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识的管理只是一台简单重复的机器 管理应该“标准化”还是“意识化”?这个辩题出得不好,让人无所适从,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都离不开“标准化”和“意识化”,再说了,只能有一个“侧重”的选择!要是改为管理应该以“标准化为主”还是“意识化为主”可能会更好点!就和个人对管理的理解,更倾向于反对正方!即“标准化”不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体是大量非标准化的管理!这里意识化代表的是非标准化!主要理由如下: 一、
从管理的定义看,管理就应该以意识化为主!到底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定义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许多管理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表述!意思都差不多,因为懒散,就从百度查一下,看看百度名片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请注意定义中“有意识的”四个字,这明白告诉您,管理是有意识的行为,管理意识化既是必然的,也是主要的! 二、
从管理的职能上看,标准化只是四大职能中的一小部分,远不是主体。管理到底有哪些职能?也是众说纷纭,但一般公认的有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而“标准化管理”,不管你是ISO、还是QS,都是达成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控制行为,比如ISO9001,为了使质量达标,而采取的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标准!OHSAS18001是为了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而实行的一项管理标准!这些标准都是过程控制的内容之一,这引起标准远不能涵盖管理的计划、组织和领导职能!就是“控制”职能,除了标准化管理以外,还有辅导、沟通等内容,这些也不是“标准化”能管理的!所以从职能上看,标准化管理只是管理的一小部分内容,远不是主体。 三、
从管理的实用细分内容上看,标准化管理更是无法进行大部分涵盖!对管理按实战内容进行细分,可以分为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组织行为管理、沟通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还诞生了跨国管理等新的管理内容。您说说,这些管理内容除了生产运作管理,其它哪个内容能用标准化管理进行涵盖?哪项工作内容又可以运用标准化进行全覆盖?比如说,战略管理,企业老总能用什么样的标准制订出适合企业发展与生存的战略来?用什么标准能够知道生产什么畅销?经营什么赚钱?如果真的能的话,那全世界就没有倒闭的企业了!只有紧盯着市场,有意识的超前分析市场,才能在市场变化时提前应变! 四、
从管理的终极目标来看,意识化管理才是凝聚团队、收获忠诚的利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组织永久生存!而组织要永久生存,则该组织必须肩负崇高的社会“使命”和“责任”!也就是说,只有该组织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而又长久的认识,这个组织才能真正地比较长久地生存!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织,同样适应这个道理!而使命、责任,哪一个不是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发展到最后,凝聚人心、收获忠诚的只有文化!华为基本法第六条:“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华为这个民营企业收获成功的利器就是优秀的文化! 五、
从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标准化只是初级阶段,而意识化是不断更新的高级或更高级阶段。标准化的鼻祖确实就是泰罗的“科学管理”,但那是100年前的事了。现在管理的较高阶段就是文化管理。管理发展到目前,共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管理理论丛林、企业文化、企业再造六个管理阶段。如果以标准化管理为主,岂不是管理的倒退? 六、
从管理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意识化是“本”,标准化是“末”。管理解决什么问题?说白了,就解决2个问题!第一、做什么?第二、怎么做?前者是决策,后者是执行!决策是“本”,执行是“末”。做什么是根本,因为你一旦做的东西不对,不被市场接受,最后只能是铩羽而归!标准化管理只能解决“怎么做”,是执行问题!强化标准化的主体作用,当然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市场竞争唯一不变的因素是“变”!在风云变幻的市场面前,经营者必须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变应变!而没有意识的标准化管理只是一台简单重复的机器,最终只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面前彻底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