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2-16
- 注册时间
- 2003-8-18
- 威望
- 138
- 金钱
- 5850
- 贡献
- 4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6487
- 日志
- 23
- 记录
- 1
- 帖子
- 221
- 主题
- 21
- 精华
- 0
- 好友
- 12
签到天数: 50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03-8-18
- 最后登录
- 2016-12-16
- 积分
- 6487
- 精华
- 0
- 主题
- 21
- 帖子
- 221
|
2 A2 x0 y+ J$ ?. s/ }$ e( j' r
由上文的分析可见,促成知识由员工向组织有效转化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疏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的渠道;二是促使员工自愿将个人的隐藏知识在组织内共享。由于这两点只是因为角度不同而各有侧重,因此本文的阐述是从理论上厘清两者的差异,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7 _" z2 O# i, z/ N4 ^1、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障碍/ w' o/ S! B; D( Q/ [4 u' ]7 Z- X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有四种方式:由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由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和由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但在企业实践中,往往存在诸多因素,阻碍着四种形式转化的发生。
0 S* Z7 N) Q1 p! a& w3 }" e第一,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播缺乏技术支持。由于显性知识是以编码化的形式进行表述,所以它也是以文字、图形和符号等编码化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这种方式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知识的发送和接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提高传播效率。但是,目前有很多企业患上了“近视”症,忽视这种高沉淀成本、低可变成本的技术投资,对内部知识转化形成制肘。$ ^" W: v7 Y4 m" v7 s7 z& j
第二,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欠缺培训扶植。因为这种转化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牵涉到主观学习、吸收和接纳,所以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对成功实现这种转化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在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不仅是内容安排上要配合需要,更要重视培训的效果以及培训迁移度,这关系到显性知识是否能真正内化为员工知识并促成技能水平的提高,能否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培训的效果。
- g! C! ?, ^. f( X第三,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明晰缺少制度保障。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比如完整的档案记录,知识成果的文字留存等),将不确定的隐性知识明晰为通用知识,因为以文字形式编码化的隐性知识便于传播和推广。, ~' c( k1 K6 p, G
第四,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授缺失文化营造。员工个人之间知识的交流和共享需要潜在文化的鼓励,文化会以无形的方式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个人。企业管理层提倡合作的精神,管理方式上鼓励员工间的交流和学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组织成员分享隐性知识的习惯。
- C% c0 T" [. R% X) i2、个人隐藏知识向组织共享知识转化的障碍 6 |- a* v+ H. O$ W5 R! ?9 U
共享知识和隐藏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第一类隐藏知识很容易转化成共享知识,第二类隐藏知识也可以转化成第一类。由于第二类隐藏知识的转化具有不可控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的是第一类隐藏知识向共享知识转化的问题,即“把能讲清楚的知识告诉别人”的问题。& v; t4 P9 z6 |
知识具有抽象性、外部性和高度分散性。知识的外部性使得知识可以实现低成本共享,而且共享程度越高,带来的收益越多。知识拥有者的自利性和组织对知识共享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员工不愿将隐藏知识转化为共享知识。因此,从主观角度分析阻碍这类转化的因素主要包括:3 w& M7 _, J8 P) U& ~6 G7 B
第一,员工的自利心理。由于知识具有外部性,企业员工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例如担心丧失对特定知识的“垄断权”,员工会对知识共享采取不合作态度。1 x ^5 j9 `. ~) {
第二,员工知识基础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员工之间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知识转移的成本可能会比较高。例如转移方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直接成本,如果接受方不能领会,转移方还要承受挫败感带来的心理损失。) C+ m) @, I- T* V& o n
第三,员工对知识评价的差异。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转移方自己不能有效甄别哪些知识具有转移价值;二是转移方认为别人转移给自己的知识的价值低于自己转移给别人的价值,在缺乏相应心理补偿时转移方会降低共享意愿。' o; m/ b! z0 E* t6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