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7-8-19
- 注册时间
- 2003-4-4
- 威望
- 0
- 金钱
- 5520
- 贡献
- 11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553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30
- 主题
- 4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4-4
- 最后登录
- 2007-8-19
- 积分
- 5531
- 精华
- 0
- 主题
- 40
- 帖子
- 130
|
在上海徐汇区的家乐福(Carrefour)古北店,生意看上去依然那么火爆,每隔一小时发出的免费班车上载满乘客,来晚了的私家车常常找不到停车位,香气不时从食品现场加工柜台传来,在店里的每一个付款通道都至少有十
人的长队——在这个被公司内部评为亚洲样板的门店里,总是一副“现代集市”的热闹场景。
然而同在上海的家乐福中国总部办公室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位刚刚从这里辞职的中层员工说,从十月中旬开始,总部的气氛就变得怪怪的,很多人神情开始紧张,虽然新的开店计划一直都在实施,偶尔也振奋了人心,但是“不少人都对公司的发展前途表示了怀疑,虽然他们嘴上没有说”。
让管理层心里忐忑不安的是商务部下发的一份关于《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在这份草案中,商务部将对活跃在商业领域的外商企业进行分级:没有违规的投资者将被列入A级;曾有违规行为,但是现在已经得到规范的列为B级;仍有违规,但还未规范的将被列为C级。而不同级别的投资者将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其中,列入B级管理的外商投资者,其违规行为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规范后一年内,不得申请投资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包括不能申请开设新的店铺;待其违规企业的整改全部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其申请设立新企业的同时,需向商务部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新法规很可能抢在2004年12月11日——中国承诺结束零售业过渡期,向外资全面开放的日子之前颁行。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家乐福将被列为B级管理,必须严格依据法规行事。然而同样可以看到这份草案的沃尔玛、麦德龙等跨国公司,却不用担心自己被列入“黑名单”。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一年前,记者采访当时零售业主管部门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现在商务部部长助理的黄海时,他就曾明确表示,家乐福在内地的违规扩张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严重不满,相比之下,沃尔玛和麦德龙却没有受到指责。
看看他们各自在中国的成绩,就不难理解这份即将出台的法规可能对家乐福造成多大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家乐福中国去年的销售额为120亿元人民币,在当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中名列第4,仅次于华联、联华等本地的零售集团。在外资零售企业中排名第一,且率先实现盈利。而沃尔玛和麦德龙分别为60亿和53亿。家乐福的“旗舰”——大卖场店数已经超过了40家,沃尔玛仅为24家。
“如果一年内家乐福不能开店,沃尔玛很快就会赶上,在今后的几年,家乐福会面临真正的威胁,而对手们的被动局面将会改变”,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的零售业分析师陈峰说。
众矢之的
恐怕没有多少人比家乐福中国区总裁施荣乐(G.L.Shereau)更盼望2003年能够早点结束。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是非之后,眼下该公司与供应商、消费者、媒体乃至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都处于在华8年来的最低点。
曾在沃尔玛深圳总部供职,现任万方港佳商贸有限公司采购总监的何萧至今仍对1995年家乐福在中国的第一家店(北京国展店)开业时的火爆情形记忆犹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知道一下从哪里冒出这么多人来”,他回忆说,“而且很多业内的人来参观,他们都记住了蓝白相间的标志,以及‘开心购物家乐福’的口号”。
家乐福以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大卖场”(Hypermarket)业态在国内迅速走红,其“低售价”到“大量销售”到“采购价格低”再到“低管理成本”返回“低售价”的循环操作模式更是立刻被零售业界奉为“圣经”。
但今非昔比,上海炒货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恩国现在更倾向于用“霸道”一词来形容他对家乐福的看法。而所谓的“家乐福”模式(典型的从上游供应商寻求利润的方式)在经济学家郎咸平眼中已经成了一个负面词汇。
连锁反应的肇端竟是毫不起眼的瓜子。6月,由于旗下企业忍受不了家乐福近20种附加费用,上海炒货协会提出和家乐福进行谈判的要求,在等待了两个星期无人理睬的情况下,炒货协会宣布旗下企业的产品全部撤出家乐福。第一次正式谈判,家乐福的代表拿出了一份刊登着相关消息的报纸说,“其实我们的谈判已经结束,当你们向记者披露谈判的事(进场费)时。” 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同情起“弱小一方”,毕竟它们提供了两个令人震惊的数字:“销售收入的50%用以支付家乐福各种名目的费用”、“整个行业因为这些费用导致20%的普遍性亏损”。
家乐福和供应商们的紧张气氛迅速升级。7月中旬,中国造纸业协会所属40家厂商聚集上海,召开“进场费问题研讨会暨声援上海炒货行业协会会议”。在广州,《南方都市报》用连续一周的深度报道挖出了新的内幕:供应商在进场费之外,还要凭空缴纳相关进场费产生的增值税。而家乐福开具的却是普通发票。但家乐福的高层始终无人就这些事对外界做出解释。公关部门的搪塞之词是“国际惯例”。
长期处在家乐福高压之下的本土零售商们开始频频露面,向政府递交报告,指控“某些跨国零售企业”违规扩张,用向中国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等不正当倾销手段竞争,依靠拖欠货款,玩“零成本”开店的花招,涉嫌垄断。
家乐福的麻烦看起来没完没了。9月“假茅台”事件爆发,杭州和上海两地家乐福先后被工商部门查出近600瓶假冒茅台酒。而茅台方面指称前年就发生过家乐福销售万余瓶假茅台这样的严重事件。此时,家乐福的全球总裁贝鹤能正在中国访问。9月26日,家乐福上海武宁店公开出售中国法律禁售的来自病虫害疫区国家的“洋禁果”,被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执法大队当场查获。紧接着,媒体又迅速把北京家乐福销售过期食品和劣质电器的事情曝光。不久,家乐福原公关经理辞职。
“对一家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巨头来说,一再出现这样的事决不应该,只能说明它在中国某些管理环节出了问题”,曾在家乐福中国总部供职,现在麦德龙采购部门的一个管理人员评价说。
扩张后遗症
家乐福的违规扩张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业界传言,每隔一段时间,沃尔玛都会向上投诉家乐福。2000年11月和2001年8月,国务院连发两道禁令,对家乐福快速扩张的做法紧急叫停。家乐福不得不放弃了开设十家店的计划;2002年,国务院勒令家乐福进行全面整改,将其在华的27家店35%的股权出让给中方企业。
不管怎样,到2003年,家乐福已经基本完成了在重点地区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中心城市,即便在号称“沃尔玛大本营”的华南地区,家乐福也在深圳拥有两家分店,广州、东莞、珠海各一家店。另外,家乐福的发言人也透露,家乐福的公司组织已经组建完毕,共有4个大区,5个培训中心。看起来,家乐福并不打算暂缓扩张的步伐。它计划每年至少再开10家大卖场,并在2005年把迪亚折扣店发展到300家。
但正如这个品牌的法文寓意“十字路口”所示,家乐福中国正处在一个危险的抉择关口。总裁施荣乐曾经总结了构成目前优势地位的关键要素:有优秀的合作伙伴、最好的地段和本土化。然而,“实际上在家乐福体系里面,除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店以外,其他的店都存在各种缺陷”,罗兰贝格的顾问陈峰说。
|
|