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C; K( D: \) v" e- R; v
【现象】 Q企业营销中心为了赶在年底前发起最后一次促销战役,全体市场干部加班至深夜。
& j! Z" O6 f! ]1 R- N$ U" N6 \第二天一早,满脸倦意的营销总监来到营销综合办公室,将彻夜修改、最终定稿的促销方案交与内勤小李,吩咐她马上通过公司网站向全国渠道公布,同时发短信提醒各代理商立刻上网下载。
Y+ Q6 I7 `4 k3 y由于全天都有重要会议,营销总监到下班时才想起询问此事。
, V+ K! j' ^. A; S( I' V结果,却被告知由于公司发送短信的公用手机欠费,目前无法通知代理商上网。
$ J+ _: r {& v$ ^5 R* ~
活动方案虽然已放到了网上,但渠道终端不知道又有什么用?
$ W, R- t; U9 o; H( |9 ?' u; n这不是“抛媚眼给瞎子看”吗?营销总监为此大为恼火。
n4 Z1 z. D- G( W# v; s+ F
这么多人加班一晚争取来的宝贵时间,竟然被一名内勤人员的懒惰轻易浪费掉了。
& B: J9 |) Z* K5 F8 [0 h促销晚一天,公司要损失几十万,谁能担待得起?
$ O2 O5 R' U) b; N& R% m4 ?% x" a# d9 E此时的小李却满腹委屈,并讲出两点理由:
1、按照财务流程,请款、审批、报销等环节,都要等总监签字才可以办,领导去开会了,耽误了能怪我吗? 2、外出缴费这样的公事需要行政部派车,但必须登记排队,自己等了一天也没排到,这也不是我的问题呀! # K3 O$ n& ]6 B7 l! D3 X
小李越是解释,营销总监就越是恨得不行。 . S& w8 |* ^2 Y) @& O; _/ F
企业给你们开工资是让你吃闲饭的吗? 4 U3 ^$ Q' F* Q7 C
实在不行,自己掏钱先垫上,打个车就去办了,这还需要领导教吗?怎么这么死脑筋呢? 6 w1 m6 l" [$ R8 G3 W8 u
工作总是不推不动,上司这边已是火烧眉毛了,下属怎么就敢在一旁隔岸观火呢?
; c9 y5 U/ M, P* Y5 B: N特殊申诉方式背后:员工对权、利的抱怨
# a# ^" k- z: m: f& k
在关键事件上让领导着急上火,有时只是下级的一种特殊申诉方式。 - O8 B* J. |" b1 E
小李这样做的目的,潜意识里是在向领导表达自己平日工作中所受的委屈。 3 N* Z# o4 l9 H. k
由于Q企业办公地点远离市区,有许多公事是需要行政部派车的。
1 p2 b$ C9 s" L/ |5 A* @. R, R而小李在公司里地位较低,每次都很难申请到车,为此也不知受了多少气。
& d/ {1 n& {. \5 j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小李总是自己想办法,或者求人搭顺风车,或者坐公交车去,但这种默默无闻的牺牲,并没有任何补偿,甚至得不到上级的一句表扬。
7 e+ O0 Z% E. g5 {# B; y, u所以,通过此次事件,小李希望总监能体会到自己的不易,最少也应帮忙协调行政部,减少自己以后工作中的困难。
3 _. ~9 l Z5 M( g$ a+ _2 A* ^4 P虽然知道“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她认为,不在关键的时候刺痛一下上级,他们是不会引起足够重视的。
6 z4 m" S. o" f U: J5 R为减少挨批的风险,小李还摆出“必须遵守财务规定”作借口,只不过是想让自己显得更加“无辜”一些。这样的员工不负责任、不顾大局,当然应该严肃处理。
' v5 m7 b) e1 Y! i+ E& v" Z
但大发雷霆的批评或苦口婆心的劝导两类常见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 * n# {6 L6 s9 ]1 Q. V
在这种特殊的申诉方式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员工对自身权、利的抱怨:
: O- L6 P' ~9 g. R权的方面:平时得到的授权不足,事事需要请示汇报。紧急情况下打车,到时候能不能报销?这种百元额度内的权力都没有,领导没发话,只能等靠要。
4 |8 P# N& x: T& S, r4 I* C1 y# f利的方面:得不到任何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平时做好了后勤保障,奖金也没见多发;偶尔做错了事,只要能讲出理由,也一般不被追究。工作结果好坏与个人利益关系不大。
( S6 m% [. u/ V/ x, R这不能仅看成是员工心态或工作方法上的问题。
$ q0 s3 X' g9 y; f
脸上的一颗痣恶变了,可能是癌症的先兆,只知治痣,还是庸医。
1 G5 {8 x4 L) x% d. g% t能够见微知著,方能一劳永逸。
# @$ e Q. K$ {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在“权小、利小”的状态下,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必然之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下属“权、利”之间的配比。
( L8 y# e) E1 l: r
权与利的四种组合
: p7 t% |5 I* F在人们常讲的“责、权、利”三者之中,权与利的组合决定了责任能否落实。
+ y; T& L8 t: e权与利有四种关系,搞不清这些关系,一个组织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1、权大利小:导致“权力寻租” * L$ o' j6 Q8 @! `- p0 h6 e k! l5 l
权大而利小者,会产生什么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权力寻租”现象。
m, s! t! _- R. I6 \- G& x简单讲就是权钱交易,把手中的权“租”给他人换取利益。
9 C' x3 G" `" s; ?( P& \ R
现实的例子就是修高速公路时总有人“前腐后继”。 / }4 U3 T: _6 [ e( Q* a
某个交通局长,掌握着数十亿资金的申批权,而这项工作于他本人利在哪里?
+ K, j" n# k! q: Z$ N' c3 R! ]) f% j干好了,不会给他100万奖金;干坏了,也不会罚他50万去。
/ e- g6 q& y7 m0 `1 |1 S正负激励都不够明晰,所以舞弊的冲动就相当大。
7 p( l# E) |4 H0 f% |5 D. b3 c/ o严惩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权大利小这种失衡关系一天不改变,腐败的温床就还存在,就会滋养一代代蛀虫。
" J' S# w; b2 j0 d
高薪养廉要多高的薪水才能使权与利平衡?所以根本的出路只能在于分权。 , L3 _7 k& y1 z+ h1 q% M0 {
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 8 v" }6 n3 ^ P- b- O; ~
在企业中,如采购、行政、广告宣传等部门就是三大“潮湿”之地,细菌是少不了的,如果分权的事做不好,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多高的奖金也不如贪默来得快。
; k7 ]* m: `! l m权大利小会就如田地撒了做坏事的种子,种上了黄瓜就不要期望能长出茄子来。
2、权小利大:引发“内耗冲突”
y) J5 `# b! y$ r( @. P& z2 c给了足够的利益诱惑,却不授予相应的权力,上下级就天天处于“资源争夺战”之中了。
/ y( e% B$ a9 h3 E$ L9 z3 u5 |权小利大会引起“内耗冲突”,优秀的员工会得到致命伤害。
X/ T1 p' X" ~9 E) X% T+ }# |
形象的例子可以想像一只可怜的狗,两米外放着一大块肉,这就是利。
# q- K4 N5 S; z& h但链子只有一米长,这就是权。
+ x% @0 m' G$ W& o9 j权小而利大,狗一定会拼命地挣扎。
- e' `, N* o+ u最终的结果,不是狗挣脱了管理控制,就是链子拉断了狗脖子,要了被管理者的命。
% `# v+ @$ j& g/ t8 e& T企业中惯以利益诱惑员工,奖励提成都能制订得十分诱人,却常常忘了给相应的权。
4 Z3 N; W% ~& f( K$ c. C
有些民营企业长不大的根源就在于此,授权时总是不放心,链子紧得很,放多大的一块肉也就都没有了价值。 3、权大利大:胜似“亲历亲为” $ L; w0 r5 k- u
权大利大,管理者就可以放下“凡事都要亲历亲为”的思想包袱。 1 m! D2 t- F+ O- A9 |' M
这时候每一名员工都成了老板,你不必管他,他也和你一样负责。 0 }/ f d0 n! J5 E
典型的例子可以想像一个照顾孩子的保姆。 # r) ?4 u6 r" n; v$ f6 _4 \9 `
主人家足够坦诚,孩子有错你可以像父母一样管教,打骂也不心疼,这就是权。
3 W* i" `4 g. G" G: M4 E# G* D' \还有利,孩子有出息了,长大也养你的老、回报你。
6 o$ [0 @) y' y7 s; `4 B$ K
权与利都大了,保姆对孩子会像亲生骨肉一样疼爱。 - z1 d p2 o* B u! {, z8 p- K
在企业中,职业经理人正是处于保姆的角色。 ! g% e% b& D2 j) N: o0 l! J! s8 B( d
老板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孩子,但可惜不能事事都在。交给别人去管时,总是惴惴不安。 2 s9 u1 C/ h3 y- M- K% g: w. Q" y
所以恨不得立出所有的规矩,但总有挂一漏万的遗憾。 0 q. e$ P) d0 x# Y% z
有时还要担心保姆偷喝孩子的奶水。
) S% y7 _/ ~9 N+ [+ {8 f4 d在权大利大的情况下,委托与信任机制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
3 j( J( n! h0 t. u8 o不管对中高层还是基层,按这种方式对待都可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4、权小利小:催生“消极怠工” + g1 r9 `2 A! }+ C! ~5 K, [
权小利小是执行力不佳主要原因,这里面包含两层涵义。
, b% P$ f+ F2 b2 w$ g0 W" p权小导致“这件事我不可能做好”,利小导致“这件事做好了对我也没用”。
; D0 a' _3 R' Q
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极怠工就成了多数人的最优选择。
1 B6 T ?% K$ o即谁都不愿意做无结果的努力、进行无收益的投入。
( b8 k9 e$ V0 H3 L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这是一种通病。 # n% U7 m- V; X* m4 f9 ?
人们深恶痛决的“大锅饭”现象,背后是分配机制不合理,但这只是利小的一种表现。
1 x3 @' Y5 [& Q b/ \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授权不足导致权小,同样是企业员工不思进取的重要原因。# i% ]) n1 V8 N+ s; ?
也就是说,消极状态是授权与激励都没有达标的综合产物。
' S, }$ z2 }4 @. S6 o6 C; Q. V
在Q企业上面的实例之中,如果在激励方式上做一些改变---对小李平时主动解决问题及时给予表彰,同时在授权方式做一点调整---小额交通费用支出不必事先批准,后面那样离谱的事就不会发生。
) C p8 W! W0 Y) {要改变员工隔岸观火,管理者对于授权机制与激励机制建设就不可以袖手旁观。
9 B1 w; }$ Q' A: u4 V& T关于“权、利”的新木桶理论
" T U7 o. e8 _* A- W. T2 p6 X
在许多情况下,授权与激励要同时改变、同步提高,才能对企业管理发挥有益作用,这可以称之为关于“权、利”的新木桶理论。 ' ?7 b# ~3 e. P" C0 r
传统的木桶理论指出: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 _8 ?0 K) h: Y
但现实中,企业最短的“板”往往不只一块。 & X) P$ \6 [# w- r2 b u; H
当权、利同为短板时,它们之间是有连带作用的,只把一块短板加长,会导致另一块短板产生新的负作用,从而使企业管理更加恶化。 : t! w1 s& U( i) M" ^
实例一:只加强激励却未同时加强授权,会使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
' I4 i0 J; C3 X0 J1 t3 _8 [7 X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推不动的消极状态曾让Q企业管理者十分头疼。
, x2 C( Q* }5 e( u+ ], H- ?/ Z
不少人把上班当成上网吧---聊天、打游戏、看电影,把出差当成旅游----利用职务之便游山玩水,消极怠工现象严重。
f3 I2 o: ]" g: ]$ Q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公司推出了全新的激励政策,奖金与各区域销量严格挂钩,最高年度奖励可达20万元以上。
( _$ H R/ j! v. i: e. I& Z
对于以往年收入平均为5万元左右的业务代表来说,这无疑极具吸引力。 - ~6 U( A7 a! S; Q" A
没想到一年下来,公司总体销售未出现明显提升,还增添了更头疼的事。
9 ?1 Z' Q0 y4 u1 N新问题一:骨干员工纷纷辞职
' L$ n0 ?/ \/ V9 n
由于只改变激励政策未同时加强授权,一些能力较强的业务人员对公司充满怨气。
9 t ^, B% j: M( s区域内广告审批权、代理商的设立与撤换权、促销物品发放权、个人出差地点支配权等运作市场的必要权力都没有下放,还集中在总监及中层经理手中。
+ {" B& w& ~" i
这样在平时工作中,业务人员与管理干部冲突严重,明明有好的方法却实施不了,让骨干人员对未来丧失了信心。
+ U$ x% D" q$ R B& }最终业绩增长不上去,眼看着重奖却拿不到,业务人员只能忿然离职。
9 B- M$ T# w4 t: j% H a
新问题二:短期行为频繁出现 * B9 E% ?, l$ `( T; q2 C
为拿到高额奖励,在得到授权不足的前提下,有不少人打起了“违规操作”的主意。 " n o' I3 B0 {( F, [/ w; d! \
比如,在招商过程中随意许诺,只要新代理商加大今年的提货额,明年就给予什么样的好处或优惠,而实际上根本无法兑现。
* \& J. g8 A$ p2 @. w' f( t7 j& {再如,为增加本地区销量,默许或暗示代理商窜货。
2 V; Z7 }4 _7 `% v业务人员明知这样做对公司长远利益并无好处,但在重赏的利益驱使下,过去不敢做或不值得做的“左道旁门”,一下子都翻了出来。
1 u- d0 _- d% U. `% k
回顾一下权与利的四种组合关系,上述现象就不难理解:
8 u% }0 `; @/ {, O% N8 Y( h x; E只加强激励时,业务人员从过去的“权小利小”状态中,一下进入“权小利大”的另一种不健康状态。
9 |9 z- ]( R3 C* z |- _/ G; n
由于权、利配比仍处于失衡之中,企业的产出效率不一定增加,但新的害处反而出现了。
9 f( W. }, A/ t# d5 F“消极怠工”的慢性病没解决,又增加“自毁长城”、“涸泽而渔”的急性病。
, q6 m7 W+ v% t S: b
实例二:只加强授权却未同时加强激励,同样也会陷入越改革问题越多的怪圈。
- U$ X! x$ Q6 C6 b! Z为改变营销中层干部工作不够主动的状况,Q企业曾一度把集中于总监个人的关键权力下放至市场、企划、工程等各部门经理,但遗憾的是却未同时加强激励。
: G* U# _7 S6 `1 a, y8 T
这样经理层手中广告费审批、工程价格制订、促销品发放等权力一下子增大了,每年过手金额数千万,但销售业绩好坏与他们个人挂钩不明显,还是按照管理职位拿平均奖。 - D7 \+ v1 ]8 E0 r8 A2 K9 G( F
一段时间后,经理层“权力寻租”情况开始批量出现,利用广告费拿回扣、利用工程洽谈干私活、利用促销品换取代理商好处的事情多了起来。
- e8 d i. m& |过去部门经理工作虽然不够积极,但最少还能廉洁奉公,现在连这一点也很难做到了。
' c, N# Z, b! i+ u3 m这就是从“权小利小”状态进入了“权大利小”状态产生的新问题。
9 {, t/ w5 N2 S6 H9 h1 x综上所述,无论“激励机制”还是“授权机制”,如果缺少彼此之间的呼应,单独加强哪一方面,都有可能产生负效果,欲速而不达。
6 T# R% l8 {5 g( {, q权利必须匹配。业务人员权小利大,经理层权大利小,这种不平衡会使两个层级都失去努力的动机。
今日切记: 1、“德性问题”还是“惯性问题”?
5 f4 Y" B9 \% q: \* `企业执行力不佳时,管理者往往会问一句,这是员工能力的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有时两者都不是。在员工身上找原因,方向就错了。看一看授权机制与激励机制是否到位,答案会更清晰。 N9 s- e# n8 t; o p
这不是“德性问题”而是“惯性问题”。与其埋怨员工与企业不是一条心,不如看一下是什么造成了员工落后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 2、孙子兵法:上下同欲者胜
. _8 N/ M% K) E( [" x隔岸观火的事件在许多企业都反复出现,只不过程度不同、形式各异、轻重有别罢了。关键工作都有人敢开玩笑,说明积累的矛盾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孙子兵法中讲上下同欲者胜,真要做这一点,授权、激励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