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2-1
- 注册时间
- 2003-11-27
- 威望
- 0
- 金钱
- 1267
- 贡献
- 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27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59
- 主题
- 35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11-27
- 最后登录
- 2008-12-1
- 积分
- 1273
- 精华
- 0
- 主题
- 35
- 帖子
- 59
|
……
上午不到11点,就改了两版的报纸稿,弄得我不得不佩服自己。于是放飞,喝酒、睡觉、逛书店,为自己买了本《近代天津工商业》,为傻Coral买了本林希的津味小说《蛐蛐四爷》,不知这个弱智看的懂吗?下面的文章是我改的,里面的方言很多,哈——
《跑家》
“跑家”一词对新员工来说比较生疏,因为现在的工地大多数都是离家很远,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几千公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别说每天回家就是一个星期让你回去一次也是不可能的,一来是路途遥远多有不便,二来是工作忙碌谁也抽不出时间。假若要是有个几十公里的路程,自然会享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绝不会绕麻儿骑个“铁驴”连呼哧带喘地折饼儿,把人累塌秧了,再说车要是在半道儿上趴架就崴泥了,推着走了一溜够也没个得楞的地儿。今儿要真有这种跟“铁驴”熬鳔的格涩人不是练爷,就是犯虫子、脑瓜子进水了。可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骑着自行车跑家绝不是打镲,当时人们不是环保意识强烈,什么为了节省燃料、减少空气污染等等纯属瞎掰扯,别忘了省油还废饽饽啦!背着抱着一边儿沉。确切地说就是生活水平忒低,因此那时谁要真有一辆崭新的什么“立凤(凤凰)”、“永久”或是“飞鸽31型”自行车,那日子过得肆恣,令人羡慕不已。
70年代末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父母先后病卧在床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医院,都需要不间断地照看、护理,虽说化纤电厂离市区不远,但是56公里的路程对于骑自行车跑家者来说,要消耗一定的体力和精力,况且本人的“坐骑”仅仅为一般的“飞鸽标定”,因此“时速”全凭个人体力调节。由于工作紧张一般讲只能是隔三差五的跑,如果父母有一位处于病危状态,那就得连续数日往返于现场和医院。念山音的人烂得啵,有的说我体力好,有的夸我是孝子,也有人评论我是财迷鬼,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实际只有我自己门儿清,这绑钉是出于迫不得已:我既要保证不耽误正常的工作,以免影响正常的月收入(每基本月工资:50﹒80元+0﹒2元×每天的补助),还要以行动对父母做出应尽的孝道,从精神上给他们以安慰,生活上给他们以照料,所以只能是“锻炼”自己了。
每当回忆这段经历时,不是像有些文学作品写的那样生活中怎样怎样的苦,如何如何的酸楚,那可能是作家为了煽情而作的“艺术夸张”,或者说那些作家根本就不敢正视生活!那个年代的老百姓你说谁不苦?你说谁容易?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也就无所谓酸甜苦辣,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不行?没有道理。
56公里的距离如果在二、三级以下风力时骑行,一般耗时为两小时四十五分,玩儿点命骑也得两小时二十分,要是天公不作美的话,那就腻味人啦!
记得有一次冬天,下班后天空就显得灰蒙蒙的,刚刚蹬过了万家码头,像火柴头儿大小的雪粒扑面而来,仅仅几分钟的时间面部由开始如笤帚苗抽打般的疼痛很快感到了麻木,不久棉絮一样的雪花也毫不留情地将我扫得里拉歪斜,道路很快被大雪覆盖,环顾四周白茫茫分不出东南西北,好在路边矗立的电线杆足可以作为路标,不至于使我迷失方向,骑骑、走走,走走、停停……不知又过了多久,直到汗水浸透的贴身内衣犹如铁板一样冰冷冷地背在身上,浑身打颤饥肠辘辘,恨不得立码儿到家喝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汤,然后钻进被窝里美美地睡一大觉。
有时候人在困难和孤独无助时,总幻想着与实际情况对比强烈的美事,甚至浮想联翩漫无边际。细细想来这并非坏事情,起码它能够说明你还有生存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又本能地促使你战胜困难走向胜利。为了回家、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也为了那碗热面汤,还得骑,还得走!常言道:不怕慢,就怕站。
风,打着旋地刮,根本就没有疲倦的意思;雪,转着圈地下,似乎要将整个世界都染成白色;偶尔遇见路边歪七扭八的几棵小树,起哄架秧子似的随着风势呜呜地叫着。
路上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行人,也没有汽车,好象这条公路让我给承包了。可不是吗,谁在这种天气出来而且又是半夜,那不是犯豆子吗!哎,祥林嫂说得好:“我真傻”!这时才真正感受到红军当年过雪山的艰难、杨白劳杨大爷在风雪交加中的饥寒交迫是何等的滋味。我调整了状态匀速前进,为的是保存体力,这时也保存了脑力,什么也不想了,确切地说是顾不过来去想。翌日凌晨1点30分我终于到家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