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2-5-9
- 注册时间
- 2010-8-25
- 威望
- 20
- 金钱
- 1289
- 贡献
- 474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178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29
- 主题
- 9
- 精华
- 0
- 好友
- 7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 注册时间
- 2010-8-25
- 最后登录
- 2012-5-9
- 积分
- 1783
- 精华
- 0
- 主题
- 9
- 帖子
- 129
|
2008年4月3日,南通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3 H( M0 N0 Y2 Z4 y9 V$ g二审法院认为陈某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其与空调设备公司所订劳动合同依法有效。6 e: ^& a6 J' p4 `+ I }
焦点一,陈某是否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焦点二,实习、勤工助学和就业的区别;
5 Q3 R. H3 s' N2 Y/ D) W) g+ P4 t ~4 s: e" [9 v4 h
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并未将未毕业的大学生包括在内。陈某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协议书》时,已年满21周岁,具备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陈某虽尚未从学校毕业,但其亦为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劳动者,学生身份并不当然限制其作为普通劳动者加入劳动力团体。只有在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本身为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督促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明确禁止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下,大学生才不得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在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本身因学生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学业,从而对学生已不作此要求时,大学生参与劳动关系应不受限制。本案陈某已基本完成学业,并持有学校为促进学生就业而发给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其应聘求职的行为受到管理部门与高校本身的鼓励,应认定为合格的劳动合同主体。
5 o6 D+ | h1 i: _8 o) F# U# S/ }& }1 C4 d/ {) ]- K
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该规定仅针对利用学习空闲时间打工补贴学费、生活费的在校学生,不仅包括大学生,也包括中学生。所涉情形仅指在校学生不以就业为目的,参加短期或不定期劳务工作以获取一定劳务报酬的情况,这与本案情形迥然不同。本案中,陈某持就业推荐表应聘公司办公室文员职位,就业目的明确,客观上作出了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意思表示,并已实际订立了劳动合同,其法律行为与大学生未完成学业时的勤工助学行为显然非同一性质。
) R/ y4 x4 V A6 r9 ?: w' q8 Z) I
$ h! n& J" ~' T' @* q/ G6 q 大学生临近毕业时确实有实习任务,但大学生实习是以学习为目的,到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是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巩固、补充课堂知识,没有工资,甚至还要由学校或个人向实习单位交纳实习费,不存在由实习生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岗位、报酬、福利待遇等情形。显而易见,陈某的情形不属于勤工助学或实习,应属于就业行为。9 b9 B; J, v* ]& o5 J6 s2 w( B
! ]7 N4 H7 w/ @" G, J5 C
空调设备公司作为依法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当然的用工主体资格,而陈某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亦已基本完成学业,不再受限于教育管理,相反却是鼓励就业的对象,其作为劳动合同主体身份适格。在招聘过程中,公司对陈某应聘的办公室文员一职并无学历方面要求,陈某尚未拿到毕业证书不影响合同生效,何况陈某已于2007年7月取得毕业证书。公司对陈某的身份有全面的了解,知晓其已完成学业、可以正常上班工作、但尚未毕业等情形,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劳动合同过程中意思表示真实、明确,无欺诈、威胁等情形。案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劳动报酬等权利义务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亦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形。因此,比照我国劳动法律的规定,案涉劳动合同不存在无效情形,依法应为有效合同。
) _' D7 M- l7 D
+ `! B/ L3 g* D5 |% H0 B9 `! N, N焦点三,此案虽然有特例情况,但是对各个单位的HR来说,依然相当有参考意义。各单位在对于招的应届毕业生未拿到毕业证之前阶段如何处理合同/协议、工资、保险等问题,大家有何好的建议。
, n6 o- B: ^3 M; s0 {9 ^
# J! R# w4 S; C% |; I5 f 我们先做一下时间链梳理:
+ |8 b& b& |* V1 n8 @7 f 2006年2月27日,陈某如约来到空调设备公司,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协议书》约定6 q, U* h- f$ \: z- {
2006年4月21日,陈某去公司上班途中遇交通事故,被送往医院救治。
; W A. R6 i# _7 R9 F* l2 r 2006年7月1日,拿到毕业证书。(陈某在治疗、休息期间,经学校同意以邮寄方式完成了毕业论文及答辩)! L- @6 \) T+ s% ~9 ~
. l6 ^/ |( n; a3 a2 i) e 这个案例给各位HR一个警示:5 l# @2 c) u9 I4 a
从HR的角度看,空调公司其实很被动,也很无奈。他所提出的陈某没毕业就不应上保险从道理上讲得通的。而且事实上也是,如果一个人同时是全日制在校学生的身份,同事又参加了工作,有些矛盾(所以才会出现法院与劳动仲裁的判决矛盾)。在以前是通过档案管理扣掉全日制高校就读时间连续工龄(博士算工龄)来核定的。但现在主要依据参加社会保险来确定。2 h0 i: @! n/ g
0 y! h( ]2 ~+ n Y5 _$ n4 k
现在各单位有很多因各种原因,存在招的应届毕业生未拿到毕业证之前即来用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建议不要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学生明确:必须提供毕业证之后才能签订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之前可以签订实习协议,学校一般有意外伤害险,企业也可以给上一些商业意外险。' |4 i" F( H* S0 c$ h" K/ E; N7 V
, `2 [) U* y2 B2 @7 V 此案例另外一个警示,就是凸显工伤保险的重要。很多单位并不重视,其实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险种,也是最符合保险大数法则的一个险种。试用期不上保险、先用工造成事实劳动关系等,这些都存在很多隐患。没发生事情谁也没感觉,发生一例就足以让HR头疼的了。所以,能规范的尽量规范,杜绝一些劳动用工风险隐患。
- u3 O, R5 h4 O# l" Z, V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