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回复 15楼 zhmseven 的帖子6 i, m* n9 Z4 H) y
zhmseven,
9 B. y. D8 H& j; l$ H6 R/ q你讲的越来越接近我的理解了。9 |4 l$ ^* C8 t" o* T
以我所知,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是在MTMM这个方法发展出来的概念。我们如何知道一个新的测量工具是不是有效呢?用它是否与「“现存”的这个构念的其他测量」和「“现存”的类似的构念的测量」来定。前者要大,叫聚敛,后者要小,叫区分。这就是决定这个“新的测量工具”的效度的方法。这里假设了用来确定聚敛和区分的两个测量工具的效度都已经被确定了。这样,逻辑上才合理。
, J% N# Z) ~% T2 a4 [4 e你在因子分析中试图叫它做聚敛和区分效度,有两个问题。第一、聚敛和区分效度是针对构念与构念的测量(整个量表)来说,而你现在却说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关(不是量表与量表之间)决定了效度。不过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第二、我们可以说一个“既有的”量表有效度(因为已经发展了很久,做了很多研究等等),但是我们却不可以说一个“新的项目”有效度。正如我所,你所知道的,只是x1与x2相关而已。
3 g1 W$ y0 M4 G% m- j& n6 N/ m, [( ^你最后的argument看似有理,但还是有问题的。第一、content validity 不是这个意思。内容效度不是说“我觉得”(就算你就是专家)这个项目在测什么,这个东西有人叫它做 face validity (虽然我也不太喜欢这个词,因为你觉得有表面效度,我不一定觉得)。内容效度讲的是构念的 content coverage的问题,就是测量是否概括了整个构念的范围。如果说我作为一个专家「觉得」“我是一头猫、一头狗”是在测满意度,同时,因子分析的结果也符合,这就叫聚敛和区分效度的话,那么聚敛和区分效度就是「觉得+因子分析」的结果了。如果另外一个人不「觉得」那怎么办?还有效度吗?% w. b$ a. j }2 |5 T
其实,我知道有人把你讲的因子分析结果叫做structural validity(结构效度)。这个我还可以极为勉强的接受,虽然我还是不喜欢。极为勉强的接受的原因,是起码他们没有曲解了聚敛和区分效度的意思。还是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当中有validity这个字。因为它说到底,还不是测量学里面讲的效度(除非你极为笼统的来说,那还可以很勉强的说是效度的最基本的验证标准,连这个都通不过,根本不可以叫有效度)。
. X6 N7 ?+ @: s3 e) D& H, x) E; O# d( O4 U# v* G- l, y. _& ~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1-5-28 13:03 编辑 5 S: N# w0 N+ P% k6 y% N
4 X8 S8 @/ I3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