分享一下茶道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6

听众

2526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0-11-19
最后登录
2013-6-11
积分
2526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314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4 10:43:45 |只看该作者
真的是人生一大享受啊,自我精神追求当以之为目标,奋发之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10-9-9
最后登录
2021-8-30
积分
1118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311
地板
发表于 2010-12-4 09:03:13 |只看该作者
开个茶坊一直是我的心愿,工作之余在那音乐声中、那雅致的环境,静静品尝着。。。一份闲淡之情由然而生。。。


PS:我一定会有,两年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6

听众

9630

积分

精英会员

冬眠中……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41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注册时间
2003-2-14
最后登录
2015-11-30
积分
9630
精华
16
主题
163
帖子
2062

校招达人勋章 明星会员 办公室点名活动小金人 中人网雪山杯(2003-2010) 圣诞小雪人 论坛群英谱

5
发表于 2010-12-5 11:10:33 |只看该作者
楼上发的是?

偶一日,一位和尚来买茶,茶人见和尚面目慈祥,举止端庄,遂与之闲聊。不料两人性情相和,话语投机,竟视如知己和尚出家前为检查官,掌管犯人之生死;茶人做茶前从事餐饮,常造杀业。和尚因出家受戒而吃斋,茶人因品茶渐恶荤腥而好素食。和尚以佛结缘,送茶人以佛经,佛书;茶人以茶结缘,供养和尚以茶叶,茶具。和尚与茶人说佛法,茶人与和尚论茶道。
和尚道:色不异空,空即是色。
茶人道:水不是茶,茶就是水。
和尚道:老实念佛证菩提。
茶人道:用心泡茶得真味。,
和尚道:明心见性,度化众生,是佛陀。
茶人道:遇水舍己,济人无数,为茶饮。
和尚道:心就是佛。
茶人道:佛就是水。
两人相视一笑,原来茶汤中有佛法,佛法就在茶水里。茶与佛,其道不同,其理相通也。和尚与茶人和掌道别。茶人悟而得一联:
两头是路,品几杯顿悟茶道。
四大皆空,坐片刻难得壶途。 本帖最后由 五自斋主人 于 2010-12-5 11:13 编辑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5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0-12-6
最后登录
2010-12-6
积分
5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
6
发表于 2010-12-6 17:41:47 |只看该作者
通常在开始正式冲泡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红茶之前,习惯上都有一个必做的环节——洗茶。在洗过茶之后,才开始第一道茶水的冲泡。这似乎成了规定动作。而冲泡绿茶、白茶、黄茶就没听说一定要有洗茶这套动作。对此我一直存有疑问。

有些茶為什麼要“洗”?是為了干净卫生而洗去茶叶表面的灰尘、农药、化肥残留吗?如果是这样,那又為什麼有的茶“不洗”?是因為有的茶干净而有的茶“脏”吗?显然不是!那為什麼不是所有的茶都“洗一洗”呢?因此,“洗茶”这一提法显然有毛病!

為什麼传统功夫茶第一道水不喝而要倒掉呢?如果所有茶叶都先这样过水会怎样呢?经过多年的尝试与琢磨,我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冲泡功夫茶中就是习惯上被叫做的“洗茶”。但是叫“洗茶”显然不恰当,因為大部分茶叶在冲泡前都需要这样一个“准备”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不叫“洗茶”,那应该叫什麼呢?直到去年底(2006年12月),在与古道行一起品茶聊茶时才有了答案。古道行也认為不应该叫“洗茶”。她给这个所谓的洗茶而实际上是让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的过程,起了一个绝好的名称——“醒茶”。

现在俗轩已将醒茶作為茶道冲泡之法的一道必须程序。

从茶道的角度,每次冲泡一款茶叶,都要首先观察这款茶叶干茶时的状态,以决定是否需要醒茶,以及如何醒茶才能使这款茶叶达到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

以水醒茶不是為了洗茶。不管什麼茶叶,新鲜度很好的就不用醒茶。越陈的茶越需要醒茶。即使是绿茶、黄茶和白茶也需要醒茶,也可以用水醒的方法。醒茶的方法也很多。从冰箱裡取出的新鲜茶,可以用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儿来醒茶。不够新鲜的茶可以用少许凉水或温水润泡一会儿,等茶醒了,再用适当水温的热水冲泡;也可以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对于绿茶、白茶、黄茶绝不可用100℃的沸水)快冲快出的方法醒茶。对于青、红、黑茶就可用100℃的沸水来醒茶。

另外一点很重要:醒茶的水不一定都必须倒掉。如果茶叶很洁净,醒茶不兼有洗茶作用,而是与第一道水合而為一了,就没有必要倒掉。这时倒是更需要点茶道功夫了。如果叶形比较完整,但洁净度较差,或是属于底部茶叶,其中杂质灰份较多,这样的醒茶兼有洗茶的作用时,醒茶的水可以倒掉。如果叶形虽较细碎但很洁净的茶叶不宜洗茶。

总而言之,俗轩以為,品茶之道冲泡得法是第一,而醒茶是茶叶冲泡的一道必要程序。醒茶与洗茶完全是两回事,要看茶醒茶,是需要点儿茶道功夫的。醒茶适宜所有茶叶的冲泡,不单指乌龙茶。醒茶完成的好坏,对后面的冲泡有著直接的影响,对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展现有奠基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听众

236

积分

书生

Rank: 3Rank: 3Rank: 3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0-11-29
最后登录
2011-1-4
积分
23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54
7
发表于 2010-12-6 18:22:34 |只看该作者
  品茶也是一种学问了,了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同进士出身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10-12-2
最后登录
2010-12-8
积分
1727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
8
发表于 2010-12-7 20:45:11 |只看该作者
品茶论道,品茶自然要在饮茶中细品。饮茶是一种艺术。《红楼梦》中的槛外妙玉的品茶高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看过几遍《红楼梦》后,也晓得了“小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幽深。在饮茶的意境中,我还知道和尚饮茶是讲究禅,道士饮茶是讲究道,学者饮茶是讲究文化,商喝茶是一种易,不同的品味能道出生的不同追求。茶事静心高雅,饮茶需心平静。饮茶讲究的是心态的平和与淡定。想一想,生何曾不应该如此呢?品味了一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品味了生。品味清茶可以一杯一杯;品味黄昏可以一天一天;品味故事可以一段一段;品味自己却要一生一世!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品茶论道,是一种修行,一个修的过程。茶有茶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道。品茶论道,何为道?道,是自然运行之规律。《周易.系辞》:“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道焉”。道是依据自然规律来体现的,而这种规律又是与生俱来的。道是内心的境界如禅,道之本自然。道生女,而女有伦自然之妙;道生万物,而万物有自然群分之妙;道生五行,五行有曲直从革自然之妙。

    前年去北京光顾了老舍茶馆。实际我不是去饮茶,而是听京戏。坐在那里,不得不要一壶茶做我听戏的陪衬。老舍茶馆,陈设古朴、典雅,京味十足。茶馆,让我想起了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孔立夫在茶馆的一场戏;也让我想起了现代京剧那开茶馆的阿庆嫂的物。千年之前,中茶道的大夫们,三五好友,乐驻于山之间,斗茶赏末,风流俊雅。茶道,大家有大家的风范,小民有小民的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方圆。茶道如此,做何曾不是如此?道家讲“天合一”。是自然的一分子,当与万物融合,就存在利用物,物在化的现象。所以说,茶有茶道,就如同我们做一样,要走正道。常言说的好:“生正道是沧桑”。

    品茶论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在艺术作品中看到关于“道”给带来的感慨与感悟。著名演员张立在电影《手机》里有一句颇为风趣的四川话道白:“做要厚道”;电视连续剧《天道》,一直记得剧中的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一个“道”字,道出了多少做的道理。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其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

    品茶论道也好,品茶谈生也罢,置天地之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之内,万物与我唯一。细想世间万物一切都是昙花一现,一切将改变不了的真实的衷与本。而在品茶时,我知道了生正道是沧桑的道理,也悟到了平常心是道的感慨。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必定是“精行俭德”。品茶品,茶品见品。做到品如茶品,茶一品。品,学品茶先做,做先修德,德立茶存,以仁待,以德服。品茶是一种心、一种意境,茶在杯中,陈香之飘香四溢,三五知己围坐品饮,思爽朗满天地。这是品茶的意境。而对喜欢文字写文字的来说,写文也是一种心、一种意境。心静如时,光滑的键盘,十指轻轻掠过,字则可以清静质朴,纯真自然;然而心喧嚣之时,则凡事都不在话下,硝烟四起……实际品茶论道也好,生悟道也罢,最终茶中悟道得出的应该是让我们解开某些讳莫如深的生命题———做要理

    缘,便由茶而生;道,又由缘而引。京剧《铁弓缘》,因女开茶馆而引发。而于喜欢文字的而言,会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萌生写文字的灵感。我与哥来了朋友写这篇合奏,我没有接到朋友写合奏的邀请,也并非是我想哗众取宠来写这篇合奏,而是因为看到了“以茶论道”四个字给了我灵感,才坐在电脑前敲打下这些心文字。就我写的文字,是杂文也好,散文也罢,只是在书写自己的一份心。在写我的心文字的时候,我一直不称我写的文字为文章,因为做为业余好者,我不敢谈及文章。就如同我很少饮茶,而对茶道知晓的太轻浅一样。我写文字虽然酷,却没有太深的造诣,只是边学边写罢了。三行,必有我师,游览于许多文学网站,意在得到更多师长的指点。一品茶,谓之禅茶;二品茶,谓之趣茶;三品茶,谓之慧茶。茶淡而清,茶浓而深。喝酒以酒会友,跳舞以舞会友,饮茶以茶会友,而我只是以字会友,在彼此的坦诚中学习而已。不足之,还请朋友多指教。

    秋朗朗,山潋滟之际,一个空旷、宁静、清凉的世界,茗香满腮,清澈肺腑。沏一杯清茶,放一曲淡淡的音乐,一个静静地,将自己融化在袅袅的清香和悠扬的音乐中。这一刻,只有悠闲与宁静,只有轻松与自在,品馨香的好茶,享茶中来的半悠闲。悠闲中细细想来,生在世,真如清茶入壶。顺应个的天,清心怡神而韵味悠长;这样的生之路就应该算得是一条间正道,坚定执着而明清朗。看这样的文字,有了散文的味道,实际杂文是从散文中分离出来的,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许多时候不是学术极强的论文和犀利针对实事的文章,也可以算是杂文中的范畴之一。故我还是将这些有些散文味道的文字发到杂文来了,以配合哥来了朋友的合奏。

    品茶论道,“容止广涵无极宇,心海净收有天。”诗中“容心”二字说出了茶道的精神。泡一壶茶,安安静静地敲打着这篇《以茶论道》的文字,于文字的敲打中我感悟到自己正向“无形、无名、平常、淡泊、自然、清静”中靠近。当我的一篇文字在电脑前敲打完毕的时候,会有一种心静清如的感觉。清静质朴,纯真自然,已经是自己努力去追求的一种意境,便在心静如的静境中慢慢感悟,感悟那入之则通,则灵,则净的一片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