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6-8
- 注册时间
- 2011-2-17
- 威望
- 37
- 金钱
- 5332
- 贡献
- 706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6075
- 日志
- 4
- 记录
- 26
- 帖子
- 136
- 主题
- 7
- 精华
- 0
- 好友
- 48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11-2-17
- 最后登录
- 2011-6-8
- 积分
- 6075
- 精华
- 0
- 主题
- 7
- 帖子
- 136
|
之前在做绩效制度的时候有查阅到一项原则,也就是一般岗位绩效工资的比例在10%-30%为宜,过低可能弱化了绩效激励的作用,而过高也可能产生负激励的影响;( A" T @. k2 K& F, F
根据一些实践,提点个人意见供大家讨论,个人觉得绩效工资的占比和目前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绩效评价手段、适用的岗位性质联系甚密:
9 N. ^; G/ Y' f, ]! _, ~- h1)绩效管理刚起步的公司,在公司不想投入过高绩效成本(绩效工资一定是要固定工资以外的,否则激励效果如何且不论,确有扣工资的嫌疑)来做绩效工资分配的话,可以先考虑用小比例的绩效工资占比(5%-10%)作为过渡;此时企业往往会采取强制分布的考核模式。
$ p! K$ T& w5 j( v, q4 F, {2)期间应完善量化考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逐步过渡到目标考核或者KPI考核,此时绩效工资占比则可以增加比例,根据岗位结果的风险性来定(可取10%、15%、20%、30%),主观能动性对绩效的影响越大,风险比例约高,绩效工资占比越高。
3 b5 ?7 k) i* Y7 y8 V' Q3)再者对中高层管理者建议采取年薪制考核,此时绩效工资占比可达50%以上;因为对中高层管理类的业绩考核多以年度考核为主,故年薪制较为适合;当然,年初签订的绩效合约是画龙点睛的一笔,类似一纸军令状,会有意想不到的心理激励效果。* Q+ N+ h8 E4 p- }. v) s2 Y
4)每年末做一个PDCA的循环回顾,评估下效果,持续改进。 |
-
总评分: 金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