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权属 小小香儿所有
转载请注明: 中人网论坛- 小小香儿-( 链接地址:http://community.chinah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8711)
同 事" v0 T+ N' d5 C+ O( F$ A/ g6 a
% P) z" z5 [3 r0 t
一、同事相处有学问
_- E. a4 {% b# k L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奋斗目标的前提。随着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日见其深,"同事"一词的作用和内涵也远远超出了前些年的范畴。那些善于处理同事关系,巧妙赢得同事支持的人总能使"芝麻开门"的咒语处处灵验,而那些自命清高,不屑或者根本不会与同事"周旋"、来往的人,则免不了时时被动挨打,举步维艰。越来越多长久深陷于同事圈儿,早已习惯成自然的人们突然顿悟:若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就不得不深谙同事间相处的学问。
7 w/ x$ n7 W `7 F1 d' z1 D 1、同事——同事相处有学问(一)——不要显示优越性
5 l( ^0 D$ ^; p! X- j: T( G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法)罗西法古
- c- a0 o( G. o( `3 A 2、同事——同事相处有学问(二)——学会先说"是我错"8 @5 B( h/ Y7 x5 V3 O- g! W1 Z" v
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更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有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 戴尔·卡耐基$ y1 d& b- ?5 E8 M. R, o2 a
3、同事——同事相处有学问(三)——人人最爱是面子( E; ~" C, O- L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圣约·马太福音》& y% [. v- X2 M0 y1 C) `" p
4、同事——同事相处有学问(四)——"红人"原本是"俗人"
" L1 `5 `7 A( U' K- O 永远不要同"红人"争道,那些人都是魔鬼。——一位父亲给儿子的忠告! q7 S2 k# F9 A
5、同事——同事相处有学问(五)——帮人就是帮自己9 [" C7 q% f7 [1 D& L9 s# y+ y
天底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影响别人,就是想到别人的需要,然后热情地帮助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法)卢梭- u+ ?$ p/ w- C6 a" T T' Q
6、同事——同事相处有学问(六)——笑脸不会遭耳光
+ }1 o. Y9 k) w* T8 h+ f1 ? 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台)罗兰2 `" J' G) \# c. s- X) X. {
6 B' v% J4 Z+ f$ f5 |
二、怎样到处受欢迎4 q- M7 w9 N/ S: \$ F, s% J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欢迎,但事实上却并非人人都受欢迎。因为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如今的时代,可以说没有一种职业生活会与人际关系相分离,对于有些人采说,是否能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决定其职业表现成功与否。
% z: |( e+ {) e9 [* F- Q% N: ? 一位人际关系学家说:"我们不断地想办法使别人承认我们;希望别人常识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希望别人购买我们的乐西;希望上司把理想的工作交给我们;我们多数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不仅是喜欢,而目是大大的喜欢,希望别人把我们当作最知己的朋友……唯有最富有魅力的形象对能吸引别人。"
' V, L/ N" U! a1 x W0 ^4 t9 H 的确,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受人欢迎的前提。当然,这种形象绝不单单反映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外形、表象,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知识、修养等内在因素的一种表露。往往有一些看似并不重要的小事、小节,而也许正是这些小事、小节体现人的素质,从而使一个人在上司、下属、同事乃至那些打扫卫生的、看大门的老工人心目中或树立、或丧失应有的职业形象。 1、 同事——怎样到处受欢迎(一)—— 过分自我表现不如不表现
' k4 V0 w: X2 G: j |3 N 有贡献,会表现,适时出现。 —— 当代"上班族"流行语
) W8 W/ P4 t: A7 Q o, g 2、 同事——怎样到处受欢迎(二)—— "激情"不宜总"遭遇"& @$ c2 [! P0 \/ }
让我们去尽情地遭遇激情吧,世界原本疯狂。 ——留美学生口头禅% b6 W) }4 i6 J* \* D
3、 同事——怎样到处受欢迎(三)—— 有微笑的人有希望' _ W' X, {: h" a9 Q# i; ^/ W
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象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 代尔·卡耐基
" \. k. r W' R6 ? 4、 同事——怎样到处受欢迎(四)—— 赞美是惠人悦己的"开心果"- D0 U1 K' t4 t
人人都喜欢赞扬。 —— 亚伯拉罕·林肯
/ ^* n1 T3 s+ ] j三、同事间的应酬艺术
u: f, \9 _$ O 踏上了工作单位这个生涯舞台,一举手一投足都免不了与同事的寒喧、应酬。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办事能力,以及个人才华使他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硬件",那么是否能被上下认可,左右逢源,深谙应酬的艺术恐怕就是出人投地的"软件"了。9 R8 h. J. q6 b& b
把同事吸引到自己耳边是应酬的目的,但首先要使自己"被吸引"到同事们那里去。你对有些同事可能不怎么重要,但也许不定何时他们对你却关系重大。只有争取同事的拥戴、赞同--即便你不在场,赢得人心,才是平日应酬的最大成功。要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少不了三个帮。 8 Z% N" g& F4 v( O7 R. r
1、同事——同事间的应酬艺术(一)——君子之交,有所不为
, w9 A, c) h* m4 m! B: y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 ^1 y( k, C: g$ g 2、同事——同事间的应酬艺术(二)——有"礼""没礼"都能走天下
! o, Z- u1 }" N/ J- D* Y+ ? 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上,有来才有往。——(美)罗伯特·哈夫
) I& f3 c5 N5 P) q+ B 3、同事——同事间的应酬艺术(三)——彬彬有礼人不怪0 D7 w; F0 ?+ \5 P+ p. H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7 v% ]8 f# Z; L- b/ `4 b 4、同事——同事间的应酬艺术(四)——无事也登"三宝殿", e: t/ M% \1 n5 [$ M% r
进入工作单位就如同踏上了舞台,举手投足都要做到:台上树好门面,台下预备铺垫。—— 佚名, O" J0 @) k8 ?: L
5、同事——同事间的应酬艺术(五)——"和事佬"未必能"和事"& x! w9 `8 T% W& f
一个矛盾的产生,往往并不是这个矛盾本身,它也许是另外一个矛盾的衍生物。—— 黑格尔 b+ `6 u2 _$ i0 S+ _8 T& \
6、同事——同事间的应酬艺术(六)——千里"人缘"一线牵
: R# c5 q0 C0 {8 B+ @0 s 发明电话这种东西的人,相当没有脑筋。—— 马克·吐温* p6 B V$ `1 s0 c
' B/ e, e5 r! b* s. s) T3 L* w
四、如何练就办公室里的“铁布衫”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办公室里的佼佼者,除了要懂得同事间相处的各种微妙的学问,深谙往来应酬之道,以便以一个深受欢迎的面孔出现在领导、同事们面前,赢得主动进攻的机会和条件。同时还要深知什么会威胁你的前途和机会,使得你功败垂成。
, y; m" [, i" w6 N. z! U 中国有句充满辩证色彩的古话,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恐怕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人在真工作、谋生的圈子里都有可能遇到种种"陷井",而这些"陷井"足以挫败人的成功热情。虽然我们未必会去做设"陷井"的人,但是如果要做赢家,就必须连别人也考虑进去,并且处理与他们之间的问题。虽说"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但是在这个瞬息方变、人心不古的竞争时代里,永远都被人"负"的人,也许只能永远去做那颗被大浪淘走的小沙粒了。* G4 K7 h2 S9 a) x
切会,"非常现实"的人可谓趔来越当,凡事符从利益着眼,有利益关系的习以称日遭弟,不分你我,一日出现利益冲突,便宜即恶言相同、互相使坏。雅怪一位作家不无感慨地说:"要生存于这个不忘的时代里,有必要实行一套不忘时代的哲学。"虽说此话听来难免过于悲观,但设留处地,将)m比W地细想一番,却也不无道理。至少在那个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光都要消耗在其中的办公室里,练就一易得以抵挡暗偷、明哲保易的"铁布衫",还是大有污益的。拉护祖利方他不受伤害有好的篱笆才有好的邻居。
- L& P# ^- f$ J# k1 o( N 1、同事——如何练就办公室里的“铁布衫”(一)——说闲话者终被闲话累: ?3 L# _5 u, R2 t! O' N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8 Q# @! T! y% B3 I9 m: K
2、同事——如何练就办公室里的“铁布衫”(二)——"不做只屈不伸的"大丈夫"
- s* T. w( l4 e4 ` 如果你永远害怕应对,便永远无从应对。—— 英格兰民谚
+ Y: V, L( Y* @3 x+ K3 D 3、同事——如何练就办公室里的“铁布衫”(三)——"秋菊"并非真豪杰
9 M( a4 p0 x! x2 S. z, T5 A3 e 秋菊精神已经成了中国一种社会现象,然而追求说法的"秋菊",却真应该三思而后行。—— 周洪
8 f4 ^+ T7 o* V: P* g8 w( l 4、同事——如何练就办公室里的“铁布衫”(四)——何必假装不自私$ U/ s2 A& q7 \( K
没有人希望做个失败者,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邱吉尔$ C4 B2 k6 W# U+ r
5、同事——如何练就办公室里的“铁布衫”(五)——总加班的人得不偿失
1 q0 l& f$ K, ~5 R 工作效率是远比废寝忘食重要的多的因素。——《警告中国人》
! D2 Q$ T/ B2 j- a
* m8 y2 u8 @% `& j+ F五、如何与上司相处 如今,再也没有人不肯承认这样一条真理--学会当下属、学会与上司相处、周旋真是门大学问。+ y/ [' V/ i* M- Z, h
学会当群众,不仅是领导的任务。更是下属的任务。领导不会当下属,还可以继续当领导;可群众如果不会当群众,就属该如何是好了。
$ u% t# J i9 @4 a/ {' v& g* ^ 我们清高,我们自尊,我们不卑不亢,我们怀才不遇,我们满腹牢骚,也许就因为我们不会当群众。我们也许经常忘记自己是下属,忘记上司是领导,没有能够让领导在我们面前找到做领导的感觉。领导应该无私,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是人民的公仆,或者应该是别的什么。但做为群众,却无法去要求领导,也不要去要求领导。上司批评我们迟到,我们千方不要说上司自己也迟到--上司自己迟到的时候他不会有感觉,群众迟到他才会有感觉。' E2 T1 T. k1 B; Q7 C2 q9 Q: l
我们更不要要求领导清廉公正。我们只能要求自己。我们不能拿下属的标准要求上司。0 k' K0 Y4 U4 N/ k# ^
上司的上司可以要求他,而我们只是上司的下属。
" D1 v; P" _2 V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当下属,学会与我门的领导、我们的上司悠然共处于一种圈子中。
1 ^5 D; P0 D4 |; j3 R: [ 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其实也许是这个世界唯一一个让神话扮演了悲喜两重角色--而不先是反面角色--的地方。——《走向男人》 讨厌别人对自已拍马屁的是少之又少。—— 拿破仑 虽说有劲儿要使在刀刃上,但刀刃往往也要依仗磨石。——《中国人的纵横术》
5 E W# \2 }$ M8 `& S - b0 W6 r0 q0 {" P0 Z$ E
六、如何收揽下属心
3 v. G* @7 R2 T" S5 P$ M 说上司和下属也好,领导和群众也好,统统都是一种职业角色,从职业分工的角度来讲,每一种空缺总要有人来添补,实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种角色都有其不同的角色规范和职业要求。因此身处不同社会位置的人们又很难获得绝对的平等。辟如说作为服务员,顾客就是上帝。谁要是非要和顾客这个上帝讲人格尊严,恐怕就没有老板雇他。% z5 a0 x5 i8 l+ R
领导和群众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那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是永远存在的。; V3 x L) n2 G( q4 o. X
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做领导和上司的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去放心享受那份"高人一等"的飘飘然,丝毫不考虑与下属们的巧妙交往与适时应酬。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始终都会把"人的因素"看作是影响他飞黄腾达的关键,并绝对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8 U' P- y, q# K3 r4 }; q; S5 e, p
"如何收揽下属心",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些刚刚走马上任的"新官们"所必修的第一课。1 v, c1 }# S& m2 ?, u) ]3 s
如果你想改变他人的看法,而不伤害感情或引起憎恨,那么就一定要试着诚实地从他人的观点看事情。—— 代尔·卡耐基
1 v8 M& }9 \7 f 2、同事——如何收揽下属心(二)——不做六亲不认的"包丞相"
5 a0 Y- [6 A. B( ? 包公只能说是个好的执法者,而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政治家。——《警告中国人》
4 p2 K; ?7 e6 i0 c# [) v+ t 3、同事——如何收揽下属心(三)——在娱乐中"收买人心"& N: w H. X. ~% a9 Y$ ~
领导不但不该干涉集体娱乐,而且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去。——某领导心得
# E* e* k5 ]( {1 \( ` 4、同事——如何收揽下属心(四)——表扬不当也会伤害人, X( H0 Z% K+ o/ o
请您不要再当众表扬我了,也许那样我还会工作得更起劲儿些。——一位下属给上司的信
: C, Y V) ^1 i; K( C; B# ]' O, k 5、同事——如何收揽下属心(五)——大难临头我不飞
/ y! e$ m+ l4 ?; J( Z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扶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矣。—— 苏轼
7 h: [. G$ @# X* l; Z* R
- e& s9 G: v$ F$ S. O1 N K7 y% R七、拓展你的同事关系
! M' n: m, f1 v 在古老的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小国寡民,生活极度单纯。人际间的往来也稀少之极,更谈不上同事关系。
$ c* T2 g0 |7 s. s1 k/ D) U* j 而时至今日,一个无法正确认识同事关系的重要性,不舍合理、妥善地与同事交往又不善于利用这种关系的正面效应的人,是很难立足于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的。
6 l5 M% }# g$ [, Y( o 许多人常用"运气不好"来做为自己事业无成、工作不顺、或升迁无望等遭遇的借口。而事实上好运是以人际关系为媒介的来去之物。也就是说,"好运"这股能源流,在"门路关系"的管线中流动。遍及人与人之间。虽说始终有不少人唯心地将好运视为非人力所能控制的神秘力量--不可讳言,部分好运的确是偶然性所带来的。但大部分的好运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帮助,对上班族来说,尤其是同事关系的好坏与否,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命运。
. S, }' o( |) J( P" h 也就是说,人,具体采说就是你肩边的同事们,可以左右你在仕途、商海中的好运。拓展你的同事关系,就等于在营造你的成功路、事业网。 q$ Z: [8 |' Z
不能省察于己,常是错失好运的原因。—— 松下幸之助 正确的评价他人,才能充分的展现自己。—— 戴维·丰塔纳 "处世的道理深奥莫测,能入其庙堂的人,就能成为生活的主宰,否则,也只配随波逐流了。"——《临机应变的奇招妙术》 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度量,更要有敢于说"不"的勇气。然后可以成大器也。——某企业家成功心得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歌曲《爱的奉献》 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 哈默博士处人原则
x! D+ Y# c' ^5 {2 a2 ~ : k" B. v- h. k
八、解决恩怨之道. Q/ `8 Q/ K5 d1 W& Y5 b. U! n
人与人之间,或许有不兴戴天之仇,或许有涌泉相报之恩,但在办公室里,恩也好,仇也罢,一般都不至于达到那种极端的地步。毕竟都是同事,都在为着同一家单位而效力,感恩图报的事当然能皆大双喜。只是一旦过分计较起仇怨采,同事也就再也不能共同做事了。 事实上,工作中的矛盾只要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地,总是可以化解的。因为虽说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削弱。中国有句老话:冤仇宜解不宜结。同在一个组织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为好。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更需要度量。 1、 同事——解决恩怨之道(一)—— 小不忍则乱大谋
( T: X% O+ L# m8 L% f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清)张英; }: Y y) l2 [
2、 同事——解决恩怨之道(二)—— "爱你的仇人"6 x; v5 v0 u. m& h5 f' g! N
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 —— 莎士比亚- T: W1 H9 r2 g
3、 同事——解决恩怨之道(三)—— 让一步海阔天空
% {2 t! |7 W( `& ^) m0 a 少一个敌人,就等于多一个朋友。 —— 民间谚语
" m5 g6 z1 ]0 J: ` 4、 同事——解决恩怨之道(四)—— 随和不是放弃尊严
& o8 c7 O% ]* T' k/ A' k7 l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最温文尔雅的回击。 —— 邱吉尔九、看穿同事心 无论同事在工作中可能给你带来怎样的麻烦,但假若你觉得在某一个单位内工作一直不顺心,那么恐怕归根结底很少是别人的错,十有八九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你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更不懂得如何去驾驭并获益于他们。姐果你以为要成功只需要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就可以的适,那你就太过于天真了。事实上,工作中任何一个步骤的推进都不得不连别人也考虑进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处理与他们之间的问题。
8 B8 y5 {8 q6 @7 u; E0 Z( _ 一位赛车冠军说:"当我的赛车追另外一部车子时,我要先明白驾驶人的缺点。为了要超越他,我必须在后面等一会,看他如何动作。这时侯我不是只落后他两三个车长的距离,也许是五到十个车长的距离,而主部赛程只有20或30英里。我在他后面,等着看事情的演变。有时侯我会对他施加一点压力,看他会受什么影响,然后我又落后一点,让他多一点自信,因为他的安全感会增加一些,也就是他会认为自己开得更快了一些,其实并不是这回事。换句话说,他会弄不清我到底在哪里?他到底占了多少优势?因此他会陷入头脑混乱状态。大多数的人都会在压力下犯错,或者是他认为自己占了优势而稍作松懈。6 {3 v ?& L3 ~/ T: \ I
"假知我到了要超越这个家伙时……我还得等待一会儿,去突破他的防卫,而让自己进入最佳应置。这时候就得全靠经验了,你得非常冷静和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时候你得有慢速时的一切判断能力,但当时车速是达到极致的。你得忘了速度因素,忘了你所要竞争的事物,忘了速度、跑道、车子和真他的赛车手。你忘了速度,这样可以让你有充分的时间开到最有利的超越位置,以防止别人的阻挡。一般人也许会认为这样超车很危险,但我这样不仅可以超越前面的车子,他还会感到莫名其妙。8 I7 {: t2 S c7 A
"我欺骗了他,他再也追不上了。假如我要超越一部左手开车的人,我就从他左边超越过去,而且我就只领先他一点点,很少的一点。虽然只有一英尺,但他绝对追不上采,因为在转变处只有这一条车道。其他的地方都已被轮胎压得一片泥泞,容易打滑。假若他想进入同条车道时,我就轻易占住转弯处,他怎样也超越不了我。当然,他可能尽量要超越我,但我早就观察出他不是那种赛车手,他不会冒我所敢冒的险。"6 G8 o, ?0 X, ?3 G+ I3 ~
除非你能透彻地了解对手,别指望欺敌战术能够生效。$ n1 ?1 o* v' D5 d+ J }3 h
这位冠军的成功是当之无愧地,因为他完全看穿了对手的心,从兵法上讲,便已是争取到了百战不殆的绝对优势。这种人往往是最难击败的,然而试问又有谁甘愿永远处于被动受敌的劣势呢? E8 G5 w6 ?2 k- {
如果我们想让员工心甘情愿的效忠工作,就要学会理解和欣赏他们本来的样子。—— 盛田昭夫 要认识到上司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将你的困难与工作挂钩,而不是与上司本人挂钩。——《走向男人》 敷衍是人际关系大棋盘上的马和炮,是时刻都用得着的常规武器。—— 佚名 察颜观色,不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而是为了与他人一起乘舟出航,共同前进。——《为人处事》 自己活也让别人活。—— 西方名言
9 X. z2 d' E( n 本帖最后由 小小香儿 于 2011-7-26 10:50 编辑
/ p) `) {. q9 m" C8 N; S
) g1 A: ~' @1 L- c2 {+ T5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